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這幾天又重溫了一部經典紀錄片《出路》。

這部紀錄片拍攝跨度從2009年到2015年,分別講述了

三個出身不同,階層不同的青少年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成長經歷,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都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出路”。

耗時六年,把3個孩子、3個家庭、6年時間的血肉掙扎,濃縮成了短短的十分鐘。

看完之後,很多人父母由衷感嘆:

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一部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山溝溝裡的姑娘 馬百娟

剛開始,第一位孩子是來自甘肅會寧農村大山深處的馬百娟,父親60多歲,母親由於自身的智力缺陷幾乎沒有勞動能力,

全家一直住在窯洞裡,在2008年的時候全家的花銷不超過50元。

馬百娟每天早上吃完熱水泡饃就趕去上學,放學回家就是餵豬、做飯等一系列農活。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

馬百娟還是堅信:讀書能改變他們的命運,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然而生活的重壓,讓馬百娟的

父親認為,女孩子是別人家的,遲早都要嫁人,讀書讀一點就夠用了。

讀了幾年書之後,馬百娟就沒有再繼續讀下去,當記者再次來到她家拍攝時問她:

你為什麼不去上學了?

她笑了笑並沒有回答。

最終在16歲的時候,在她最好的年紀嫁給了表哥,聽從了父親的安排。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爬也要讓兒子上大學

第二位孩子叫徐佳,是一名三屆高考復讀生。

紀錄片拍攝的時候,正是他第3次復讀的時期。

身為農民工的父親,堅定地認為孩子讀書才是好出路。

他爸爸覺得沒有文化在城市裡打工,受了很大屈辱。

他的父親後來意外去世了,他臨走前留下一句話:“爬也要供孩子上學”。

家人都希望他考上大學,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高考失敗後,徐佳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復讀,離職要考上大學,到時候拿著通知書到墳前給爸爸看。

但是令家人沒想到的是,第二次考試又落榜了:

我懷疑是不是老天在耍娃,我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

心灰意冷的徐佳去了廣州一家生產礦泉水瓶的工廠做工,每天12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報酬只有30元,後來又去東莞做了農民工。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在母親的支援,徐佳在一個月後又回到了高中課堂。幸運的是,在第三次復讀後,最終考上了大學。

第二次導演拍攝徐佳時,徐佳已經快上大四了,也開始到處投簡歷,最終他找到了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找到工作後的他就與相戀四年的女友結婚了

,他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能讓媽媽、妻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無聊是最大的敵人

第三位主角袁晗寒和前兩位主人公馬百娟、徐佳完全不在一個世界裡。在紀錄片中,袁晗寒做的最多的動作就是打哈氣,她的最大敵人只有一個“無聊”。

17歲就退學的北京女孩袁晗寒,爸爸從事房地產、媽媽在電視臺上班

,從小家境優渥,學習鋼琴、舞蹈、美術。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徐佳第三次高考的那個夏天,在北京一幢房前有竹子、屋後有泳池的別墅裡,

17歲的袁晗寒坐在鞦韆上,一邊晃盪一邊與鄭瓊聊起退學,甚至自己從沒有想過以後做什麼,只要餓不死就行!

退學後她把大量的無聊時間給了排話劇、開酒吧、賣成人用品、最終在四處奔波後去了德國學習藝術,15年回國參加實習,在北京註冊了自己的藝術投資公司。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在差不多的成長環境中,馬百娟和徐佳的未來天差地別,離不開父親的格局。

紀錄片中的三個孩子,袁晗的家世最好,她或許不需要考慮未來幹什麼,就能靠著父親母親的補給活的衣食無憂,而

馬百娟和徐佳兩個都是小地方長起來的人,同樣是身世窮困,但最終的命運確實天差地別,

這不禁讓我們反思家長對他們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徐佳的父母跟馬百娟的父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他們明白沒文化的苦,同時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步自己的後塵,給孩子從小培養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而

他們的格局也成就了孩子的出路,拓寬了孩子人生寬度!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而父母的格局越小,孩子越沒有出路,這點在馬百娟的身上體現的最為明顯,父親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兒早晚都是別人家的, 人事幾個字夠用就行了,於是

馬百娟早早的輟學嫁人,未成年就懷孕成了準媽媽,如果她的父母能擁有徐佳的格局,馬百娟或許有更好的出路!

