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陸游晚年寫下的初夏詩,模仿陶淵明、白居易,淺中有深、平中有奇

下面這首《幽居初夏》是陸游晚年居住在山陰時寫下的一首日常佳作。陸游寫過許多首《幽居初夏》,有七律也有五律,這一首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首,該詩前八句全是寫景,後兩句言情,全詩圍繞“幽”、“居”、“初夏”展開,幽景幽情,充滿了恬靜的氛圍,可是末尾又筆鋒一轉,給全詩增加了極大的韻味。

幽居初夏宋·陸游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小注:籜[tuò]龍:竹筍的別稱;甌[ōu]:指杯子。

陸游晚年寫下的初夏詩,模仿陶淵明、白居易,淺中有深、平中有奇

首聯很有些自賣自誇的味道,詩人說:“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湖山風景最好的地方,就是陸放翁的居所,鄉間小路曲曲折折通向此處,周邊槐樹成蔭,山光水色之中,靜謐而又幽雅,住在這樣的地方,心情是不能不好的。

頷聯兩句,承接首二聯展開,進一步加深居所幽靜美好的氛圍,“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水滿、草深、鷺走、蛙鳴,四種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活潑的初夏圖景,每一個都是夏景典型。詩人用了兩種感官來表現,一是所見,一是所聞,再與首聯融在一處,視野開闊,令人精神為之一爽。試想,藍天下白鷺不時飛到湖邊覓食,絲毫不怕人打擾,由此足見,環境的清幽,同時也足見詩人的悠閒與清雅,人與景交織一片,很是和諧,草叢中時而傳出的蛙鳴,又給這清幽的環境增添了三分俏皮與活潑,反而更襯托了環境的幽靜,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前人早已知曉這個道理。

陸游晚年寫下的初夏詩,模仿陶淵明、白居易,淺中有深、平中有奇

頸聯的妙處,盡在“生機”二字,將初夏的勃勃,寫得很是靈動,“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春末夏初,自然是一片生機。詩人主要抓住兩個典型事物來寫,一個是“籜龍”,也就是竹筍,一個是“木筆”,也就是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最常見之物,此時,竹筍已經過去了“頭番”,可想而知現在林子中一定不少鮮嫩的翠竹,而辛夷花才剛開“第一花”,枝上一定滿是花苞,詩人的描寫雖然是靜態的,但是卻能讓我們想到動態的生長過程,這無疑是藝術功力的體現。

以上六句,幾乎純是寫景,起承轉合,頗為有序,從湖光山色到水濱之景,從山地風光到竹筍夏花,均有其各自的特色,但又不離一個“幽”字,所以乾隆皇帝讀後評價說:“

寫得幽字意出

”。從這六句中,我們足見詩人的幽居生活多麼舒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詩人在尾聯的兩句抒情中,卻筆鋒一轉,陡然一聲長嘆,帶給人無限惆悵。

陸游晚年寫下的初夏詩,模仿陶淵明、白居易,淺中有深、平中有奇

詩人寫道:“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放翁嘆老的感情浮上心頭,知交半零落的悲涼,更顯得沉重和哀傷了,老年易倦,倦則思睡,睡醒了便想喝一碗茶水,當陸游午睡醒來,手拿茶水的時候,一陣落寞之感襲上心頭,夏日景象雖幽,卻無人與之相伴。志士空老林下,知交零落的惆悵,的確很有感傷。

陸游晚年的詩歌,被劉熙載評為“

淺中有深,平中有奇

”,可以說是很恰當的,陸游晚年寫詩學習陶淵明、白居易,但卻又自成一家,既有陶淵明的恬靜,又有白居易的淺白,同時又寄寓了自己獨特的心境,無疑是很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