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傳統名特蔬菜:天目筍乾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選材

本文純粹推薦農產品種植技術。

天目筍乾

1。天目筍乾採用何種鮮筍製作為上品?天目筍乾,色澤青綠黃亮,香氣清馥芬芳,滋味鮮嫩可口,早在南宋時已有出產,清乾隆、嘉慶年間達到盛期。列為浙江名特產。可加工成筍乾的竹筍有毛筍、早筍、哺雞筍、紅殼筍、尖頭筍、白象筍、水竹筍、剛筍、石竹筍等。

傳統名特蔬菜:天目筍乾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選材

其中以石竹筍為原料加工最佳。石竹筍生長在海拔200800米陽坡山麓,散生,植株較矮,野生的稈高2米以上,栽培的可達6米,橫徑1。5-3。5釐米,9、10月份形成幼芽,越冬後4月出筍,雨後生長快,2~3天即可採收。石竹目前仍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供加工的石竹筍橫徑23。5釐米,筍長30~35釐米,泥層籜色呈紅白色,露出土表的部分呈紅褐色,有黑褐斑點和斑塊以及紅褐色條紋。去殼後筍肉下部白色,上半部白裡帶黃,肉厚0。4~0。7釐米長26~32釐米,橫徑1。5-3釐米,單個重100-200克,筍肉、橫隔和筍籜質脆嫩。石筍質脆,味鮮,略帶苦味,鮮食不佳。但經蒸煮後,其芥子油和蛋白質轉化為芳香化合物和多種氨基酸。再經烘製,色澤青綠黃亮,清嫰鮮香,美味可口。

傳統名特蔬菜:天目筍乾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選材

哺雞筍、紅殼筍加工後產品粗壯。尖頭青加工後蟹青色。象牙筍加工後粗壯黃白。水竹筍加工形似石竹筍乾,但

其色、香、味均不及石竹筍加工成的天目筍乾。

2。天目筍乾有哪些加工品種?如何把好質量關?

天目筍乾加工工藝,各有特色。可分為焙熄、禿挺、肥挺、直挺、小挺、統挺六種型別。其中臨安臨目、楊嶺生產

的“早園鳳尖”和山口、上甘生產的“天目挺尖”,選料上乘,加工精良,焙制考究,為筍乾中的佼佼者。

近年來,精良傳統工藝失傳,操作不規範,粗製濫造鹽分過高,質量下降,影響信譽。為振興天目筍乾的雄風必須把好質量關。

傳統名特蔬菜:天目筍乾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選材

(1)選料要考究,主要是把好以下關鍵技術:

①及時採拗山腰,山谷陽坡上的肥壯石筍。一橫徑23。5釐米,長30-35釐米,殼色紅褐,肉質肥嫩,肉下部白,上部白黃色的標準的石竹筍作為加工原料。剔除過細過粗的不合格產品。採收要及時,一旦貽誤採收時機,鮮筍就會變長,肉變薄,質粗老,加工質量變劣。

傳統名特蔬菜:天目筍乾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選材

②採拗的鮮筍,應當天剝殼加工完畢,不留過夜。否則,便會失去鮮味和香味。

(2)配料要合理,火候要旺:

①採拗的鮮筍每1000千克,加食鹽35~40千克。下鍋時一層筍一層鹽,加水300千克。

②旺火燒煮6~8小時,並上下翻拌三四次,使鹽味均勻,生熟一致,筍肉由白轉黃時起鍋,瀝乾水分,待焙制。

(3)焙烘要精細

傳統名特蔬菜:天目筍乾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選材

①用木炭火烘,嚴格掌握火候和時間。

②邊烘邊用手翻、揉、搓,三道工序齊下。焙烘過頭會失去清香味而產生焦味;焙烘不足則產品太嫩,色不青翠,不利久藏。焙制和揉搓工序不能粗心大意,這道工藝流程好壞是決定天目筍乾青綠黃亮和清香嫩的關鍵。

名特精製品“早園鳳尖,天目挺尖”的加工工藝,除掌握上述要領外,還要增加三道工序:①將初焙筍乾用鹽開水浸漬,使其變軟,並放入棉被中保溫。

傳統名特蔬菜:天目筍乾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選材

②將棉被中軟化的筍乾,放在焙籠上搓揉,邊搓、邊排、邊分級,剔除劣品,盤轉成形。

③將焙乾的筍乾放地上竹匾中,用錘壓扁,排去筍乾的空氣,再整形包裝成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