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歡樂頌》到《安家》:改變不了原生家庭?那麼請與自己和解。

隨著房家棟入職城家公寓、徐姑姑父子和結,熱劇《安家》接近了尾聲。

和當初另一個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類似,女主角最後都選擇“妥協”於親情。

倔強的堅持最終都敗給了對親情的妥協。這種相當於洗白的大結局背後,也讓我們思考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從《歡樂頌》到《安家》:改變不了原生家庭?那麼請與自己和解。

原生家庭的問題在電視劇裡很“火爆”

有些事情我們別無選擇

我們一生中,總要面臨很多大大小小的選擇,選擇喜歡的食物、選擇想要的工作、選擇趣味相投的朋友、選擇愛的人等等。但是有一件事情是我們無法選擇的,那就是我們的父母。

我們的父母,組成的我們出生和長大的家庭,也就是現在網路上頻率出現頗高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原指個體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包括主要養育人(不一定是親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個體最初所在的社會單位,通常是親生或養父母家庭。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越深刻,子女長大之後就越傾向於,按照幼年時小小的世界觀,來觀察和感受成年人的世界。”

我終於活成自己最討厭的人的模樣,而這個最討厭的人就是我父母。

就像《安家》中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劇情一開始她冷酷無情,撬王子鍵的單子,為了錢“不擇手段”,實在不是個討喜的角色。

劇情展開之後觀眾才知道,原來她也叫房四井,因為是家裡第四個女兒並且曾經差點被母親扔水井裡淹死。

她經歷了灰暗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雖然經過努力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也毀在了視她為掙錢工具人的母親。

父母和親人的冷漠,讓房似錦無法接受他人的示好,反感與他人交往,造成了她孤傲多疑的性格。

從《歡樂頌》到《安家》:改變不了原生家庭?那麼請與自己和解。

房四井才是我的名字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都挺好》中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她的原生家庭沒有給他們一絲的童年該有的快樂,反而更多的是爭吵,責罵,捱打,連學費都要自己掙。

這樣的經歷促使她長大之後越來越想要靠著金錢、能力和地位去向別人證明自己。

無法掙脫的原生家庭,無法逃脫的人生宿命。

無獨有偶,在《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也是一個大寫的原生家庭受害者。

在這個家庭裡,父母重男輕女,情感上漠視她,物質上索取她,道德上綁架她,導致她表面看起來強勢有主意,實際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敏感,容易自卑。

因為家庭給她的壓力,渴望走捷徑,透過嫁給有錢人快速改變自己的人生。

從《歡樂頌》到《安家》:改變不了原生家庭?那麼請與自己和解。

我們的童年和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童年決定了我們的過去,但成長卻是我們自己要去完成的事情。

1955年,心理學家埃米 。 維爾納和露絲 。 史密斯發起了一場主題為“早期逆境對人生毀滅性的影響”的研究實驗。

研究物件是 600多名來自極端的問題家庭 (貧困、受教育程度低、無業、家庭成員酗酒等等)的嬰兒。

研究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二的人在 10歲時開始出現嚴重的行為問題或學習問題。有部分人甚至在18歲出現了犯罪或者精神疾病的跡象。

但這其中仍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即使成長過程坎坷,卻成為了有能力、有愛心的成年人,並且組建了溫馨的再生家庭。

心理學學者唐映紅認為:“ 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兒童期和青春期。進入成年期,個體面臨著自己選擇自身成長人生歷程的情形,此後的人生軌跡和狀態就不能簡單地歸咎於父母。”

簡而言之,每個人長大後都多多少少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但是他們的人生如何發展最終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生活態度和選擇。

想擺脫原生家庭的枷鎖,其實是可以的。

從《歡樂頌》到《安家》:改變不了原生家庭?那麼請與自己和解。

人生如何發展取決於自己

但是在採取行動之前,以下兩點需要注意:

1. 沒有任何人能讓你改變,你也改變不了別人,請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要奢望別人為你而改變。

2. 改變不僅需要充足的積極性和動力,還需要時間和毅力,所以你準備好了嗎?

