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劉勰和《文心雕龍》

南齊末年的一天,街上有一位叫沈約的大官經過,車騎隨,前呼後擁,百姓們紛紛避讓。但有一個身揹包袱的幾歲的貨郎不僅不退,反而故意橫闖大路。侍從把他帶到約面前,貨郎不慌不忙地解下包袱,取出一部書稿獻了上去。原來,沈約是當時聲望很大的文壇領袖,凡經他賞識和推薦的作品,在社會上就價值倍增,不脛而走。這個“貨郎”叫劉勰,字彥和,是一個當了和尚的破落士族出身的讀書人,這部書稿是他苦讀了十幾年書才寫成的文藝理論著作《文心雕龍》。由於沈約的賞識和積極推薦,從此,劉勰和《文心雕龍》的名聲就廣泛傳開了。以後,劉勰還俗做了“東宮通事舍人”類的小官,還參與昭明太子肖統《文選》的編纂工作。晚年重新出家當和尚,法名慧地。

劉勰和《文心雕龍》

齊梁時代文壇有三大派:一是“新變”派,弄月吟風,寄情聲色,形成了綺靡纖豔的不良文風;一是“復古”派,固守傳統,食古不化,同樣不利於文學的發展;一是“通變”派,主張“參古定法,望今制奇”,強調文質並茂,唯務“折衷”。《文心雕龍》就是“通變派理論的代表作。它在反對當時“新變”與“復古”兩種不良傾向、促進文學發展方面是有貢獻的。它規模宏大,體系嚴密,剖理精當,分析具體。是我國古典文論中的偉大著作。

劉勰和《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全書十卷,分上、下編,共五十篇,約三萬七八千字,可分為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四大部分。從《原道》到《辨騷》共五篇是總論,探討文學的性質等問題,是全書的樞紐”。從《明詩》到《書記》共二十篇是文體論,總結各種文體具體發展的歷史經驗。從《神思》到《總術》共十九篇是創作論,這是書中最精彩的核心部分,從創作過程、作家個性和風格、藝術技巧到聲律諸問題,都作了深入而具體的探索。從《時序》到《程器》共五篇是批評論,從不同角度對過去的文學發展及其優缺點加以具體批評,同時又探討了批評的方法。最後《序志》一篇,實際上是全書的序言,說明寫作動機及部署安排。書中充滿了辯證法因素,常常突破傳統的侷限,比較正確地總結了文學的藝術規律。直到今天,還為人們津津樂道。

劉勰和《文心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