選單

每一箇中國人,一生都要讀幾本我們民族文化的經典

每一箇中國人,一生都要讀幾本我們民族文化的經典

讀楚辭和莊子,發現屈原和莊子,雖則都是驚才絕豔之人,但明顯有高下之分。屈原對宇宙人生提出了“天問”的命題,但沒辦法解釋心中之困惑,故而最後他跳汨羅江自殺了。莊子則不同,他在《天地》《天道》《天運》,這三篇文章中,對於宇宙人生的宏大命題都有自己合情合理的解釋。所以,莊子的一生活得比屈原要更灑脫些,直到現在,他的這種“灑脫”,我們也學不來。因為,這需要很大的修為方可。莊子認為恬靜、虛無、寂寞、無為,是世界的本源。成就《黃帝內經》的先賢們,繼承了老莊思想中的合理核心,將恬靜虛無寂寞無為當作養生修心的最高境界。在《黃帝內經·素問》論述五運六氣的七篇大論中,更是將天地之變對人的影響,體現得博大精深,令人歎為觀止!寫就《黃帝內經》的古之先賢們,如果沒有吸取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精髓,是不可能寫成此曠世傑作的。以前,我們讀《內經》是端坐著讀。現在於心裡,是跪著讀的,這是對經典油然而生的敬畏之心使然。作為一箇中國人,對我們民族的文化精髓要生敬畏之心,每一箇中國人這一生,都要讀幾本經典才行,否則不能說,自己是一個純粹的中國人。這種思想上的一脈相承,是中國文化歷史傳承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在修正中傳承,在傳承中修正。華夏文明,似一個巨大的海綿,只要是合理的,只要是能為我所用,盡皆納入華夏文脈之中,如此而生生不息。未來,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種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虹吸效應,必將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