成長的複雜性就在於人與環境的彼此塑造。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是可以選擇與過去握手言和,因為我們仍然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減少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我穿越了茫茫人海,只為與你相遇 - 找到對的那個人

父母沒有能力,或者不知道怎麼愛你,你只能選擇接受。但同時也應該為自己的生命,

開啟一扇新的大門,接納真正愛你的人。

如果幸運的話,你能找到一個與你合適的伴侶,能夠包容或治癒你所有原生家庭的印記。

《都挺好》裡被原生家庭影響的蘇明玉身邊有小石,無私地愛著她。

《安家》裡的房似錦有徐姑姑給她正能量,照亮她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飾演房似錦的孫儷和她的愛人鄧超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

孫儷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帶著她過了7年居無定所的生活。而這一切,都在孫儷幼小的心靈埋下來傷害的種子。

她好強、敏感又自卑,甚至對婚姻愛情不抱希望。而鄧超則出生在一個重組家庭,父親對其非常嚴厲,犯錯就打。卻特別寵愛同母異父的大姐,致使他青春期一直很叛逆。

但如今,曾經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他們,不僅組建了幸福的家庭,還兒女成全,常常被大家奉為模仿夫妻。

而曾經怨恨父母的他們,如今也早已與父母和解,享受天倫之樂。

由此可見,敞開心扉、找到對的人,讓心中重新充滿了光和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你走出黑暗。

從《歡樂頌》到《安家》:改變不了原生家庭?那麼請與自己和解。

接納真正愛你的人

叢然難免經歷遺憾,卻也可以放過自己 - 與自己和解

人這一生終究要學會和自己和解,就像歌裡唱的那樣:“無論是後來故事怎麼了,也要讓後來的人生值得。”

提高自我認知,向內尋找,做最真實的自己

1)找到自己的心結

很多人因為原生家庭情緒低落甚至抑鬱是因為有心結沒有開啟。

心結,顧名思義,就是心裡的疙瘩。每個人都有心結。它是人類心靈中最柔軟最真實的部分。

心結的產生,與兒童性格的形成時期有密切關係。

如何找到心結了?

首先是溝通。與智者溝通,與長者溝通,與愛人溝通,與朋友溝通。但選擇溝通的人,一定是保守秘密的,關心自己的。

溝通之後,就要研究自己、思考自己了。很多談到的事情需要落實。

2)自我接納

找到你的心結之後,嘗試自我接納。

心理學定義:

自我是個體對其狀態的認知,包括對其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人際關係、社會角色的認知評價。

有些人把自我接納理解為“不改變、逃避現實”,其實這樣並不是真正的接納,

而是一種為所欲為的自暴自棄。

就像樊勝美,她的人生之所以一直陷在原生家庭的困境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不夠努力的結果。在工作上不思進取,生活上老是想找個有錢人一步登天。

從《歡樂頌》到《安家》:改變不了原生家庭?那麼請與自己和解。

樊勝美的悲劇絕大部分來源於她自己

真正的接納是一個過程,包括:

接受當下的自己

強迫自己有時候反而適得其反,接納自己的原生家庭,接納自己的硬體條件和已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因為這些無法改變)

明確自己的需求

比如一方面希望逃避原生家庭,一方面又希望自己可以透過努力正常和家人相處。明確自己的需求才好進一步行動。

配合去改變自己當下的這些問題

接受不能改變的,改善那些可能改變的才叫自我接納。

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3)分化

羅納德說,我們需要透過

“分化”

,實現對原生家庭的修正。

在原生家庭中的“分化”就是指,讓我們發現自己,做自己,並且保持親密關係。

成功“分化”的人都具有目標指向性,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且有明確的目標。這樣他們與人建立關係就會圍繞著目標,這樣的關係更加簡單和純粹。

成功“分化”的人還能夠區分思考與感受。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符合立場的,理智的迴應。

4)不斷學習

透過不間斷地探索和學習提高對自己和世界的認知。這世間除了生死,其餘都是小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什麼最重要,不妨做做這人生五題。

拿出紙筆,寫出你認為的人生中對你最重要的五樣東西,比如健康、平安、家人、朋友、愛情、財富等等。

然後劃掉一個你覺得相對沒那麼重要的。以此類推,最後剩下的才是最重要的。在接下來的人生中你需要花最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維護。

這個世界,從來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

我們從父母的婚姻裡,學習如何經營自己的婚姻。我們從父母對我們的態度裡,摸索如何去對待自己的子女。我們從原生家庭走出來,它的一切與我們息息相關。

我們要以開放心態對待自己的人生,同時不光理解過去也要面對當下,真正承擔起自己人生的責任,這才是找到人生密碼的唯一方法,這才是原生家庭理論正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