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童話故事可以說貫穿了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相信有不少人的童年都是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灰姑娘》《拇指公主》等童話故事中,幻想奇幻的童話世界,想象自己也將探險,也會魔法,最後收穫真善美的感動的。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不過,長大後再讀同樣的童話故事,和年幼時的感覺截然不同。比如,小時候最憧憬的便是主人公們克服重重困難,“王子和公主最後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現在卻開始嗤之以鼻,覺得童話果然是童話,太天真。

是我們太天真,還是童話太天真呢?在《公主變成貓:如何激發你的潛意識力量?》一書中,作者瑪麗-路薏斯·馮·法蘭茲在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基礎上,重新解讀了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讀這本書,你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童話,認識童話。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公主變成貓》的故事線

我們先來看一下《公主變成貓》到底想要解讀的是一個怎樣的童話故事。

這是羅馬尼亞的一個民間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對,你沒看錯,和所有的童話故事開頭一樣,它將人們拉回到一個無法觸及的時空。

故事中有兩個王國,這是兩條比較明晰的故事線。

其中一個王國的國王和王后很不快樂,因為他們沒有孩子,國王狠心把王后送上了航船,讓她去探險。王后來到聖母的領地,偷吃了她的金蘋果,受到了詛咒——雖然懷上了孕,卻悲劇的是,她的女兒會在17歲的時候變成一隻貓。

這個貓女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她有著耀眼的美貌,也承受了“不能承受之輕”。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而另一個王國只有國王和三個王子,王后去世後,國王消沉酗酒,不理世事。他把兒子們趕出王宮,讓他們尋找世界上最輕最薄的亞麻布,尋找最漂亮的老婆,來決定誰繼承王位。

而其中的小王子便是我們故事的男主人公。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這兩條故事線在小王子遵從父王的命令,在尋覓探險的路上,來到貓女所在的宮殿,二者產生了交集。

一個是被詛咒變成貓的公主,一個是英俊帥氣的小王子,兩個人跨越了種族的障礙,日久生情。

到這裡,如果你以為“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那就太簡單了。正如《美女與野獸》的故事一樣,野獸最終的歸宿是變回人類,貓女也是。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冒險,王子在貓女的央求下,割下了她的尾巴和頭顱,使她最後還原了人形。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心理學與童話的碰撞

這個童話故事的敘述框架看起來是那麼普通,不過在馮·法蘭茲眼裡,它背後卻暗藏著很多象徵和隱喻。

首先,陰性特質與陽性特質統一的必然。

兩個不一樣的王國,一個沒有子女,一個沒有妻子,分別代表了不能孕育的陰性特質和缺乏滋養的陽性特質。榮格分析心理認為,陰性特質和陽性特質不可能長久單獨地存在,他們需要透過“婚合”或是“戰爭”達到最後的結合和統一,這也預示著兩個王國的未來走向。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其次,童話中每一個事物都含有隱喻和象徵。

比如王后不孕心情鬱悶,想要去散步,國王為她造了一艘世界上最美麗的船。並對妻子說:“親愛的,船已經可以使用了,你明天就啟程吧……如果你回來時沒有懷孕,就不可再留在我身邊,也不可再出現在我面前。”

國王的這番話就隱喻了夫妻二人的關係其實並不和諧,妻子想要散步,國王卻造船讓她遠行。而遠行的工具——船也有很多象徵,其中最明顯的是,它有“靈啟特質”,能夠載人趟過無意識的水域。

又比如王子在尋找亞麻布的路上,遇到了閃電和暴雨,它們分別象徵了兩級衝突與衝突化解;王子餓得頭暈眼花,看到了貓女宮殿門前的“肉”,象徵了無意識受到軀體的慾望挑動等等。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最後,將童話故事中的不合理情節合理化。

比如,貓女迴歸人形後,慫恿小王子回家,在回家前她已預知危險並明確告訴小王子,要小心他的哥哥們可能對他圖謀不軌。又比如,在國王對她色由心起的時候,貓女還鼓勵王子去打獵。這些讓人咋舌的情節看似不合理,卻都是為了故事的推進作鋪墊,為了新舊意識更迭打基礎。

可見,童話故事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透過學習馮·法蘭茲所使用的“擴大法”和“比較法”,解讀童話背後的弦外之音,童話以另一種面貌呈現。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忘年結緣的師徒情誼

馮·法蘭茲是公認的、榮格分析心理學最傑出的繼承者,尤其是她對童話的心理學解讀,得到了榮格的巨大肯定。

1933年,年僅18歲的馮·法蘭茲第一次遇到了已58歲的榮格,並決心追隨他學習心理分析。她利用自己大學主修的古希臘文和拉丁文能力,幫助榮格翻譯典籍,從而長期在這個大師身邊學習鑽研分析心理學。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此外,在推廣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基礎上,她還另闢蹊徑,把榮格分析心理學原本在神話領域的集體無意識分析,以童話為材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童話與心理學分析解讀。

她相信,“

童話故事則必有一個敘述者(一個意識自我),在那講述原型在無意識中互相共舞的情景

”,而故事中唯一的意識自我便是故事敘述者本身。

同樣的,讀故事的我們,也跟隨著敘述者的意識共舞,只是很難不把自我的心理和經驗投射到故事上面,在學習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讓這種投射儘可能客觀,從而剖開故事背後的隱秘。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