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書起說:我們什麼都說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有個朋友離職出國進修,最近一直在朋友圈吐槽學習小組的同學。

專業課分小組作業,任務是在學期結束前,一起製作一部短電影。

不幸的是,她被老師隨機分組了。

更不幸的是,別的組都是3個人、4個人,而她們組只有2個人。

更更不幸的是,唯一的隊友第一次開會就開始明著擺爛。

說好了帶想法來討論,她啥都沒準備,只會說“你覺得呢”、“你的想法是什麼”、“都行”、“你決定就好”,甚至連作業的要求都捋不清楚。

後來朋友的室友透過社交平臺知道這件事,直接給她出了個主意,給老師發郵件說明情況,並要求更換組員。

其實朋友剛開始嘴上吐槽歸吐槽,實則打算自認倒黴大包大攬一個人解決作業。

但外國室友說:“你要尊重你自己。”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你交了那麼多學費來學東西,最後卻因為一個擺爛隊友導致專業課拿低分,還弄得一整個學期都不開心,你尊重你自己了嗎?

不要覺得自己有負罪感,而是要有配得感,因為你有權力維護自己的權益。

醍醐灌頂!

中國人一向崇尚中庸之道,不祈求多交一個朋友,但求少樹立一個敵人。

很少有人會說:

你要尊重你自己,不要忍!

從小的教育都是“忍忍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將就將就得了”……

可是這樣,很多時候會以削弱“情緒”和“態度”為代價。

而這些的“情緒”和“態度”,才是讓你表達真實的自己最最重要的部分。

尊重自己,勇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態度,勇敢地為自己爭取應得的權益,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自我覺醒。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朋友曾經談過一個25元的前男友。

剛談一個月不到,她在逛街的時候看到一個小挎包,愛不釋手。

一看價格才25元,屬於再窮也能拿下的小玩意。

她沒買,因為想讓男友送。

後來想起她也覺得當時有點矯情,又不是買不起,為啥要別人送。

但那時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們的生活費1000元,這不會給他造成負擔,而且他從沒送給什麼禮物,這個價格也不會顯得她多物質。

剛談戀愛的女孩子大概都這樣,希望被寵著,又怕對方有壓力,即便索取也是小心翼翼的。

跟男友提了之後,他乾脆地買了,朋友高興得很,幾次跟我們炫耀。

後來她跟男友出去吃飯,男友卻把這件事當作笑料講出來:“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然後鬨堂大笑,朋友也跟著笑,笑著笑著眼淚就掉下來了,這句話至今都忘不掉。

在這之前,她送過男友很多禮物。

有些是啃了幾天饅頭買下的名牌鞋,有些是熬了幾個大夜親手製作的小禮物,而他的回禮到至今只有這個25塊錢的帆布包。

我們年輕時,因為愛,總是拼了命的付出,又裝作大度。

後來才發現,

你無底線的放低自己,只會換來對方的貶低,你在他心裡只配背地攤貨而已。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這裡的自由,包括自尊。

面對愛情,我們不必太過委曲求全,也不必喪失自尊,丟掉自我,

自尊自愛吸引過來的才是正緣。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之前有個很多的話題:“學會和自己和解。”

有些人覺得自己學習不好,和別人說話怕有色眼光和區別對待。

有的人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和別人閒聊的時候怕被說閒話。

有的人覺得自己程度不夠,和別人合作的時候害怕拖人後腿。

其實能力差不是最糟糕的事情,糟糕的是你看不起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更無法愛自己。

當一個人沒有尊重自己的時候,任何人都可以路過他時踩上一腳。

你越是踐踏自己,越是自責,就越難以做出改變,越容易自暴自棄。

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愧疚、懊悔和後悔的情緒上面,會讓你精疲力竭,再也沒有精力做出改變。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心理學上有一套名為“薩提亞模式”的心理療法。

它的核心觀點就是:

尊重自己,才是決定一切人際關係的本源。

它透過提高患者的自尊,建立患者對自我的良性認知,尊重自己所有的精力,實現個人潛力的最大開發。

簡而言之就是:

先愛自己,才能去愛他人;

愛自己,才能真正杜絕精神內耗;

愛自己,才擁有被人愛的理由;

愛自己,才能鼓勵人生的正面發展;

愛自己,是自我信任和自我保護的基礎。

只有學會和自己和解,接納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變成更好自己。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你知道嗎?她連25塊錢的包都要我送”

文:書起

某知名啥也不是的新媒體小白、間歇努力持續擺爛的可回收廢物、習慣午夜心碎的三十歲花季少女、廢話大賽常駐嘉賓、朋友圈小有名氣的窮光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問題請聯絡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