有錢有權並不能給孩子更高的起點,但

父母的認知和格局,卻讓徐佳找到了人生的出路。

比如說你帶著孩子組隊玩王者榮耀的時候,別人父母帶著孩子背唐詩宋詞;你帶著孩子吃各種垃圾食品的時候,別人父母帶著孩子學習怎麼做營養早餐;你帶著孩子弄得家裡到處都是撲克牌、零食的時候,而別人家孩子的臥室裡隨處可見的是書籍……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不難發現,很多大格局的家長,都讓孩子透過讀書“長見識‘。

前段時間有一個調查,調查結果整理出了

20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們從小到大的書單,發現幾乎每個孩子的書單裡,都出現了歷史類書籍。

這不約而同的愛好,並不是巧合。

2018年高考713分的北京文科狀元曹婧怡,從小喜歡讀歷史。

她說:

“歷史對我而言不只是開拓了視野,對我的學習幫助也很大。”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所以,古今中外,各個領域的牛人、大咖、佼佼者,都愛讀歷史。

馬克思說:如果我們只能學一門學科,那唯一的選擇是歷史學。

英國哲學家培根:讀史使人明智。

有遠見的家長,特別是富人,都懂得這些道理,因此他們會

讓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就接觸歷史,會給孩子買關於歷史類的兒童讀物。

知識和智慧不同, 孩子們的課本上的是知識,而學到身上的是受益終生的智慧

,學習歷史,就是古往今來的知識轉化成智慧的過程。

而且

從小愛讀歷史的孩子, 無論是與人交流還是辯論演講,都可以引經據典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讓人覺得條理清晰,有理有據。時間久了,孩子面對選擇也會更加沉穩,不至於手忙腳亂。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當然了

學習歷史需要科學的途徑,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乾巴巴的知識,而是先激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

很多新手爸媽會用《史記》、《資治通鑑》這些高深莫測的史書來增長孩子的見識,但這類書很多父母都很難讀懂,更別提孩子了,我們教育孩子的書籍應該是

文字圖畫結合,讀起來輕鬆,同時還能讓孩子學到知識。

魏新在《百家講壇》中,以出色的口才和幽默獨特的講述方式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

因為他講歷史並不是乏味可陳,而是非常的生動形象。

等了又等,盼了又盼。終於在今年,收到了這套讓我驚喜不已的歷史書。

說實話,一翻開我就被震撼了!數百張恢弘大氣的全景圖畫,每翻開一頁,就像看到了一整個時代的縮影。

從蠻荒的“史前時期”,到早期人類文明的“古文明時期”、“中古時期”,再到璀璨的“文藝復興時期”、“工業革命時期”,一直到現代社會。

它完完整整梳理了人類從遠古到21世紀漫長而遼闊的世界歷史。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各個國家的歷史演變都歷歷在目,

標誌事件、代表人物

等關鍵資訊全都清晰記錄,配圖生動精彩,就像看電影大片一樣。

而且每一個特殊歷史時期,都會用

“時間線”

把中國和世界兩條歷史脈絡同軌對照,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

同一個時間點,中國在發生什麼,世界又在發生什麼。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手繪的畫面栩栩如生,每翻開一頁,就像電影鏡頭的在切換。

每一張全景圖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仔細觀賞後便能看清每個時代的興衰過程與文化特點。

比如,讀“ 神秘的古埃及”,圖中展示了尼羅河流域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人在洗衣,有人在收割莎草,有人在用莎草編制船隻,有人在販賣貨物……一派秩序井然、繁忙的景象。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書中講的是世界歷史,但涉獵的知識十分的豐富。

比如,

書中繪製了 500多張超精緻地圖,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比如,講述遠古生物時,給孩子科普了相關的

生物知識

。有“瘦骨嶙峋”的怪誕蟲,有堅殼硬腦的鐮甲蟲,還有全副武裝的三葉蟲……還有

醫學知識、數學知識、建築知識和藝術文化知識……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這套書還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孟慶龍、張煒兩位專家的權威審定;確保內容準確,真實客觀。

有人說,

在歷史長河之中,散落著各種各樣的鑰匙,有的能開啟偉大之門,有的能開啟財富之門,有的是開啟藝術之門的,還有的是開啟文學之門……

同時還附贈60節音訊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讀,還能當睡前當故事聽。

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你又抽不出空,就可以播放給他聽。

學歷史的孩子,不僅能增長“見識,還能擁有大格局,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

想要培養孩子的歷史興趣、格局和見識,就從這套令人歎為觀止的“歷史大片”入手吧!

從文章下方【商品卡】點進去購買即可享受團購優惠128元。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百KK 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 給孩子的世界歷史百科正版包郵精裝2冊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