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成語之中的春秋歷史20:裹糧坐甲——秦晉河曲之戰

自晉襄公去世到趙盾殺五卿這段時間,晉國的內政不穩,對中原各國的控制大大減弱,而南方的楚國在修整了一段時間後已經從城濮之戰的失敗中恢復過來,開始重新向中原地區擴張,同時秦、楚結成同盟從西、南兩個方面威脅晉國。由於晉國無法及時支援,鄭國、陳國先後背晉投楚,秦、楚還先後派遣使者威脅、賄賂魯國,要求魯國背棄晉國,其中秦國的使者是西乞術,就是崤之戰中被晉國抓住又逃跑的三個倒黴蛋之一。東方的齊國此時也打起了隔岸觀火的小算盤,對晉國不再言聽計從,晉、齊聯盟已是名存實亡。

面對這種糟糕的國際局勢,趙盾的破局方法是:攻打秦國,首先解決西方的威脅。可能是秦國之前一連串的失敗讓趙盾覺得秦國是個軟柿子,也可能是之前的令狐之戰趙盾自己也覺得做的不地道,總之趙盾決定拿這個兩百年前跟自己是一家人的秦國開刀。可能是覺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令狐之戰後秦康公數次攻打晉國,趙盾自然是還以顏色,你來我往之間秦國不僅沒有找回場子還把河西之地僅剩的幾座城幾乎丟光了,而晉國則被秦國拖在了西線戰場,南方的楚國在此期間撈了很大的便宜,秦、晉兩國對於這種情況都十分不滿。

魯國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秦康公率軍渡過黃河攻打晉國邊邑羈馬,趙盾則帶領晉國三軍六卿全部出動,決心一勞永逸解決秦國。兩支軍隊在今天山西芮城風陵渡附近對峙,這裡是黃河轉彎處,故這次戰爭被稱為“河曲之戰”。

成語之中的春秋歷史20:裹糧坐甲——秦晉河曲之戰

河曲之戰

戰爭開始時,趙盾向上軍佐臾駢詢問破敵之策,臾駢這個人不知道諸位還有沒有印象,就是那個護送狐射姑的家屬去狄國的保安隊長,趙盾大概是覺得這個人智商挺高又識大體,所以提拔了他做上軍佐。“智者”臾駢給趙盾出的主意只有一個字:拖,他認為秦軍遠道而來後勤壓力必然很大,拖下去的話秦國自然會撤退,到時候再攻打秦軍必然獲勝。趙盾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晉軍堅守營壘不準出戰。這一招果然奏效,秦軍久戰不勝,秦康公開始犯愁了,他向從晉國投奔而來計程車會請教對策(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人)。士會不愧是晉國的地頭蛇,他一眼就看出來這是臾駢出的計策,於是對秦康公說:“趙盾有一個族弟叫趙穿,是晉襄公的女婿,這個人狂妄自大,關鍵是智商還低,平時就非常看不起臾駢,我們如果挑釁趙穿,他一定會出戰。”趙穿這個弱智受到了秦軍的挑釁之後果然很憤怒,他的發言記錄在《左傳·文公十二年》:“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將何俟焉?”意思是我們這些人帶著糧食、披著甲冑,目的就是為了尋找敵人,現在敵人來了卻又不進攻,是在等什麼啊?成語“裹糧坐甲”,意思是攜帶乾糧,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裝,準備迎戰。於是趙穿不顧周圍人的勸說帶領自己的軍隊去追擊秦軍了,趙盾聽說了之後急忙召集軍隊,對大家說道:“趙穿是我們晉國的卿大夫,如果我們不去救他說不定他就被秦國俘虜了,秦國如果俘虜了一個晉國卿大夫然後撤走,那這場仗就相當於秦國贏了。”話說的冠冕堂皇,實際上趙盾一向袒護趙家人,什麼軍國大事在自己弟弟的安全面前都是浮雲。至此臾駢的堅守計劃徹底泡湯,晉軍全軍出擊攻打秦軍,由於是一場倉促發動的遭遇戰,雙方一直打到天黑也沒有分出勝負。

當天晚上,秦康公派遣使者到晉國營地,與趙盾約定明日再戰,使者走後臾駢對趙盾說:“這個使者雖然說話很強硬,但是眼珠亂轉、聲調失常,估計是秦國人害怕了,今晚就要渡河逃走,所以故意派一個使者來穩住我們,我們可以在黃河岸邊埋伏,等到秦國撤到一半時進攻一定能消滅他們。” “智者”臾駢再一次看透了秦軍的詭計,可惜豬隊友趙穿再一次破壞了這個完美的計劃,這個腦殘貨跟下軍佐胥甲一起堵在了晉軍營門前,大聲嚷嚷著:“我們還沒有收斂死去的同袍的屍體,這多不人道啊!不敢同敵人在約定的時間堂堂正正的決戰,而去搞什麼埋伏,這多麼沒有勇氣啊!”被這兩個蠢貨這麼折騰,臾駢的伏擊計劃徹底沒法玩了,當夜秦軍渡過黃河安全撤退,“河曲之戰”就這樣草草結束,晉國沒有達到戰略目標,依舊深陷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這種局面趙穿自然要責任,而趙盾身為一軍統帥卻因私廢公,因為袒護自己的弟弟而置全軍安全於不顧,這才是造成“河曲之戰”晉國不能勝利的主要原因,關於這場戰爭的善後請期待——比而不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