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到了,你吃粽子了嗎?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開啟塵封的歷史,翻開厚重的卷宗,從古人孜孜不倦的探索裡,找到了端午節藏於習俗下的深刻內涵。

古人在數千年前就開始探索頭頂的蒼穹,解讀宇宙的奧秘,形成了獨具東方特色的天象文化。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程序中,他們用腦海裡的宇宙,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和絢麗的節日,這些節日既是他們探秘的成果,也是他們信仰的見證,於千百年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的來源

據考證得知,端午節起源於上古時代,至今已經有數千年曆史。在聞一多《端午考》中,詳細記載了端午節的來源及依據。起初,端午節是古時候吳越等地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

後來,又流傳出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紀念介子推說等不同起源版本。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龍是古人的圖騰信仰

紀念古人的說法因不同地域而有所不同,而在詩人屈原的詩作《楚辭·涉江》中就有端午節競渡習俗的描述,所以,也驗證了龍舟賽等端午習俗和屈原本人無關。

所以,探索端午節的真正來源就成了解密古人遠古圖騰和信仰的重要途徑。

在我國,許多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自然文化內容息息相關。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重要習俗之划龍舟

龍是古代吳越部落(今江浙一帶)的原始信仰,當地百姓素來就以龍作為部族圖騰、保護神,自稱為龍的子孫,在每年的端午節,都要舉行盛大的圖騰祭,以酬謝龍祖恩德,祈福納祥、壓邪攘災。

在端午節期間,很多遠古的祭祀禮儀已經無法考證,但吃粽子和划龍舟一直被沿襲了下來,直到今天都是很多地方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活動。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和屈原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屈原寫下《懷沙》後投江自盡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秦,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同時,楚懷王在聽取小人讒言後革除了屈原的職位,將他趕出都城,流放到了沅、湘一帶。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汨羅江

公元前278 年,秦軍大舉進攻楚國,攻破了楚國都城京都。屈原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聽聞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馬上划船撈救,然而屈原已沉入水底,一切都是徒勞。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於是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究其源頭,雖然很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但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直影響著人們,所以人們也更願意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絡起來,慢慢的,在普羅大眾心中,端午節也就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划龍舟

划龍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一項活動之一,現在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以及屈原故鄉湖北宜昌市秭歸縣。

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主要有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項內容。

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肅穆,以祈求福佑、風調雨順,現在的龍舟賽則充滿了熱鬧歡樂的氣氛。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和划龍舟並重。

每當端午節來臨時,“甜鹹黨”都要進行沒有結果的爭辯,彼此既不能說服對方,又不想被對方說服。殊不知,在南北朝時期,古人就開發出了摻以肉、板栗、紅棗、赤豆等不同內餡的粽子。

現在,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不僅在我國大地上流傳了千百年,而且已經流傳到了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影響深遠。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掛艾草與菖蒲

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植物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藥草藥性最強,因此往往會在這個時節上山採藥。

艾草是藥用植物,古人會在五月採摘艾草掛在門口,用艾草特殊的香味祛病、防蚊、辟邪。

菖蒲的葉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竅、鍵骨消滯、殺蟲滅菌的作用,人們也會採集菖蒲掛在門口。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栓五色絲線

端午節栓五色絲線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後演變出了不同形式,長命縷、長命鎖、佩香包等都是既能延續傳統風俗,又可以作為配飾的新搭配。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 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五彩絲線多由這幾種顏色組成。

很多地方現在仍有在端午節栓五彩絲線的習俗,節日這天,大人會在孩子的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驅邪(有時也會系在頸上)。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放紙鳶

紙鳶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做成的風箏,在南方,端午節時兒童會出門放紙鳶,迎接氣候回暖的季節。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沐蘭湯也就是煮藥草水沐浴

沐蘭湯

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都有采集藥草煮草藥水沐浴的習俗。

廣東、湖南、廣西等地都有用草藥水沐浴的習俗,象徵了人們祛病驅邪,健康平安的美好心願。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午時水一般用來煮飯、燒水、煮湯。

