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服飾是中國古代禮樂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貴賤有級,服位有等”,服飾逐漸超越了蔽體禦寒的基本功能,成為身份與權力的象徵,承載著維護禮法關係與等級秩序的功能。

明清時期,宮廷服飾制度已十分完備,形成了上下有別、尊卑有序的服飾體系。清代宮廷服飾從款式、顏色、 材質到紋飾,以及不同場合的服飾穿著,都有著詳細與嚴格的規定。“江南三織造”(江寧、蘇州、杭州)專門負責織造宮廷所需及官用綢緞,、絹帛、布匹等紡織品。其製作材料之華美、工藝之精湛、已臻於極致,彰顯出雍容華貴的皇家風格,服飾款式、顏色、紋樣的背後,也透露出權力與等級的秩序。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明黃芝麻紗彩繡平金龍袍

此為清高宗乾隆帝御用龍袍,仍保持著滿洲早期的窄袖、緊身的龍袍外形,袍身所繡的十二章紋並不完整,且為仿明制對稱式排列。領襟、兩袖俱為石青緞織錦緞鑲邊。兩袖分別繡一條正金龍,領、襟繡九條金龍;袍前胸、後背及左右肩部分別各繡一條正金龍,前後腰部以下分繡兩條行龍,右側大襟內另繡一條金龍。龍袍圖案內彩繡流雲紋,紅蝠及方形、圓形壽字,前胸後背正龍抱火焰珠改繡為圓形石竹、靈芝、蝙蝠圖案;龍袍下部為海水江崖圖案,下襬處為如意雲頭和立水紋。全袍彩繡對稱排列的十二章紋:日、月兩章分列左右肩部;星章位於前胸、後背、龍頭頂部;黻、黼、藻、華蟲、宗彝各章沿中線左右對稱排列於袍前與袍後。此十二章紋不完整,仍保持著清初時期風格,反應出清代帝王御用服飾圖案紋飾成為定製前的發展變化。研究顯示,至乾隆朝中晚期,帝王龍袍上的十二章紋位置才得以基本確定。此件龍袍為乾隆帝在宮廷慶典、筵宴場合穿用。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石青緙絲五彩金龍棉朝褂

朝褂是清宮后妃禮服之一。按清宮定製,后妃朝褂共有四種形式,此褂為后妃所用第一種朝褂:圓領,無袖,對襟,有後開裾,以石青緞料製成,褂邊緣及上部兩橫擋處,縫以黑地織錦“卐”字緣飾,褂裡為紅色團花緞襯裡,表面以緙絲工藝制雲龍、五彩雲、海水江崖以及蝙蝠、團壽等圖案,雙肩前後各有兩條升龍,其下為襞積。襞積共為四層,其中一、三層前後各有兩條行龍,二、四層前後為萬福、萬壽紋,各層間飾五色雲紋。每條龍紋之下,均有海水江崖圖案。此朝褂做工精細,紋飾繁縟,構圖豐滿而不雜亂,色彩亮麗且莊重。

朝褂是清宮后妃、官眷下至七品命婦在朝會、典禮時,套在朝袍外的一種服飾,與朝袍和朝裙共同構成禮服,多用於元旦、萬壽、冬至三大節以及重大典禮場合。按清宮定製,朝褂共有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貴妃四種款式,均領後垂明黃色絛,絛上飾珠寶。從此褂背後所遺明黃絛看,其應系皇貴妃以上后妃穿用朝褂。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明黃綢貂皮褂(端罩)

皮褂在清朝又稱端罩,為皇帝御用冬禮服之一。皮褂全部由貂皮製成,皮毛朝外,褂裡為明黃色江綢暗“江山萬代”花紋及綵帶紋。按清制規定,皇帝冬季參加朝賀、慶典等活動時,可於禮服外面罩穿皮褂,故稱之為端罩。此件皮褂是道光帝御用物,系清宮舊藏。

皇帝御用冬禮服主要包括端罩、冬袞服、冬朝袍等。端罩穿著時可正穿(皮毛在外),亦可反穿(皮毛在裡內),並無定製。。根據氣溫和皇帝喜好選擇。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黃鍛繡金萬地金龍彩繡十二章龍袍料

此件是清帝御用龍袍料,由江南織造織繡於乾隆至嘉慶時期。黃鍛彩繡材質,總體呈長方形。中央繡有前後兩片龍袍,以金線繡“卍”字錦地,其上繡九條金龍及火焰珠紋,龍身周圍彩繡雲紋、紅團壽字、紅蝙蝠圖案,圖案之間按固定位置彩繡十二章紋。

此龍袍料為清中期龍袍料的代表,因具有完整的附件半成品,可以讓我們對清宮龍袍製作的流程有深入瞭解。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黃鍛暗團壽字彩繡百蝶鑲邊單袍

清中期,宮廷后妃受江南服飾文化影響,以逐漸脫離滿洲傳統風格,向舒適美觀的方向進一步發展。比如后妃常服的衣袖,從過去的緊身窄袖,變得越來越寬,達到了“寬衣大袖”的效果,並將馬蹄袖摒除。此件常服即為清中晚期宮廷中常見的后妃常服。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杏黃紗平金彩繡金龍單袍

清,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明黃緞彩繡平金龍棉龍袍

清道光,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藍紗彩納雲蝠八寶金龍袍料

清晚期,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絳色織金龍紋袍料

清中晚期,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從一件衣服彰顯出的權力等級

紅色大蟒緞料

清,瀋陽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