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得臥龍和鳳雛者,可得天下的說法,是一個坑還是劉備的一廂情願?

導讀: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得臥龍和鳳雛者,可得天下”。最後明明是劉備得到了臥龍和鳳雛兩人,為何到蜀國滅亡,最後依然沒有統一天下呢?

得臥龍和鳳雛者,可得天下的說法,是一個坑還是劉備的一廂情願?

《三國演義》一書中,說的是隻要得到臥龍和鳳雛兩人,便可得天下。這個是透過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之口而公告天下的。而實際上,同時擁有了臥龍和鳳雛兩人的,是劉備,也就是漢朝中山靖王的後人,世稱“劉皇叔”----以漢朝皇室後人的身份,打著光復漢室的旗幟,實行統一天下的霸業,再加上擁有了可以輔助打天下的臥龍和鳳雛兩個人,統一天下實在是非劉備莫屬。但事實上,劉備並未能在生前、身後實現統一的願望。

為何劉備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呢?只因為要打敗列強、收復河山、統一天下,除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還要有超出列強的經濟實力。偏偏這一項是劉備的弱項。劉備即使擁有了臥龍和鳳雛兩個天下無雙的謀士,依然無法打破實力不如人的困局。我們先來看一看劉備的弱項在哪裡?

得臥龍和鳳雛者,可得天下的說法,是一個坑還是劉備的一廂情願?

臥龍和鳳雛兩個人都是用腦指揮的人。他們兩個擅長的是出謀獻策,他們是帥才。當他們的謀略做出來後,必須要有人負責具體指揮和落實執行。但按照書中劉備的表現,並沒有同時使用他們兩個的描寫。意味著劉備並沒有把他們兩個進行合理的分工----臥龍和鳳雛兩個人的能力不可能重疊,他們兩個應該會各有所長。

作為一代明君,劉備應該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但按照書中描寫,劉備並不喜歡鳳雛這個人。為什麼呢?以貌取人-原來劉備是外貌協會的會長。因為鳳雛其貌不揚,劉備便有點輕視他。把他投閒置散-放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任他自生自滅----別人求而不得的大才子,便被劉備這樣內捲成廢人。這是劉備的第一個弱項。

得臥龍和鳳雛者,可得天下的說法,是一個坑還是劉備的一廂情願?

要成功先收攬人心,這一點是劉備的強項。但偏偏被劉備做成弱項。剛開始時劉備舉起復興漢室的大旗時,人心還是很整齊的。論威望,在劉備剛剛入蜀時,達到了項峰。但是,隨著連連征戰,蜀國儘管是一個很優質的“糧倉”,但其生產力也是有限的。臥龍作為劉備的副手,舉重若輕,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外拓展上面,國民經濟有點兼顧不上。也不知道是臥龍諸葛亮是真的“有心無力”、精力和時間都分配不到、還是真實的臥龍,便欠缺這一方面的能力?

得臥龍和鳳雛者,可得天下的說法,是一個坑還是劉備的一廂情願?

臥龍諸葛亮只是一個躬耕壠畝的鄉下飽學之士。見識、見解只能紙上談兵、缺乏實際的錘鍊。當臥龍諸葛亮的主要精力放在對外開疆劈土時,如果劉備可以重用鳳雛這個“遺珠”,主力用於對內“搞活”經濟上,兩個大才一內一外,既能收拾舊山河、又能保證國家儲備充足、才能讓前方打仗的劉備無後顧之憂。可惜劉備來不及尋找“如果”-其實是劉備要找後悔藥吃。

古今時代的打仗,其實是交戰雙方在人力資源、財力、糧草、交通運輸、武器裝備等各方面的實力對比。在三國鼎立時,劉備的蜀國在這一項得分最少----天府之國。只是相對於連年打仗、民不聊生的北方、邊塞而言。實際上,蜀國當時的生產力是三國之中最差的一個-地少人少、交通不發達。即使是有富餘的農產品,也不能形成商品----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經濟條件有限,卻硬著頭皮東討西伐。

蜀國成立初期,劉備政權還是比較順應民意、深得民心的。隨著一個“好戰”的皇帝越來越多戰事發起時,民眾始終是受害者,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不管失利還是勝利,付出的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代價。對國民經濟一點好處也沒有,而且還會帶來很多後患。

得臥龍和鳳雛者,可得天下的說法,是一個坑還是劉備的一廂情願?

劉備之敗,在於夷陵之戰,因為劉備一意孤行地要為關羽報仇,與曾經作為對抗曹操的盟友東吳孫權撕破臉、成為對手----以一己之力、對抗孫曹。這等於自取滅亡。這個時候,別說是隻有臥龍一個輔助劉備,即使是臥龍和鳳雛兩個並肩作戰,一起輔助劉備,劉備也不見得會有巨大成功。

縱上所述,即使是臥龍和鳳雛同時為劉備麾下,但因為劉備不擅長於用人、白白浪費了鳳雛這個人物----如果劉備能夠早一點認識到因才施用,用好臥龍和鳳雛兩個人,然後改善國民經濟上的巨大短板,劉備才能有機會一統天下。這就是我的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