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腦梗死為腦血管疾病中的一類,屬於“中風”的範疇,危害不容小覷

腦梗死為腦血管疾病中的一類,也稱為缺血性腦卒中,指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由於缺血、缺氧引起侷限性腦組織壞死或軟化而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症狀

。腦梗死在祖國醫學中屬於“中風”的範疇。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腦梗死的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

腦梗死為腦血管疾病中的一類,屬於“中風”的範疇,危害不容小覷

01

腦梗死逐漸有年輕化傾向,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壓力和生活負擔

1、疾病概述

近年腦梗死

逐漸有年輕化的傾向

,目前,40歲以上的腦卒中患者已達到1000萬,並且在持續增加,給社會和民眾造成了嚴重的

經濟壓力和生活負擔。

鑑於中風的高發病率,對中風後遺症的治療已然是一個

嚴峻的社會問題

,但是後遺症期(發病後半年以上)神經功能恢復較差,因此恢復期(發病後2周至半年以內)是

神經功能恢復的關鍵階段。

現代醫學臨床治療

急性腦梗死效果較好,

一般採用抗凝治療、溶栓治療、抗血小板凝集治療、神經保護治療、腦血管搭橋

與介入療法等

。恢復期的治療方案主要是二級預防和康復鍛鍊,二級預防可用藥物較少,以服用阿司匹林、

他汀類等西藥為

主,儘管可使患者缺損的神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這些藥物的作用時間短、

副作用較大。

部分人長期服藥可

引起胃腸道反應

,甚至出現出血或肝功能異常,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病的治療。中藥防治

缺血性腦病歷史悠久

,療效可靠。如今,中醫透過運用現代醫學研究手段,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進行客觀的研究,

使祖國醫學

對本病的認識更具科學性,且在避免藥物

副作用方面更具有優越性。

腦梗死為腦血管疾病中的一類,屬於“中風”的範疇,危害不容小覷

2、發病機制

腦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總稱,

其中包括腦血栓

、腦栓塞、腔隙性梗死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吸菸等均易

導致腦梗死

。50%的腦血栓患者先有TIA,腦血栓常在睡眠中起病,由於血管再通、血栓再形成和

側枝血流改變

,神經功能的

變化呈階梯式進展或緩解。

起病時神經功能缺損達到高峰,其餘在最初24h內表現為階梯式進展;腔隙性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變化呈波動性、

進展性或緩解性

,可能在數小時或數天之間逐漸惡化,

25%的患者先有TIA。

腦梗死的臨床症狀與腦缺血部位

和範圍大小有關

。依據梗死麵積分型:大梗死病變超過1個腦葉,梗死麵積直徑大於5cm;中梗死病

變侷限在1個腦葉

,梗死麵積直徑3。1-5cm;小梗死的梗死麵積直徑為1。6-3cm;腔隙性梗死的梗死麵積

直徑小於1.5cm。

基底節區腦梗死的患者與

腦幹梗死的患者相比

,前者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都較好,且梗死部位越小,患者的恢復效果越好。採用電針治療

早期缺血性

與出血性中風時發現中風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預後與病灶大小、

部位深

淺(

靠近大腦深部組織如內囊區、基底節為深,腦葉為淺)

密切相關

腦梗死為腦血管疾病中的一類,屬於“中風”的範疇,危害不容小覷

有學者認為

大腦是一個功能網路

,腦梗死後運動功能的缺失不僅與受累側或相關的皮質脊髓束的區域性損傷直接相關,還與整個大腦的皮質

脊髓束完整性相關

。除參與血管重構過程的同型半胱氨酸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外,

腦梗死的發生還與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關係密切。

02

腦梗死的治療包括一般處理與特異性治療,患者還需儘早診斷及治療

1、一般處理

(1)必要時給予

吸氧與呼吸支援

;(2)及時發現心臟病變並予相應處理;(3)必要時調控體溫、血壓、血糖;(4)維持水電解質

平衡及營養支援。

2、改善腦血迴圈

包括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降纖等。腦血栓:發病小於4。5小時給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其餘情況給予阿司匹林

或阿司匹林+肝素治療;

中-重度狹窄行CEA(或支架)。腦栓塞:發病小於4。5小時給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

根據栓子的來源

,給予華法林、肝素、阿司匹林

抗心律

失常藥等藥物治

療。

腦梗死為腦血管疾病中的一類,屬於“中風”的範疇,危害不容小覷

發病小於4。5小時可給予溶栓治療,但有效性不確定;長期服用降壓藥或降壓藥+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精確控制血壓。

對危險因素

(高血壓、糖尿病等)進行治療在腔隙性腦梗

死治療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大面積梗死及溶栓易

發生出血性腦梗死

,確診發生出血性腦梗死後,應立即停用溶栓、抗凝、擴血管和擴容藥,並監測血壓、消除腦水腫,

對臨床症狀加重

、出血量較大的患者,

應適當使用止血藥

,但不可長時間大劑量使用。

儘管腦血栓形成或腦栓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療有效

,但是95%以上的患者不符合溶栓標準,

常見原因就是就診延誤

。針對這些患者,可取的治療方案包括抗血

小板治療或抗凝。

抗血小板治療:推薦療法為阿司匹林160-325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或低劑量阿司匹林25mg+緩釋雙嘧達莫200mg,

每日2次。

作為

二級預防的主要藥物之一

,目前阿司匹林的最優劑量仍未可知,超過325mg/d的劑量會導致消化道出血風險增加,且

具有劑量相關性

。此外,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療後至少24小時內不能給予阿司匹林,因為會

增加顱內出血的風險。

腦梗死為腦血管疾病中的一類,屬於“中風”的範疇,危害不容小覷

,氯吡格雷治療的患者發生出血併發症的人數稍少,但是二者在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的

發生率上沒有差別

。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與單用氯吡格雷相比,並未降低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反而顯著

增加了出血的發生率。

3、神經保護

如胞二磷膽鹼鈉

、依達拉奉等

。胞二磷膽鹼鈉是一種腦細胞活化劑,具有促進腦組織膜磷脂合成的作用,並可消除遊離脂肪酸,顯著

提高細胞的呼吸功能

,增加細胞的攝氧量,

促進腦部血液迴圈

,從而改善患者的腦功能。

依達拉奉可防止

腦水腫進一步惡化

,對腦神經細胞和組織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對梗死灶周圍容易出現的腦血流量減少有

較好的預防作用,

有學者研究表明依達拉奉聯合奧扎格雷鈉進行藥物治療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而有效

緩解患者的臨床症狀。

此外,他汀類藥物作為羥甲基戊二酸單醯輔酶

A還原酶的抑制劑

,也是二級預防的主要藥物之一,可以減少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顯著降低腦卒中風險

,目前已經成為降

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預防腦卒中的

重要治療手段。

腦梗死為腦血管疾病中的一類,屬於“中風”的範疇,危害不容小覷

但對於

患有肝臟疾病的患

,在治療中應用常規劑量他汀類藥物,大約有1%的患者可能出現超過正常3倍範圍的肝轉氨酶水平,

因此肝功能異常

的時候是否可以應用他汀類藥物的

安全性始終存在爭議

結語:因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

高死亡率,

使該病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並在所有腦血管病中佔有重要地位,有研究表明,

該病目前已成為人類死

的三大原因之一,是我國中老年人的

最主要殺手

。所以,臨床上還需儘早診斷,科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