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讀《上行》的幾點感悟

文/南喬

蔡壘磊的新書《上行》是我看他的第二本書,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與之前的《認知突圍》相比,《上行》這本書的內容更深刻,在一定程度上更像一本工具書。

蔡壘磊在《認知突圍》這本書中,主要圍繞“認知”這一概念展開,這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但在《上行》這本書裡,對於我個人來說,是第一次接觸“上行”這一概念,書裡對這一概念的解釋有兩層含義。

一是縱向層面,指的是今天的你比昨天好一點,今年的你比去年好一點。(有時還會差一點,因為會上下起伏,但整體的大趨勢是好的。)

二是橫向層面,指的是與自己身處同一階層或同一階段的比較。如果你是學生,那麼就是比班裡的其他同學優秀一點;如果你是上班族,那麼就是比公司裡的其他同事優秀一點。

換言之,這兩個層面就是一個和自己相比較有沒有上行,一個和別人比較自己有沒有上行。

書裡有一個觀點特別戳中我:不是你按部就班地做了什麼就可以了,只有你超越別人的部分,才是“贏”了。

一句話直接點明瞭上行的重要性,每個人在按部就班的時候,是拉不開差距的。 當你越往上爬,爬到一個相對靠上位置的時候,你需要打敗的對手就越少。

接下來分享幾點獲益匪淺的上行建議。

01 上行是365天x24小時

當你選擇要改變自己,決定要上行的時候,一定要建立起每天每時每刻都做到上行的決心,尤其在對待自己的工作時間中,也讓讓自己維持在一個不斷上行的狀態。

雖然很多人一天的工作時間都是8小時,但實際上這麼些人一天的有效時間並不是8小時,而是3小時或者4小時,甚至更少。

所以在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八個小時工作中,更應該努力鍛鍊自己的技能,為往上走積累更多的經驗。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以在工作中摸魚為榮,總覺得摸到就是賺到,殊不知,你偷的所有懶,其實都是在傷害你自己。

既然選擇要超越身邊的同事,那就踏踏實實拿出行動來,證明自己時刻都在認真地改變著、上行著。

02 時間是最寶貴的生產資料

《上行》一書中的第三章用了整整十篇章節來講時間的重要性,深刻闡述了時間是超越的最大秘訣。

一個人最終成為怎樣的人,跟他把自己的有效時間用在哪裡呈正相關。關於有效時間的利用這一點我在參加工作之後深有體會。

工作以後,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頓時就會被壓榨很多很多,所以工作以後,我格外珍惜下班後的時間。

無論是在等公交,還是在擠公交,我都會把這些下班後的零碎時間充分用起來,用來聽書或者回聽一些關於寫作的課程,再或者拿來看書。

上班的時候,大家都把時間撲在工作上,忙著完成各種工作任務,能夠讓自己實現蛻變,實現上行的途徑。

在社會上摸打滾爬越久,越是懂得時間的寶貴。對於那些努力在上行的人來說,時間就是最寶貴的生產資料,因為這份生產資料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他們在這個社會上的生產力。

03影響力的關鍵,全在標籤

近幾年,“人設”這個概念很火,有一定影響力的人都在認真樹立自己的人設,因為人設的背後就是品牌,就是價值。

《上行》中對影響力的定義進行了兩個維度的闡釋,一個是廣度,一個是深度。

影響力的廣度,就是傳播面的廣度,換句話來說,就是看你一次能夠影響多少人;而影響力的深度,則是單次影響力的大小,這種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依賴度的提現。

建立影響力的前提就是要先立好自己的人設,往自己身上貼好標籤。因為專屬標籤能夠讓你在第一時間在別人面前具備一個清晰準確的定位,讓你在一堆人中脫穎而出。

當然,前提是你必須透過一系列上行來找到屬於自己的標籤,在標籤領域內盡你所能做到最好。

書裡給出的建議是:你的標籤必須是強大而真實的。不管別人怎麼看,至少對你來說是最牛的,讓你在一部分人面前,是真正有資格分享、有資格提供服務、能夠產生影響力的人。

所以,要想在一定領域內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影響力,那就先沉下心來,透過學習和改變,強化你打標籤和人設。

以上就是我在看完《上行》這本書獲得的幾點思考和體會。

作為一本立意很明確的工具書,《上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到年輕人很多學習以及成長的建議,幫助他們找到上行的方向,走出迷茫與焦慮。

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可以將從書中獲得的啟發慢慢落實到我的生活中,透過各方面的調整與學習,實現個人上行的改變與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