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資本做大後列寧的解決之道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資本做大後,一定會干涉政治。不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就美國來說,不是它的政客好戰好印錢。白宮政客是被軍工複合體和華爾街壟斷金融資本家控制的傀儡,所以說,是做大了的資本在四處挑動衝突和發動戰爭,超發濫印美元。在社會主義社會,被打倒的資產階級是不甘心失敗的,一有時機,它就會復辟的。一步步做大的資本,一定會動搖進而掏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基礎,一定會伺機要奪回政權的。防止資本做大阻礙社會進步,那該怎麼辦?列寧給出了他的答案。

在瞭解列寧的答案之前,先了解一個概念:什麼是辛迪加?辛迪加是資本主義壟斷組織形式之一。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在生產上和法律上仍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銷售商品和採購原料由辛迪加總辦事處統一辦理。辛迪加的內部各企業間存在著爭奪銷售份額的競爭。

那麼對於辛迪加,列寧要怎麼解決呢?國有化。

列寧是這樣講的: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前的舊的國民經濟體系不同,它的各部門形成了一種密切聯絡和相互依賴的關係。順便說一句,要是沒有這一點,任何走向社會主義的步驟在技術上都是不能實現的。由銀行統治生產的這種現代資本主義,使國民經濟各部門間的這種相互依賴關係發展到了最高峰。銀行和各大工商業部門緊密地結合在起。一方面就是說,不採取步驟對工商業辛迪加(糖業、煤業、鐵業、石油業等等辛迪加)實行國家壟斷,不把這些辛迪加收歸國有,而只把銀行收歸國有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就是說,要認真實行調節經濟生活,就必須把銀行和辛迪加同時收歸國有。

且拿糖業辛迪加為例吧。這個辛迪加在沙皇時代就已經建立起來,那時已把許多裝置良好的工廠合併為一個極大的資本主義組合,自然,這種合併充滿了最反動最官僚的氣息,它保證資本家獲得駭人聽聞的高額利潤,使職員和工人處於絕對無權的、卑賤的、受壓制的、奴隸的地位。國家在那時就已經對生產實行監督和調節,但這是有利於財閥和富豪的監督和調節。

這裡要做的事情,只是釋出一些簡單的命令,規定召開職員、工程師、經理、股東的代表大會,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工會實行監督等等,來把反動官僚的調節變為革命民主的調節。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然而正是這件事情至今還沒有做!!事實上在民主共和制度下,在製糖業方面仍舊用反動官僚方式進行調節,一切都是老樣子,浪費人民的勞動,因循守舊,停滯不前,讓鮑勃凌斯基和捷列申柯之流大發其財。要向民主派號召表現獨立主動精神,而不是向官僚號召;要向工人和職員號召表現獨立主動精神,而不是向“糖業大王”號召;只要社會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不用同這些糖業大王實行“聯合”的計劃來模糊人民的意識,那末這件事就能夠而且應當在幾天之內一舉而成。然而正因為同富人實行聯合,結果政府在調節經濟生活方面“不起任何作用”也就完全不可避免了。

再拿石油業來說吧。資本主義的前期發展就已經把石油業大規模地“社會化”了。兩三個石油大王操縱著幾百萬以至幾億資金,專靠剪息票為生,同時從那個在事實上、技術上、社會意義上都已在全國範圍內組織起來並且已經由數百數千個職員、工程師等經營著的“事業”中獲取驚人的利潤。石油工業國有化是可以一舉而成的,而且是革命民主國家必須做的事情,特別在國家遭到極大的危機,必須節省人民的勞動和增加燃料產量的時候。當然,官僚式的監督在這裡不會有絲毫結果,絲毫不會改變情況,因為“石油大王”無論對付捷列申柯之流、克倫斯基之流、阿夫克森齊也夫之流或斯柯別列夫之流,都像對付沙皇的大臣一樣容易,對付方法就是拖延、推託、許諾,以至直接和間接地收買資產階級報刊(這就是所謂“輿論”,而這種“輿論”是為克倫斯基和阿夫克森齊也夫之流所“重視的”),收買官吏(即由克倫斯基和阿夫克森齊也夫之流留在不可侵犯的舊國家機關中舊職位上的官吏)。

