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藝術家》:以黑白默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

導語:《藝術家》:以黑白默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

在觀看《藝術家》之前,我真不敢想象,21世紀的電影市場走到如今這步田地,居然還能夠回到最初,用完完全全的黑白默片、誇張的表演、插入卡片式的對白征服影迷。我們對這樣的電影如此陌生,然而但凡愛電影的人又總能夠莫名其妙地投入其中,在沒有臺詞的情況下,居然跟著兩位演員體驗一場簡單的愛情、簡單的電影。《藝術家》的懷舊範兒顯而易見,儘管看似在講述電影從黑白默片到有聲的崛起之歷史,其實真正包裝的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這樣的愛情故事換作其他任何一種表達方式,大概都不會入刁鑽古怪的影迷之心。《藝術家》卻以黑白默片贏取一片呼聲和獎項。可見,不管《藝術家》在講什麼,都已經贏在了“電影這兩個原始字眼上。1929年,第一屆奧斯卡最佳電影頒給了默片《翼〉,83年後,《藝術家》再次證明了默片的魅力。

《藝術家》:以黑白默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

只不過一場電影的時間,我們卻好像回到了1929年的時光,感受默片的呼吸,感受黑白的魅力。終於不再關注電影中的對白,終於不再執著於電影的特效,而是完全沉醉在表演的模式中。任何對電影有感情的人都不會拒絕這樣撲面而來的懷舊範兒。也許出於對電影形式感到新鮮和好奇,讓我們在沉默的兩人中完全沒有感到煩膩和呆悶,哪怕影片直到最後才有了唯一一句有聲對白Perfect! Cou ld you give me just one more?“ With pleasure。至此,默片在形式上邁向了有聲。所以,很可能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影院欣賞如此純正的黑白默片,這是一種原始的、純正的電影表達方式。奧斯卡對其的推崇,媒體廣泛的讚譽,還有影迷的如痴如醉都證明《藝術家》已經贏得我們對電影的一片情懷。

《藝術家》:以黑白默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

而另一方面,任何被純正的感情親吻過的影像,也早晚會被時間擦拭得閃閃發亮—這就是《藝術家〉們。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藝術家》的風格。曾有位也經常“看電影的朋友在看完《藝術家》後,神秘兮兮地問我:“你真的喜歡《藝術家》嗎?還是你覺得要保持一股文藝範兒,而不得不說喜歡?”我笑了,說:“不,那兩小時的觀影時間真的是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的。我不說電影有多好,也不說我喜歡,我只說確實享受了一場電影,僅此而已。”是的,這種感覺後來在看王家衛《一代宗師》時也真切體驗過,這份“享受”讓我感到很放鬆,甚至拋開自以為是的“我是影迷”姿態,像一個最普通的、最不懂電影的觀眾去欣賞一部純粹乾淨的電影。但一個奧斯卡、一片叫好聲會不會讓默片就此復甦,我想這畢竟是很難的事情。

《藝術家》:以黑白默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

思考個問題:您從工資裡掏出好幾十甚至上百塊,顛兒顛兒地跑去電影院,買的是什麼?殺時間?圖輕鬆?排除小清新小文藝的形而上需求,90%的群眾其實一點也不介意做“烏合之眾”,湊些沒大腦的熱鬧。之前《讓子彈飛》是一例看懂姜大爺智慧的畢竟是少數,明著暗著記葷段子的才是大多數。這是如今電影市場的主流,尤其在國內市場,80%的電影都是要多俗套有多俗套,要多膚淺就能多膚淺,但是大夥兒樂完心裡特別通透。戲裡戲外一場狂歡,在這個集體扎堆有各種風險的地段,這種電影正見證了中國人民的廣場狂歡效應。所以,默片會以它獨自的方式存在,也會有一批不捨不棄的觀眾。但默片會成為院線的主流嗎?我看就未必了。也許,《藝術家》只不過趕上了全民懷舊的好風潮吧。簡單的人物,簡單的情節,簡單的色彩。《藝術家》將一切簡化,卻見證了極簡主義的勝利。也許一不小心將我們感動的,正是簡單的故事和敘述方式呢。

本文是小編對《藝術家》的一些解讀和看法,碼字辛苦,喜歡的小夥伴朋友可以點贊轉發支援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