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贄不畏強暴,敢於挑戰封建制度、傳統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李贄本姓林,名載勢,因避穆宗朱載原諱改名費,號卓吾。他的出生地是福建泉州市,其家世代為鉅商,到祖父一代家道中衰,父親林白齋只好開館授徒以教書為業。李贄的童年十分不幸,六歲那年母親去世了。七歲發矇,跟他父親“讀書、歌詩、習禮文”。少年時代的李贄便不同凡響,喜歡標新立異,讀四書五經,他不喜歡朱熹的注。朱熹的注不論是鄉試還是會試都是考試的內容,他居然敢於說不喜歡,甚至加以非議,無疑是需要膽量的。二十歲以後,為了養家餬口,他奔走四方去謀生路,最後,他不得不與同齡人一樣去走科舉求仕的道路。

李贄不畏強暴,敢於挑戰封建制度、傳統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嘉靖三十一年,二十六歲的李贄中舉,鄉試能這樣順利透過,連自己也覺得有幾分僥倖,以後再沒有去參加科舉考試,他不願意讓這條繩索套住脖子。三十歲時被派往河南輝縣任教諭。輝縣是宋朝學者邵雍讀書的地方,他仰慕邵雍,決心象他那樣刻苦讀書,求道立業。時光荏蔣,五載教諭生涯結束了,儘管他用功敏求,但他並沒有得到那個“道”,反而有些茫然。1560年調往南京任國子監博士,所謂博士,在當時就是國家學府的教師,任期不滿三個月,父親病故,他回鄉守喪。

李贄不畏強暴,敢於挑戰封建制度、傳統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嘉靖年間,倭患迭起。正當李贄返回家鄉的途中,趕上倭寇在家鄉一帶騷擾,他曉行夜宿,流轉半年多時間才回到家中。這時泉州城都已傾城出動抗禦倭寇,他來不及披麻戴孝居喪,便加入了抗擊倭寇的戰鬥行列。守喪期滿,1562年他攜帶妻子兒女再次來到京師。到京後,“居京邸十閱月”,“囊垂盡,乃假館授徒”。大約又等了十個月的光景,仍被補上一個國子監博士的職務,這時又突然傳來祖父病逝的訊息,他決定第二次回家鄉守喪。行前他把妻女安排在輝縣,以朋友資助的喪葬費一半買了點兒田產,以便讓她們母女耕作自食。適值河南大早,鄉間劣紳又斷了灌溉田地的漕河水,李費買的幾畝地幾乎絕產。

李贄不畏強暴,敢於挑戰封建制度、傳統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李贄在泉州守喪三年,1566年回到輝縣,旋即搬至北京。幾年時間裡,南北漂流,他的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餓死了,想起這些心酸的往事,一腔怒火恨不得一下子發洩出來,他怎麼能不憎惡這個嚴酷的社會制度呢!這次赴京他被補缺為禮部司務一職。李贄在禮部供職時,正是張居正任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的期間,張居正的作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孤傲自信的李贄很佩服他,就是在神宗抄了張居正的家以後,李贄一如既往,依舊把張居正視為自己的老師,認為他“大有功於社稷”。可見改革者的心是相通的。也就是在禮部任職這段時間,他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轉折,由於對王陽明的“心學”發生濃厚的興趣,他不自覺地放棄了自發的補素唯物主義的認識方法,開始轉向主觀唯心主義。

李贄不畏強暴,敢於挑戰封建制度、傳統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1571年他被調往南京任刑部員外郎,這是一個清散的官職,可以不必為俗事雜務所困擾,能夠集中精力研究學問。他結識了兩個好友——焦茲和耿定理,他們時相過往,很談得來,都是離經叛道的“異端”人物。1576年李贄開始研究佛經,他自己總結說:“五十歲以前,我尊崇孔子,只不過象矮個子看熱鬧,隨聲附合,人云亦云。五十以後研究佛經,可以在生死之原窺視到一些斑點”。他似乎感到有很大的覺醒,這表明他的世界觀發生了急劇地轉化,拋棄孔子了。1577年他被派往雲南任姚安知府,官居四品。上任途中,他絲毫沒有春風得意的感覺,反而在考慮,一俟任職期滿便致仕隱退。

李贄不畏強暴,敢於挑戰封建制度、傳統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二十多年的官場生涯,李贄與上司關係弄得一直很緊張,他不會逢迎,不會取寵固位,這樣他也就一直不能為上司見容。他想立即擺脫這種苦惱,1580年任職期滿,迅即掛印而去,離開姚安時“士民遮道相送,車馬不能前進”。帶走的“僅圖書數卷”,“棒祿之外,了無長物”。1581年辭官後,住在湖北黃安好友耿定理家中,他一邊教授耿家子弟,一邊勤奮寫作。他“朝夕讀書,手不釋卷,筆不敢停。”儘管非常緊張,他覺得生活過得卻很充實。1584年耿定理病逝,事情太突然了,一時竟不知所措。他困於生計,出家入麻城龍湖芝佛院當和尚,他不守戒規,專心從事講學和著述。

李贄不畏強暴,敢於挑戰封建制度、傳統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六十二歲他剃去了頭髮,有人問起原委,他回答說:“所以落髮者,則因家中閒雜人等……以俗事強我,故我剃髮以示不歸”,“又此間無見識人多以異端目我,故我遂為異端以成豎子之名。兼此數者,陡然去發。非其心也。”這種行徑顯然是有些抗議色彩的。1590年他的詩文集《焚書》問世,這是一部向程朱理學的挑戰書。李贄猛烈地擇擊封建綱常禮教,撻伐孔、孟,統治者把他視為“洪水猛獸”,認為他是以“左道惑眾”。有人要以“大傷風化”的罪名把他抓起來解回原籍,他說:“我回首一生”,“心上無邪,身上無非,形上無垢,影上無塵”,“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吧!”後來事情不了了之。

李贄不畏強暴,敢於挑戰封建制度、傳統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1599年,另一重要著作《藏書》在南京刊出。書中他毫無顧忌,大膽地貶斥時政,裁量歷史人物,擊社會制度,這下子就觸犯了統治者不能饒恕的罪行。1600年道貌岸然理學家們糾集流氓打手搗毀了芝佛院,使其無落腳棲身之地。接著,又毀了埋骨塔,對李贄進行了最野蠻的人格侮辱。禮部給事中張問達上疏皇帝,指控他刊刻《藏書》、《焚書》,“以呂布韋、李圓為智謀,以李斯為才力,以草文君為善擇佳偶,以司馬光論桑弘羊欺武帝為可笑,以秦始皇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為不足據。狂誕悖戾”,“惑亂人心”,“不可不毀”。於是李贄被逮捕入獄。是時,他已是一位七十六歲的老人了,而且正在病中。

李贄不畏強暴,敢於挑戰封建制度、傳統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但他毫無懼色,神情自若,寧死不屈。1602年三月十五日在獄卒給他剎頭時,他突然搶過剃刀割喉自殺,李贄以死抗議封建制度對他的殘酷迫害。李贄著述盈車,明、清兩代都被列為禁書。他是明代後期一個特殊的反封建反理學的進步思想家。李贄之所以被害死在獄中,就在於他對封建統治者有一身不肯屈從的做骨;在於他敢於打破千百年來對孔子的頂禮膜拜;在於他敢於直接批判統治者的精神武器—一程朱理學;在於他“非聖無法”的叛逆精神。作為思想家的李贄來說,他沒有循著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道路走下去,卻隨入唯心主義的迷途,我們不能不為他惋惜。但是,李贄不畏強暴,勇敢地同封建制度、傳統的封建思想挑戰的車精神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