要想做些認真的事情,就必須把官僚制度轉變為民主制度,而且要用真正革命的手段來實行這種轉變,就是說,要向石油大王和股東宣戰,用命令規定,如果他們拖延石油業國有化,隱瞞收入和賬目,對生產怠工,不採取措施提高產量,就要沒收他們的財產並處以徒刑。應當喚起工人和職員的主動性,立刻召集他們開會或舉行代表大會,只要建立起完備的監督制並擴大了生產,就分出一部分利潤給他們。如果能立刻在1917年4月就實行這種革命民主的步驟,那末作為世界上液體燃料蘊藏最豐富國家之一的俄國就能夠在夏季利用水運供給人民必需數量的燃料,在這方面做出許許多多的事情。

無論是資產階級的政府,或者是社會革命黨人、孟什維克和立憲民主黨人的聯合政府,都什麼事也沒有做,只是玩弄了一套官僚主義的改良把戲,連一個革命民主的步驟也不敢採取。仍然是那些石油大王,仍然是那樣因循停滯,仍然是工人和職員對剝削者的憎恨,仍然是在這一基礎上產生的瓦解現象,仍然是不斷浪費人民的勞動,一切都像在沙皇時代一樣,改變了的只是“共和國”各辦公廳收發檔案上的稱呼而已。

煤炭工業在技術上和文化上所具備的實現國有化的“現成”條件並不差;那班掠奪人民的強盜煤業大王,在管理上的無恥程度也並不輕,在這裡我們看到工業家公然怠工、公然破壞裝置和中斷生產等許多極明顯的事實。甚至孟什維克的內閣派報紙“工人報”也承認了這些事實。結果怎樣呢?同樣地什麼也沒有做,只是舉行了幾次工人和煤業辛迪加強盜的代表各佔“半數”的舊的反動官僚式的會議而已!!任何革命民主的步驟也沒有采取,絲毫也沒有想到要建立唯一切實的監督制,即從下面由職員工會和工人用恐怖手段來對付那些危害國家、停止生產的煤炭工業家!怎麼可以這樣做啊,我們“大家”不是都主張同立憲民主黨人或者同工商界建立“聯合政府”嗎!可是聯合的意思就是把政權留在資本家手裡,讓他們橫行無忌,讓他們阻礙事業,把一切都歸罪於工人,使經濟破壞加劇,從而準備新的科爾尼洛夫叛亂!

列寧此處講的科爾尼洛夫叛亂是指:正當布林什維克黨對廣大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工作,繼續推進革命的時候,臨時政府卻於1917年7月1日驅使士兵在前線向德國、奧匈帝國進攻,妄圖以戰爭消滅革命,但這次冒險進攻遭到了慘敗。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權歸蘇維埃”。臨時政府鎮壓示威群眾,公開反對革命,成為了俄國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臨時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權,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控制的蘇維埃成為附庸。七月流血事件後,科爾尼洛夫被臨時政府任命為最高總司令。他在內外反動勢力的支援下,於9月7日公然發動叛亂,企圖建立一個軍事獨裁政權來消滅革命力量。他藉口“保衛首都”,調號稱“野蠻師”的克雷莫夫騎兵第三軍團向彼得格勒推進,同時向克倫斯基提出最後通牒,要求臨時政府成員全體辭職,全部政權轉交最高總司令。政府中的立憲民主黨人部長立即辭職與之配合。與陰謀叛亂有密切關係的克倫斯基,既害怕科爾尼洛夫在鎮壓布林什維克黨的同時也鎮壓小資產階級政黨,又擔心人民群眾在掃除科爾尼洛夫的同時也把他掃除掉,因此同科爾尼洛夫斷絕了關係,宣佈其為反對臨時政府的叛亂分子。布林什維克黨是反對科爾尼洛夫叛亂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彼得格勒的4萬多名工人武裝和1萬多名衛戍部隊的革命士兵嚴陣以待;幾千名喀琅施塔得水兵趕到首都;各地的工人赤衛隊和革命士兵控制了通往首都的交通要道。布林什維克黨還派出大批鼓動員到叛軍中進行宣傳解釋工作。叛軍推進處處受阻,內部開始瓦解。9月12日,克雷莫夫在絕望中開槍自殺,克倫斯基政府被迫將科爾尼洛夫解職下牢。翌日,叛亂正式宣告平息。從此,國內階級力量發生巨大變化,臨時政府的支柱——軍隊陷於瓦解,廣大士兵不再相信政府,轉向布林什維克一方,布林什維克黨領導武裝起義與臨時政府對抗的形勢開始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