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最新研究 揭開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謎團”

大腸癌是中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大腸癌的診斷及治療方法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大腸癌患者化療後復發仍是臨床治療的難點。

最新研究 揭開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謎團”

根據訊息,該院消化學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房靜遠教授科研團隊揭開了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謎團”。

該研究首次發現具核梭桿菌在大腸癌化療耐藥中的調控作用,並詳細闡釋了其相應的機制;不僅為透過檢測黏膜組織具核梭桿菌丰度而預測預後和預警化療耐藥風險提出了可能的標誌物,也為抗腫瘤新藥的開發提供了潛在的可行策略。該研究成果有望改善大腸癌病人的治療效果,提高生存質量、延長有效生存期。

據悉,近五年來,房靜遠研究團隊先後在三個大腸癌術後化療的臨床佇列幾百例樣本中發現和確認,在大腸癌患者腸道菌群中,具核梭桿菌丰度升高可能是最常用的化療藥物5-FU和奧沙利鉑等鉑類藥物耐藥及大腸癌患者化療失敗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員透過對大腸癌術後化療後復發及不復發的患者黏膜組織DNA的測序分析,發現在腫瘤復發患者中,腸菌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a nucleatum)含量明顯升高。

最新研究 揭開大腸癌復發生存率降低的“謎團”

進一步的實驗驗證發現具核梭桿菌可透過一系列複雜的機制導致大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抵抗。 研究為透過分析腸道菌群,預測大腸癌預後和預警大腸癌化療效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據透露,這一原創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出版的生命科學頂級期刊《Cell》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