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又到了小編每日一食的分享時刻,今天小編將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我國傳統美食——蘇式糕點。好。我們現在正式開始。蘇式糕點的戶籍在蘇州,但上海成了它的婆家。若問上海諸多糕團店的來歷,往往出在蘇州。上海與蘇州近在咫尺,習俗相近走動方便,賽過鄰居加親戚。第二層意思呢,上海人中有許多來自蘇州,一百多年前,許多蘇州人或為逃避兵燹,或主動性來到上海尋工作,尋老公尋老婆,最後尋到房子住下來,生了小人一個又一個,就算上海人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但蘇州籍的新上海人在趨時鶩新的大都會還是頑強地了保持本鄉本土的口味。第三層意思,蘇式糕點一直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確定著族群的身份。如果你跟鄰家老太太談得來,她就會很信任地告訴你:“我喜歡吃甜食的。”別猜了,她肯定是蘇州人。喜歡吃甜食的不光是蘇州老太,還有說話時鬍子會一翹一翹的蘇州老頭,只是他們一般不好意思跟小輩說罷了。他們已經覺察到,經歷了歷次驚心動魄的政治運動後,愛吃甜食似乎也被視作一種頗為小資的生活方式。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蘇州是人間天堂,富庶之地,萬商雲集,人文薈萃,有風光一時的達官貴人,有歸隱山林計程車紳,也有皇帝派下來臥底的太監,經過數百年的薰陶,蘇州人就非常懂得吃。當然,蘇州糕點在唐宋年間就非常有名了,進入明代中期,蘇州工商業的發展居於全國的前列農業方面呢,“蘇湖熟,天下足”,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副產品的商品化,也為城市手工業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為工商業繁榮提供了條件。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今天,在一干蘇州糕團店中,資格最老的大概是黃天源吧。百十年來,茁壯成長。舊時,店家搭準市場脈搏,根據時令推出花色品種,比如正月初一供應糖年糕、豬油年糕、糕湯圓子,正月十五供應糖湯圓子,清明節供應青糰子,四月十四供應神仙糕,端午節供應各色粽子,六月供應綠豆糕、薄荷糕、米楓糕,七月十五中元節供應豇豆糕,中秋節供應糖芋艿、糖油山芋、焐熟塘藕,重陽節供應重陽糕,十月供應南瓜糰子,十一月冬至供應糯米糰子,臨近過年則供應各式年糕。週而復始,皆大歡喜。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蘇州人注重禮節,黃天源就照蘇州人的風俗習慣推出各種糕團禮品,比方講,老年人做壽,它有壽團、壽糕供應,姑娘出嫁了,它有蜜糕、鋪床糰子供應,小孩滿月和週歲生日講究吃剃頭糰子和週歲糰子,入學有扁糰子,新屋上樑和喬遷之喜有定勝糕等,都可以到黃天源去預訂。蘇州黃天源旗艦店在觀前街上,只要得空都會去轉一轉,買兩盒糕團回滬,買得最多的則是大方糕。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不過,蘇州朋友得知我鍾情黃天源,不免嘿嘿一笑,再三詢問,得知他們已經不大吃黃天源糕團了,理由是“徒有虛名,出品太爛”。前不久在蘇州東山碰到古建築保護專家阮儀三先生,他從小在蘇州生活求學,對黃天源也是有感情的,久居上海時時想念,但學生孝敬的黃天源糕團卻屢屢讓他失望。這也是一般手工技藝在今天的縮影吧。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蘇式糕點與蘇州的人文環境密不可分,經濟繁榮,物產豐富,氣候適宜,文人雅士雲集,閒適優雅,書香四溢,加之移步換景的江南園林和小橋流水的城市格局,潛移默化地薰陶了知書達理的市民階層。蘇州糕團以甜為主,講究一個“糯”字,這不止是一種物理層面的口感,更是一種集體性格,具有軟韌、綿長、細膩、華滋等內涵,與蘇州方言、蘇州評彈、蘇州崑曲、蘇州傢俱、蘇州牙雕、蘇州玉雕、蘇州漆器、蘇州銀器、蘇州刺繡、蘇州服飾、蘇州剪紙、蘇州紙扇等都是相對應的。而這些,也應該是海派文化所追求的一重境界。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我最喜歡吃雙釀團,一口咬下,露出一層淺褐色的豆沙,再咬一口,就會噴出黑洋酥來。雙釀團是帶有懸念的點心,有更上一層樓的詩意。前不久微博上有人為雙釀團的“雙釀”結構問題吵起來,問我,我就如我所見回答了,爭吵雙方立馬偃旗息鼓,看來現在的小青年也不常有機會吃到雙釀團。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價格,黃松糕、赤豆糕最便宜,四分。條頭糕五分粢毛團、松花團六分,雙釀團七分,蜜糕最貴,一角。黃松糕,為最常見的蘇式糕點。金陵東路上有一家天香齋,小籠做得好,糕團也常年不斷。夏天有薄荷糕應市,這種米糕外皮雖然松且薄,但淺綠的焰心不至於“脫穎而出”,嗅之還有一股淡雅的清香,咬一口在嘴裡盤起,再輕吸一口氣,口腔裡頓時涼絲絲的,無比舒坦。後來這家店說沒就沒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南京路上的沈大成和王家沙,以及開了不少分店的五芳齋、喬家柵,都是有點年頭的老字號,到今天還是蘇式糕團供應的大戶,每逢重要節氣都會出現市民排隊購買青團、重陽糕或八寶飯的盛況。但一個老師傅又實話告訴我,現在種稻都要施化肥,成熟期縮短,所以不及過去的糯米那般香糯,做出來的糕團吃口也差遠哉!怪不得阿拉的手藝人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我去韓國濟州島,看到當地民眾打糯米糕,方法與江南民俗相仿,大塊糯米糰擱在木盆裡,面對面站兩個阿媽妮,木榔頭你一下我一下地打,直至又糯又韌,揪下一小塊用粽箬墊著吃。韓國人已經將端午節成功申報為他們的文化遺產了,接下來又有企業瞄準了豆漿,是不是還要將我們的蘇式糕點也一併包攬過去啊?若是真有這一天,蘇州好婆決計不答應!好,小編今日的分享到這裡,就要結束,期待我們的下一次。糕點甜食可能在北方不太受歡迎。但蘇式糕點更是一種情懷,不知小編以上內容是否勾起你再一次試吃蘇式糕點呢?或者在你記憶中最愛的糕點是什麼?小編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分享自己的日食記。如果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記得點贊,收藏或轉發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