打午時水

午時水是在端午日午時從井裡打上來的水,古人認為端午這天的午時陽氣最盛,驅邪最佳,所以端午當天有打“午時水”的說法,打上來的水一般會用來煮飯、燒水、煮湯。

有諺語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鑄陽燧

陽燧,通俗地說就是銅鏡。

以鏡辟邪的習俗在南方廣為流傳,無論是剛出生的小孩還是新建造的房屋,都會掛上鏡子以驅邪避災。

古人認為,午月午日午時集三重之火,是陽氣極盛之時,是最佳的熔金鑄鏡時間,鑄銅鏡是最好不過的,所以就有了端午鑄銅鏡的習俗。

浸龍舟水

每年端午前後,我國南方暖溼氣流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廣東和廣西、福建、海南等地交匯,會形成大範圍的強降水。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端午強降水來臨時,江河水位會迅速上升,為划龍舟提供有利條件,所以人們認為這是吉祥的水,稱呼其為龍舟水。

浸龍舟水是流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因為龍舟水寓意吉祥,人們認為龍舟水及龍舟劃過的水是“大吉水”,按照傳統說法浸龍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然而北方卻認為端陽無雨是豐年,所以並不喜歡端午節時降雨,這也體現了不同地域的端午節習俗各有特色,不能一概而論。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雄黃酒象徵著吉祥、美好等祝願。

飲雄黃酒

端午節期間,人們會飲用由菖蒲、雄黃、硃砂等泡製的雄黃酒,還會用菖蒲、艾蓬等物蘸酒後灑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處。

除此之外,還會用酒塗在小孩子的耳朵、鼻子、肚臍等部位,用以祛毒蟲,祈求孩子平安健康。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畫顏

畫顏和飲雄黃酒同出一脈,是用雄黃酒在小孩額頭畫“王”字的一種習俗,主要是為了藉助雄黃祛毒,再者是借猛虎以鎮邪。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人們把五毒繡在衣服上避五毒

避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的時間,要用各種方法預防五毒之害,所以會透過在屋裡貼五毒圖,用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上的方法來避五毒,還會在衣物上鏽五毒,在餅上畫上五毒圖案用以驅除五毒。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躲端午是傳統習俗

躲端午

躲端午是地方民俗,舊時流傳於我國北方,指出嫁的女兒回孃家過節。

古時北方風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所以有接女兒歸家躲端午的習俗。

佩豆娘

豆娘是舊時端午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地區。

此外,各地還有跳鍾馗、鬥草、打馬球、九獅拜象等端午習俗,展現了不同地方人們傳承古今的傳統風俗。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源於中國卻不止於中國

端午節起源於我國,卻早已在漫長曆史變遷中漂洋過海,傳到了海外。

在日本,端午節在平成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在端午節期間,日本有吃粽子,掛菖蒲草等習俗;

韓國是另一個過端午節的東亞國家,在韓國申報“端午祭”的文字中,有“端午節原本是中國的節日,傳到韓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的表述,韓國的端午節習俗不划龍舟、不吃粽子,但會用菖蒲水洗頭;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琉球群島在端午節期間有划龍舟的習俗;

新加坡在端午節期間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多由當地華人舉行;

越南的端午節在越歷五月初五舉行,有吃粽子的習俗;

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深受端午文化影響,端午賽龍舟經過發展後已成為當地歷史悠久、規模盛大、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專案。

端午節 上古先民的圖騰信仰,千年傳承的文化內涵

端午賽龍舟已經成為海內外流行的體育活

端午節到底能不能祝別人節日快樂?

端午節的來源是遠古先民對於圖騰的信仰象徵,後來才被賦予了祭祀先祖、古人的意義,許多古詩都描繪了端午節喜慶的節日氛圍,所以祝福端午節快樂是其本真意義。

至於近幾年流行起來的端午節安康,更側重於對歷史人物的紀念,也可以使用。

值此端午來臨之際,小編祝大家節日快樂!

說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原作者請與小編聯絡支付稿酬,如果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