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

一說到海,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這樣的畫面: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或者是這樣的: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然而在大家關注海鮮海洋之時,也是赤潮頻發之時。

今年的赤潮發生的格外頻繁,1月中旬深圳就有報道時隔15年再次出現大規模棕囊藻赤潮;4月福建省進入赤潮高發期,最近又有不少媒體報道了赤潮爆發的訊息。

這赤潮一來,海鮮可能會變“毒海鮮”,吃了會引起食物中毒。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而且人也不能碰赤潮。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那麼赤潮究竟是什麼?它對人有什麼危害?被汙染的海鮮究竟有多“毒”?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赤潮。

什麼是赤潮?

赤潮是海區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爆發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因而引起水體變色的現象。

在很多沿海的國家和地區,赤潮的發生都很頻繁,其中自然也包括我國。

誘發赤潮的浮游生物很多,主要有原甲藻、夜光藻等等。

赤潮分有毒和無毒赤潮,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夠生泌麻痺性貝毒、下痢性貝毒、神經性貝毒等毒素。

赤潮不一定就是紅色的,還可能把海水“變”成紅色、褐色、粉紅色、綠色等等。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赤潮對人有什麼危害?

赤潮海域大量增殖的藻類中,可能會出現有毒藻類。能形成赤潮的260多種海洋浮游藻中,有70多種能產生毒素。

毒素不但可直接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甚至可以透過食物鏈傳遞,造成人類食物中毒。

另外,在被赤潮汙染的水域,如果有人下海游泳,面板就可能接觸有毒藻類,引發面板問題,特別是如果身上有傷口,毒素侵入,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問題。

所以如果看到海水異常變色,切記不要與之接觸!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在淡水系統中的“水華”,其實也是跟赤潮類似的現象

,多數是黃色和綠色的。

可能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

赤潮是如何發生的?

赤潮是一種自然現象,從古代開始,國內外就對赤潮有記載。

研究表明,引發赤潮的主要因素中有自然因素,包括全球氣候的變化,海水的溫度升高等等。

而人類的活動也會引發赤潮。現代化工、農業生產發展、沿海地區人口的增多、大量生產和生活汙水排入海洋,導致近海、港灣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

海水養殖業尤其是對蝦養殖業蓬勃發展,一些養殖技術和系統不完善,造成投餌量偏大,養殖汙水沒有處理達標排入海中,會加快了海水的富營養化,加快赤潮爆發。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此外,海運業的發展可能導致外來有害赤潮種類被引入。

赤潮究竟有多“毒”?

赤潮一出現,不僅會讓魚、蝦、貝類機械窒息而死,還會造成水域環境嚴重缺氧,或者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其他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更糟糕的是,有些赤潮藻類還會產生生物毒素,能直接把魚、蝦、貝類等毒死。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當魚蝦、貝類處於有毒赤潮區域內倖存,那麼攝食這些有毒的赤潮生物,就會在體內積累。

這些魚蝦、貝類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會引起中毒,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貝類多數生長在沿海,而且是附著性的,特別容易受赤潮的影響。

如織紋螺中毒事件在南方海域較為多發,特別是以福建、浙江、和江蘇三省最為嚴重,中毒事件的發生都是在赤潮出現的季節,廣東、福建多發於4-5月份,浙江和江蘇多發於6-8月份。

有許多生長在赤潮多發水域的海鮮,

如蛤類,文蛤、青蛤、菲律賓蛤仔、雜色蛤仔等;蟶類,如縊蟶、大竹蟶,蚶類、貽貝、牡蠣、海螺和鮑魚等,如果在赤潮發生期間,來自赤潮水域,最好不要食用。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如果吃了貝類海產品後在短時間內出現唇、舌麻痺及肌體無力、頭痛和暈眩等症狀,必須及時到醫院就診,

並主動將飲食史告訴醫生。

如何避免赤潮發生?

防治赤潮,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目前不能完全阻止赤潮發生,但可以進行控制。比較可持續的方法是生物學方法,主要是利用魚類、水生植物、微生物來控制藻類生長。

注意!這樣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汙染的海鮮也不要吃!嚴重可致命…

除此之外,控制海域的富營養化,嚴格控制汙水處理,減少汙染,合理開發海水養殖業,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來種類的引入,都可以讓赤潮相對不容易發生。

赤潮發生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對海洋漁業和水產資源產生破壞

甚至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

在注意遠離顏色異常的海水

不吃被赤潮汙染的海產品的同時

如何保護海洋生態

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上觀號作者:上海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