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眾電影百花獎如今越來越“迷”了

大眾電影百花獎如今越來越“迷”了

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候選名單新鮮出爐了。

看了名單,筆者和很多影迷一樣,心中產生了無數個問號。

影帝候選名單還算正常,吳京(《攀登者》)、徐崢(《我不是藥神》)、張涵予(《中國機長》)、肖央(《誤殺》)這幾個熱門都入圍了。

影后這塊就有點看不懂了。9個名額裡《我和我的祖國》就佔了四席,其中任素汐、宋佳、惠英紅作為各個獨立單元的女主還說得過去,而佟麗婭只是《護航》這個單元的女二號,且出場時間極其有限,戲眼全在宋佳身上,怎麼就能報名女主呢?

大眾電影百花獎如今越來越“迷”了

女配的名單就更加“任性”了。馬伊琍在《我和我的祖國》裡只有幾秒鐘的客串戲份居然也入圍了,雖然常說“只有小人物沒有小角色”,可是參選的角色總要呈現出一定的表演空間和厚度吧;

袁泉出現在女配名單裡也是讓人大跌眼鏡。她在《中國機長》裡的戲份可是無可爭議的女一號啊!為她報名的劇組這是要另闢蹊徑嗎?跟袁泉商量過了嗎?她本人可是一點不缺女配獎盃啊!

更大的困惑出現在最佳新人裡。文牧野作為《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居然要和一撥新演員同場競技。呃……這讓觀眾如何把握評選標準呢?根本不在一個頻道好嗎!到底是比導演水平還是演技?或者就是比好感度?

另外,“小鮮肉”韓東君憑藉《我和我的祖國》裡一個沒名沒姓的角色(“帶頭男兵”)也入圍“最佳新人”。筆者絞盡腦汁回憶也想不起來他究竟出現在哪個故事裡了。這要萬一再獲了獎,豈不是又要貽笑大方了?

還有《我和我的祖國》的七位導演,作為一個聯合體入圍了最佳導演名單。影片本身參選最佳這沒毛病,可是這些導演並非聯合執導同一個故事,而且各自拍攝了其中一個單元啊,執導風格、水準、效果都不一致,孰優孰劣在影片上映之時還引起了觀眾的大討論。既然片中的演員都是分別參選,為啥導演獎就乾脆來了個一鍋燉呢?

筆者查詢了本屆“百花獎”的參選規則:必須是這一週期內(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9日)在院線上映且票房不低於1000萬的國產影片,之後由初選委員會人員投票產生10部候選影片。而所有獎項只能從這10部影片中產生。

參選影片設定票房門檻合情合理,因為“百花獎”歷來代表的都是觀眾的喜愛度。不過初選委員會評出的十部電影之外的優秀影人全被排除在觀眾投票範圍之外,未免有失公允。

而這些單項獎的入圍名單都是由參選劇組報名的,真正成了“我的演員我作主”,為什麼主、配演員隨意混報這種情況初選委員會就不先做個排查而是全盤接收呢?

根據規則,進入候選名單的影人將根據觀眾投票結果確定五名最終入圍者,最後透過99位大眾評審現場投票產生獲獎者。

但有網友吐槽,網路投票頁面並沒有設定驗證碼認證,也就是說隨便寫個手機號就能多次投票

(筆者親測屬實)

,這樣一來“刷票行為”就沒有了任何成本門檻,投票結果究竟有多客觀顯然就難以論證了。

“百花獎”曾是國產電影最具分量的一座標杆。遙想當年,大眾一票一票投出的影帝影后,達式常、王心剛、葛優、姜文、陳沖、劉曉慶、斯琴高娃……套用張雨綺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一句話:哪個不是響噹噹的!

後來國產電影進入一個蕭條期,“百花獎”也風光不再。有些獲獎者毫無存在感,甚至引起“買獎”質疑。

為了重振聲威,“百花獎”也進行了系列改革,不過爭議也一直如影相隨,甚至經常淪為網友眼裡的“笑柄”。比如寧靜憑藉《辛亥革命》序幕裡一分多鐘的演出奪得最佳女配;梁靜《老炮兒》裡幾秒鐘的過場客串入圍最後的決選;梁詠琪參演毫無存在感的電影《寶葫蘆的秘密》莫名其妙地成為影后競爭者。

而“百花獎”遭受到史上最強的一次群嘲來自第33屆頒獎禮。那一年,李易峰從張譯、黃渤、段奕宏、夏雨一眾演技派手中搶走最佳男配,一向被大眾質疑無演技的Angelababy(楊穎)則摘得最佳女配。當晚結果一出,輿論譁然。儘管那一次評選究竟有沒有黑幕至今沒有定論,但“百花獎”信譽就此徹底崩塌。

大眾電影百花獎如今越來越“迷”了

99名大眾評審現場投票的引入機制也備受質疑。雖然奧斯卡獎評審結果也是如此產生,但評委身份都經過嚴格的稽核,入選者都是業內人士,自然保持著高度的專業性。但百花獎大眾評委的人選來自各行各業,有很大的隨機性,對於一向以“觀眾滿意度”為評選標尺的“百花獎”而言,他們評選出的最佳是否能代表廣大觀眾的真正意願呢?

在這裡做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本屆“百花獎”最終結果是這樣:

最佳男主角:

杜江

最佳女主角:

佟麗婭

最佳男配角:

歐豪

最佳女配角:

馬伊琍

最佳新人獎:

韓東君

噢,請原諒犀牛君的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