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可回收?可降解?可“持續”?你可能誤會了塑膠汙染的解決方案

從肚子裡塞滿了塑膠垃圾的泰晤士河螃蟹到為我們餐桌“代鹽”的微塑膠顆粒,塑膠汙染成為了全球性威脅。現在,可能有超過五萬億個塑膠碎片漂浮在我們的海洋當中,這些塑膠碎片被海洋動物誤食,隨著食物鏈回到人們的餐桌,威脅人類和海洋生物的健康。

得益於世界各地人們對於塑膠汙染的關注,一些品牌和商家開始漸漸意識到他們需要為他們所生產的塑膠包裝負責,陸續推出了“由100%可回收塑膠製成的包裝”,“生物可降解塑膠包裝”,“可持續紙製包裝”等等替代品。然而這些努力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塑膠汙染危機呢?

塑膠汙染解決方案的三大誤區

1.紙製品替代塑膠:簡單又環保?森林不這麼想

可回收?可降解?可“持續”?你可能誤會了塑膠汙染的解決方案

用一次性的紙製品替代一次性塑膠包裝看起來簡單易行,看似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對於商家而言,這也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選擇。然而,若仍然依賴一次性包裝,大規模地用紙替代塑膠將導致全球森林面臨大規模砍伐的災難。

我們當前的生活、生產方式已經對本已有限的森林資源施加了很大壓力,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減緩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保護和恢復更大的森林面積刻不容緩,更不能為了延續我們用過即棄的“丟棄文化”而消耗更多的森林。

2.生物塑膠:真的能被大自然輕易“消化”嗎?

可回收?可降解?可“持續”?你可能誤會了塑膠汙染的解決方案

另一個趨勢是轉向“生物塑膠”(指代以生物基質為原材料,或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的塑膠,甚至可以包括生物基和石化基為混合原材料的塑膠)。

a。

名為“生物可降解”,實為“可堆肥”。

目前,市場上通常把“可堆肥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兩點混淆,大部分市售的“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其實只可以在工業堆肥條件下降解。

b。

自然降解?不存在的。

生物可降解塑膠需要透過分類回收,在恆溫恆溼嚴格控制的工業堆肥條件下進行後端處理。在缺乏配套回收系統和堆肥設施的時候,這些可堆肥塑膠若進入環境,與傳統的一次性塑膠所帶來的環境危害並無太大差異。

c。

給土地資源施壓。

如果大規模推廣或使用現有的生物塑膠,其原材料(玉米、土豆、木薯等農作物)的集約化規模種植有可能造成對耕地的壓力以及對林地等有環境價值的土地的破壞,增加農業碳排放。

3.可回收塑膠:可以被回收,但很可能沒有被回收

可回收?可降解?可“持續”?你可能誤會了塑膠汙染的解決方案

即使很多塑膠包裝帶有回收標誌,100%可回收,並不代表真的會被回收。自50年代塑膠生產開始,全球生產的78億噸塑膠中,超過90%沒有被回收。全球的塑膠回收系統並不完善,無法跟上這個星球每天所產生的大量塑膠廢物的數量。英美已經有大量報道指出被民眾分類回收的塑膠因無人接收,被直接送入了填埋場和焚燒廠。

可回收?可降解?可“持續”?你可能誤會了塑膠汙染的解決方案

此外,大多數塑膠的“回收”其實應該被稱作“降級回收”,拿塑膠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來舉例,在全球所有銷售的塑膠瓶當中,有超過一半都沒有被收集進行回收,而收集回來的瓶罐當中,又只有7%被重新制成新的容器使用。很多塑膠容器都被“降級回收”,也就是說,這些舊容器沒有被製成新容器,而是重新處理之後變成質量更差、價值更低、無法重新再回收的產品。

追本溯源,塑膠汙染如此嚴峻的根本原因是

一次性塑膠製品只會被使用很短的時間

(甚至只有幾秒鐘),

用過即棄

。然而這些被丟棄的海量一次性塑膠製品並不會憑空消失,而是會繼續留存在自然環境中,長達幾個世紀。

不幸的是,上面羅列出來的“解決方案”只是“乾坤大挪移”,從一種材料轉移到另一種材料,並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用過即棄的“丟棄習慣”。這種習慣在全球範圍內仍然時興,只要我們還在大量用過即棄一次性製品,就仍然在製造地球無法消化的海量廢棄物。

源頭減塑,創造可重複使用新浪潮,才是解決塑膠汙染的硬道理

那麼真正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源頭減塑才是根本之法。

企業和商家應該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採用和推廣可重複使用的包裝,嘗試新的產品投放方式;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可以將減塑生活進行到底,拒絕一次性塑膠製品,帶上自己的購物袋、隨行杯和可重複使用餐盒,選擇提供可重複使用、重複灌裝的商家和產品,共同打造一個沒有塑膠汙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