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河北多英豪——顏良文丑

毫無疑問,袁紹麾下武將當之無愧的是鞠義,有統帥之能,又足夠悍勇,可以說是對袁紹幫助很大,可惜出身四世三公的人,脾氣也很高傲,後來容不下這樣的臣子,那自然就只能被賜死了,鞠義之後,河北戰將如雲,在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被稱為河北四庭柱的四位猛將,其中排名前二的兩位,一名顏良,一名文丑,端的是悍勇無比,在官渡之戰前夕曾斬將立功,威脅曹操白馬和延津安危,可惜的是,一介武夫,袁紹不派謀士,也不支援,最終都被曹操設計誅殺,無異於自毀臂膀,袁紹的優柔寡斷,也是可見一斑。

河北多英豪——顏良文丑

當時,北方群雄逐鹿已經完畢,劉備,袁術,公孫瓚,陶謙,呂布等都被擊敗,北方八州袁紹曹操各得其四,於是原本的盟友變成了對手,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大義名分,但是袞州,徐州等都是戰略要地,可以說要分出很多軍隊去防範劉備,關中的馬騰韓遂,荊州的劉表,所以曹操的兵力比較分散,相比之下,盤踞幽州,冀州等地,又有甄家這樣的鉅富支援的袁紹,打著四世三公,迎奉天子的藉口,在戰爭前期,當然還是佔據優勢的。當時名滿天下的孔融就曾以顏良文丑來代表曹操麾下將領的勇武,可見二人之本領,不過袁紹的安排大有問題,也可能是過於輕敵了吧。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紹發兵進攻曹操,以顏良問先鋒,帶兵“十萬”進攻戰略要地白馬,當時作為屯糧重地,白馬由太守劉延死守,戰前沮授曾勸諫袁紹,顏良有勇無謀,再派個人隨軍比較好,不過袁紹麾下大家也清楚,派系林立,可能是對立的郭圖等人出言嘲諷,也可能是袁紹過於自信,總之顏良獨身出兵,當然,兵鋒還是不好抵擋。當時曹操麾下軍事荀攸建議,先率軍佯攻延津,誘使袁紹分兵支援,然後出其不意派出精銳騎兵突襲白馬的顏良,想來顏良作為一介武夫,應該不會有所防範。曹操依計而行,袁紹果然中計,派出兵馬前去延津,這邊的曹操立馬派出張遼,關羽兩位大將帶領精銳前去突襲顏良,沒辦法,那是糧草重地,更是戰略要地,不容有失。到達距離延津十里的時候,被袁軍探子發現,顏良大為震驚,倉促應戰,而曹軍以張遼,關羽為前鋒,徐晃為後續部隊跟進,曹軍看起來源源不斷,袁軍自然疲於應對。這時候關羽看見了顏良的位置,因為那時候大將有著自己的車架,戰場上比較能吸引人的目光,在張遼軍隊的掩護下,關羽突襲靠近了顏良附近,之後乘著顏良不注意出其不意將其斬殺,之後用隨身寶劍把他首級割下來帶回,從始至終,袁軍將士曹軍顏良近衛或被牽制,又或者不是關羽對手,只能看著關羽揚長而去,隨後袁軍士氣大跌,被曹軍擊敗,白馬之圍遂解除,作為三國唯一一個被萬軍叢中取敵首的將領,顏良也算是有名,成為了關羽的踏腳石。這也說明了,一場小規模戰役也不能光派悍勇之人,同時主將的安危很重要,一旦被斬首,全軍失去指揮就會潰敗。

河北多英豪——顏良文丑

白馬之戰後,袁軍其實有所議論下一步應該怎麼辦,最終決心繼續進攻。文丑和顏良關係不錯,決心為他報仇,當時的曹操放棄了白馬,帶著白馬的人口,物資在撤退的路上遇到了文丑的部隊,畢竟雖然白馬戰敗,但是曹操決心戰略收縮,還是被袁軍追擊,處於不利的狀態,曹操不甘心把官渡以南放棄的土地白白讓給袁軍,想著設下伏擊痛擊袁軍,給他們一個教訓。由於之前曾在延津佯攻,導致袁軍在這裡進展比較快,曹軍無法阻攔袁軍渡河,之後曹操在白馬附近安營紮寨,準備迎戰,他派出少量騎兵迷惑袁紹,之後更是把白馬撤出來的淄重隊暴露,設下誘餌,等待伏擊。於是袁紹派出文丑和劉備出兵突擊(劉備說關羽在曹操麾下,袁紹動了招攬心思,更兼劉備久經沙場,和文丑互為照應),面對這個情況,曹操下令士兵不許上馬,隱藏在淄重隊之後,等待袁軍將士越來越多,以為曹軍潰散之後,下馬劫掠物資,陣型被衝散各自為陣之時,曹操才下令身邊士卒上馬突襲,此時身邊也僅僅剩下了500多人,見戰事不利,也是有很多士卒潰逃了。面對反擊,文丑根本猝不及防,而曹操以逸待勞,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文丑就這樣再次折戟沉沙,劉備見前軍戰事不利,也不管袁紹的任務了,回去就把鍋扣文丑身上,一句輕敵冒進,絲毫不說自己的錯,之後更是覺得袁紹優柔寡斷(劉備建議袁紹突襲許昌,袁紹以幼子袁尚為重,不曾出兵),於是跑到荊州去了。經過這兩場作戰,曹操收縮了自己的防禦圈,還擊敗了袁紹先鋒,穩住了陣腳,相比之下,袁紹除了得到曹操放棄的土地,可以說是一無所得,不過袁軍勢大,繼續進逼,雙方對峙於官渡,大戰一觸即發。

河北多英豪——顏良文丑

在歷史上,顏良文丑的出現,就好像是稱託一樣,襯托河北英雄的有勇無謀,人才凋零,連個帥才也沒有(張郃後來久經沙場方才成材),袁紹對他們似乎也不是很看重,可能袁紹更看重氏族吧,對於寒門將領,也就是這樣吧。在三國演義中,二人成為了關羽的成名之戰,斬顏良,誅文丑。相應的對二人之戰鬥力也有個大概描述,比如顏良可以擊敗徐晃,文丑也能,對於武力的檔次有了一個劃分。而三國志中,兩人更像是軍方的代表。之後的張郃高覽,更是被逼迫的突襲曹軍營地,被迫投降,後來高覽不知下落,張郃確是功成名就,不愧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