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暗自揣測王勃的心理

暗自揣測王勃的心理

王勃: 字子安,漢族,約公元649——676年,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據《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即能寫文章,九歲時,讀顏師古(人名)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後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

暗自揣測王勃的心理

創作背景: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卻暗地讓人看看王勃到底寫了什麼。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下面我就期間細節與眾位一起探討一下:

1。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這幾句,表達了王勃的謙遜,王勃在閻公女婿謙讓時當仁不讓,在文章中卻適度的表現了自己的低調。(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2。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因景而生情,在大自然面前,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聯想到自己因為《鬥雞檄文》被驅逐一事,年少才氣過盛,過於貪玩,一番戲言檄文,到頭來確實誤了自身前途,無法實現一身才能報國的理想……人生感覺到迷茫,又有誰能懂?

3。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馮唐、李廣、賈誼、梁鴻……時也,命也!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萬般天註定,半點不由人。但命運就算弄人,也改不了自己堅如磐石的、高遠的心志。

4。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接受了命運的安排,能夠迴歸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達人知命!

5。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再談遠大的志向,自己已過二十歲了,因為在座的都是鐘鳴鼎食之家,個人認為他希望有人可以憐才愛才,希望有伯樂在!

6。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

從感慨中醒來,也明白自己尋求伯樂哪有那麼容易……可遇不可求。就順便說說客套,能有幸拜會各位長著尊者,是我的福氣。

7。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隨即釋然,遇不到知音,只有暗歎一聲罷了,即是遇到了知音,我這當仁不讓的作此《滕王閣序》尋覓伯樂,又有什麼慚愧的?

8。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收尾再自謙,然而此處自謙已經變味,如此大才,又有誰敢小覷。也是明白過來了,自己雖然有才,但又有幾個人願意推薦?畢竟自己是被天子驅逐,又犯國法……那麼我就寫下這‘序言’,也讓爾等瞧瞧。

都說‘陸機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也不過如此吧!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每次讀起《滕王閣序》,都不禁為此文所陶醉,借用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話,讀之可以忘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