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博大胸懷和詩意氣質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博大胸懷和詩意氣質

七個片段,七個重大時刻,《我和我的祖國》的敘事和主題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緊緊圍繞“我”和“祖國”之間的關係展開,以小見大,同時也展現出大祖國對小個體的影響。其中,陳凱歌所執導的《白晝流行》,就更能看出這種互相關聯的意味。

茫茫戈壁灘上,一對流浪兄弟,無家可歸,不學無術,整日做些偷盜的勾當,把拘留所當成了真正的家。兩位扮演者劉昊然和陳飛宇,一身“犀利哥”打扮,與自身的鮮肉氣質形成強烈反差。在迷惘落寞的生活中,他們心中唯一記著的是民族的古老傳說:如果大白天看到流星,將會改變人生的命運。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博大胸懷和詩意氣質

陳凱歌是一位有著深厚文學功底的導演,他從導演生涯一開始就踐行著“載道”精神,在日常化的敘事中滲入民族性和文化底蘊。比如早期的《黃土地》《邊走邊唱》,充滿濃郁的詩意氣質,每看一次都會受到洗禮。《白晝流星》也不例外,年老的扶貧辦主任,收養了兄弟倆,以善念來感化他,就是一種人性之光的閃現。有了這點純真的初心,人生就還有希望。

但是真正達到“醍醐灌頂”效果的因素,還是2016年11月18日神舟飛船返回艙著陸的大事件。當天的景象,宛如白晝中劃過的流星,給了兄弟倆的心靈震撼的一擊。古老的傳說和現代化的科技進步達成了契合,無縫對接,有著強烈的寓言意義。當兄弟倆看到這個場景,真正回過神來,體悟到了身處這個時代的價值,意識到一個人可以變成英雄,如此偉大。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博大胸懷和詩意氣質

由此一來,影片就達到了“天、地、人”的三維統一。“天”是天空,是個體和國家一起追求強大的夢想。“地”是西部地區遼闊的土地,正在新時代中脫貧致富。而“人”是每一個受到祖國強大感召的個體,哪怕曾經迷失了人生,只要底色沒變,受到點化後,終究會回到正途。人的胸懷、地的寬廣和天的無限,形成了一種有層次的對應和昇華。

二十多分鐘的片段,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浪子回頭的故事,當陳凱歌用他的文化胸懷進行架構之後,就有了供人回味的空間。這正是一位扛鼎導演的博大之處,不再追求刻意的戲劇性和小情小調,而是在小與大的辯證空間裡,塑造出浪漫而詩意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