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淺析南唐後主李煜的悲劇命運

初中時,有一部電視劇叫做《問君能有幾多愁》,我當時只覺得李煜這個帝王很渣。

後來,我上了高中,班裡有一位同學很喜歡李煜,她的小本子上滿是李煜的詞。出於之前看過電視劇,我瞬間對李煜的詞有了興趣。讀詞的時候,我只覺得辭藻很華麗,很多詞裡寫滿了悲傷。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世界裡不再只是刷題,反而多了一些樂趣。我讀李煜,讀納蘭容若,也讀席慕蓉,雖然似懂非懂,但很開心。

再到後來,大學裡的課程有講李煜,我這才真正開始瞭解李煜。在逐漸地接觸中,我看懂了李煜的愛情,讀清了李煜的性格,看破了李煜所處的時代。

原來,李煜竟是一個悲劇帝王,一個悲劇詞人。

接下來,我會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李煜的悲劇命運。

淺析南唐後主李煜的悲劇命運

李煜 吳奇隆飾

一、性格悲劇:理想主義下的無奈妥協

李煜,原名從嘉,字崇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史稱“李後主”。

李煜雖然生在帝王家,但並沒有皇家兒女的氣魄,反倒是一身文氣。性格比較怯懦,好詩詞、擅書畫,嚮往美好的事物。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李煜身上這種理想色彩是他悲劇的關鍵。隨著現實的一步步逼近,他的悲劇人生便落下了帷幕。

這就要從中主李璟說起。當時,李璟是皇長子,父親去世後,他順理成章當了皇帝。到了李煜這一代,李璟曾發誓說,他一定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三弟,李景遂。

後來,李璟果然信守了承諾,立了三弟為皇太子。可沒想到,皇長子李弘翼也對這個寶座虎視眈眈。李景遂本就生性淳善,不太想當這個太子。於是,他改字為退身,表示自己真得沒有當太子的心思。一而再,再而三,他終於如願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璟準備讓自己又愛又恨的兒子李弘翼為太子。可在公元958年,後周忌憚李弘翼的驍勇善戰,不許傳位給他。再加上李弘翼不顧皇帝的命令大開殺戒,更動搖了李璟傳位的決心。

一個國君,應“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可李弘翼終不懂這個道理,清除了阻礙自己皇權路上的另一個障礙——晉王李景。

這時候,皇位的人選便落在了李煜的頭上。因為李煜生下來一副帝王相,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目重瞳”,這讓李璟更堅定了皇位的人選。

對於皇位,李煜並不在意,他骨子裡嚮往的是自由,瀟灑快意,過理想的美好生活。這正如他的詞裡寫的: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雖然很渴望自由,不願做富貴之花,可又有什麼辦法呢?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可對於李煜來說,這樣的悲劇關鍵還是在於性格中的理想主義。

淺析南唐後主李煜的悲劇命運

大周后 劉濤飾

二、愛情悲劇:一而再地得而復失

作為一個君王,能在有生之年遇到溫暖時光和驚豔歲月的女子,那是非常難得的。可如果得到另外一個,就要失去原先的那個。更甚者,兩個先後失去,那便是最大的悲哀。

18歲那年,李煜在父皇的安排下,娶了那位溫暖時光的女子——宰相之女周娥皇,世稱“大周后”。

一個才子,一個佳人,實在是一樁好姻緣。徜徉在幸福之中的兩個人,一個為其吟詩,一個為其伴舞。“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莊重的宮廷生活一時多了些許柔情。

可好景不長,次子仲宣出生後,大周后產後失調,再加上本多病,一直臥在榻上。愛人此刻疾病纏身,李煜毫無辦法,他只能祈求上天,“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上天並沒有聽見李煜的呼喚,阿宣還是離開了。就在這時,大周后的妹妹進宮了。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當李煜與這位妹妹陷入激情之後,大周后在瑤光殿中,任憑李煜如何呼喚,也不肯看他。最終,她決絕地走了,留下了一個絕望的背影。

蘇過曾說,“天下者,得之艱難,則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則失之亦然”。得到的過於容易,失去也就會更容易。後知後覺,才更讓人神傷。

失去了溫暖的她,李煜得到了驚豔的她,小周後。可悲劇的人生這才正式拉開了序幕。

一方面,在絕望的救贖中,小周後像極了初春的風,吹進了李煜乾涸的心,煥發了重生的希望。另一方面,宋太祖步步緊逼,先是封李從善為節度使,在汴陽賞賜宅院,囚禁李從善,暗示李煜入京投降。李煜請求宋太祖放人,可“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

後來,趙光義稱帝,宋兵南進,李煜被俘。在李光義的眼中,李煜一直是個窮酸的書生,羞辱李煜成了他的樂趣。每次小周後被召喚入宮,李煜真得是心如刀絞。可他能怎麼辦呢?終於等小周後回來了,她的眼裡滿是哀怨與絕望。李煜讀懂了一切,可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城池已破,都走到了這一步,他能做的只能是隱忍。

如果說得到是一種幸福,那得而復失就是一種悲哀;如果說失去是一種悲哀,那失去中夾雜的屈辱更讓人可悲!叔本華說:“一切悲哀都是懲罰”,李煜便是如此。

淺析南唐後主李煜的悲劇命運

李煜 吳奇隆飾

三、時代悲劇:弱肉強食下的垂死掙扎

“這是一個最好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的這句話說盡了時代的特質。

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代,第一代經歷了浴血奮戰,建立了強大的帝國;第二代坐享其成,緊抓住這根粗壯的稻草。可週主步步緊逼,李璟不願亡國,一忍再忍,劃給大周約一半國土。

等到了第三代,李煜接手的南唐已是周的附屬國。此時的李煜是茫然的,除了守成,他想不出別的方法。但在守成中,又是“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時代的車輪不斷推進,周已經在趙匡胤的領導下成為了強大的北宋。面對這樣的敵手,李煜選擇一退再退,為什麼呢?

除了李煜的怯懦,最根本的還是南唐的兵力太弱,這裡的弱並非數量少,而是缺乏戰鬥力與謀略。當時,趙匡胤的軍隊都是精兵強弩,曾經用三千兵力打敗了契丹的十萬的鐵騎。而當時李煜的兵隊數量不少,所以趙匡胤才把最後一個矛頭對準了南唐。

強者善用戰術,弱者就像扶不起的阿斗,兵再多也是枉然。趙匡胤當時就給李煜耍了個心機。他先是假裝玩遊戲,採石頭搭建浮橋。李煜以為他在玩兒,就沒當回事。最後,宋軍渡江圍困了金陵,以不多的兵力戰勝了南唐。

李煜難道不想贏嗎?可面對強大的敵手,不想亡國就只能俯首稱臣,乖乖就範。即使這樣,宋的野心也沒有停止。

公元975年,金陵城被攻破了,李煜被俘,開始了亡國奴的生活。“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這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

李煜卑賤地活著,受盡了屈辱。直到公元978年,趙光義給李煜賞賜了牽機藥,他真正地結束了屈辱的生活。

有時候,死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不如死。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結語

李煜的悲劇,不僅在於個人的性格束縛及愛情得失,還在於時代背景下的慘烈角逐。他的一生有過風花雪、榮華富貴,可又怎麼比得上內心那片純潔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