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師道強,相遇、相識、相知一一我和梁鎮川先生的文化情緣

師道強,相遇、相識、相知一一我和梁鎮川先生的文化情緣

按理說,我不應當也沒資格和梁鎮川先生拉扯關係。他是名符其實的“呂梁人民藝術家”,著作等身,其中好多作品獲得過全國和省市的大獎。而我是個無名小卒,上班時搞的是外貿經濟工作,退休後才抓起筆桿子,寫了點不起眼的東西。但在文學上,我和他竟有了解不開的緣份。具體點說,我倆幾年前還誰也不認識誰,但經過相遇、相識和相知後,他已成為我文學創造道路上的“貴人”,令人有相逢恨晚之感。

五年前的一個偶然機會,我加入了由梁鎮川先生主辦達15年之久的《孝義風采》雜誌作者群。在一次與朋友們聊起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孝義新建的“十八公里“火車站時,我講了很多小時的見聞,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不少人也講了各自的印象,討論十分熱鬧。就在這時,梁先生對我說,”你能不能寫篇十八公里的散文,權當我的命題作文。“我立馬答應了,並於當晚寫出。次日,我把文章發到群裡,他大加賞識,說這個答卷能打97分。我開玩笑說那就是探花了,還不是狀元呀。他說,你加我個人微信,私聊。

這讓我有點受寵若驚之感,他一個大人物主動邀我做好友,正是我難得的機遇啊。我加入他微信後,他說,”你寫的這篇文章很具體生動又有趣,很有親和力。但我總覺得短點東西。十八公里站修建的背景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孝義西部山區盛產煤,但公路運力不足,因而國家才修建了這條介西鐵路線,得以使孝義的煤焦源源不斷地運往介休,再轉往全國各地,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的經濟建設,這才有了十八公里這個站。” 聽了他的話,讓我思路頓開,我原文拘泥於生活瑣事,而他卻立足大局。我把他的意思加進文中,文章的格局明顯就大多了。說句幽默的話,經他指點後,我的探花文一下就躍上狀元了。他主辦的《孝義風采》不僅刊登了,而且標題上了封面。後來《天下孝義人》還把此文收錄進孝義文章彙集的精華版一書中。從此之後,我給他的評論、散文和詩詞稿件,他幾乎全部採用。其中有一篇我為孝義文化局前局長趙處亮先生寫的書評“有情自可感人”,不僅他大加欣賞,後來還刊登在《孝義文化研究》和《呂梁日報》上。

2018年初,梁先生約了市文聯主席李豔女士、作協主席馬明高先生、作協藝術指導趙處亮先生以及文聯其他朋友,邀我座談並共進午餐。這時,我才首次見到了梁先生。只見他雖然個頭兒不高,但渾身洋溢著精明、樸實、瀟灑的風度。兩鬢銀絲以及一副近視眼鏡,給人以充滿睿智而又飽經滄桑的感覺。眉宇嘴角間,時常流露著溫和、純真、善良的笑意,一看便知是純樸內秀、儒雅豁達的一位長者。座談中,梁先生不僅為其他同志介紹了我的創作情況,還對我的長篇章回小說《白雪夢》給予了較高評價。我的這部小說在《孝義文藝》雜誌連載了一年半時間。據雜誌主編馬文娟女士講,這在《孝義文藝》創刊史上還是首次。作協副主席李怡萍女士還推薦到《呂梁文學》雜誌上節選了其中的15章。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梁先生的良苦用心。第一次與先生見面,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師道強,相遇、相識、相知一一我和梁鎮川先生的文化情緣

第二次見到先生是2019年1月18日。他為我新出的小說、散文和詩詞曲三部著作,組織召開了“師道強先生簽名贈書暨新春聯歡會“。參會的均是孝義文壇上重量級的領導和著名作家,讓我結識了更多的朋友。座談會上,大家暢懷言談,舉杯高歌,氣氛熱烈。我寫了一首詞《浣溪沙》,雲:雪吻梅花別樣嬌/竹沾雨露更風騷/高山流水眾和簫/ 符舊不知何處去/燕新今日又歸巢/東籬老院起春潮/。期間,呂梁市戲劇協會副主席霍鎖昌先先贈我他新出版的《霍鎖昌劇作選》。三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志東先生贈我市政協出版的一套五本《馮濟川文集》。事後,我均寫了書評,被梁先生刊登在《孝義風采》上。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先生對我寫作《古城情思》一書的鼎立支援。去年5月底,孝義三晉文化研究會安排我寫一本關於三晉文化叢書之一的孝義古城文化著作。起初我不敢答應,但我在徵求先生意見時他說,”你現在是孝義文化名人,三晉文化研究叢書中不能沒有你的一本。“他是三晉文化研究會的名譽會長,他不但鼓勵我挑起這個重擔,而且幫我策劃了這本書的構架和文風。我大膽承擔下這個任務後,他又幫我組織召開了孝義市對古城文化有研究的10多位專家學者座談會。會後,結合大家意見,他親自和我一起確定了書名和各個章節名和主要內容。併為我提供了他主編的16年的整套《孝義風采》。我經過三個月的奮戰後,18萬字的初稿如期交出。本書為介紹孝義古城文化的專著,從縱向敘述了古城從誕生到今天發展演變的歷史全過程;從橫向介紹了古城的舊貌、人文、經濟、教育、風俗、娛樂、藝文、傳說等等。他為傳承古城文化和古城的改造提出了有益建議。本書經先生審閱後,我提交三晉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正樹先生,得到了他的肯定。現在本書稿已送山西人民出版社印刷。

還應當提到的是,這本書的初稿出來後,先生約我把第一章壓縮後,刊登在《孝義風采》的“特別推薦”欄目。《孝義文藝》緊接著刋登了第二章的壓縮稿。我還應約把此書的寫作過程投稿給《呂梁日報》,題目是“累,但快樂著”。今年1月9日的《呂梁日報》在“特刊”中不僅配發我照片刊登了全文,還加了“編者按”。按語說,“本欄目選取了兩位來自基層的工作者,在2019年裡的奮鬥故事,旨在使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同時激勵每一個人發揚夢想精神,繼續在奔跑中擁抱夢想、成就夢想。因為,這些成就是新時代奮鬥者揮灑汗水拼出來的。“望著自已的辛勤汗水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我流出了激動的眼淚之時,更感先生無私幫助的可敬可愛。

梁鎮川先生是我創作生命中遇到的一位“貴人”,他指引和幫助我在創作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更重要的是先生的人品和作品,直接影響著我追求新的更高境界。孝義市政協常委、文聯副主席李怡萍女士在她著作《文明孝義》中,專門介紹過樑先生,說“他是一位用心創作的學者,他的創作風格,內涵與外延相容幷蓄,他的作品,是靈動的,厚重的,也是深情的。他讓我,也讓更多的讀者,看到了他廣博的情懷。“

是的,梁鎮川先生是眾多學者的楷模,更是我的良師益友,我以此為榮。

2020。05。08

作者簡介:

師道強,橋南文化藝術社社長、孝義古城詩社顧問、介休汾河散曲社顧問。著有各種文化專著、長篇小說、散文、評論和詩詞曲集多部,內中作品連載或散見於省、地、市各級報刋雜誌。創作作品總字數約一百二十餘萬字。

師道強,相遇、相識、相知一一我和梁鎮川先生的文化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