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何為解憂?——以酒解憂的中醫醫理分析

人生免不了會有各種不如意。當憂愁困苦之時,我們該如何面對呢?曹操提供了一個方法,他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即是當時的美酒。曹操的方法非常適用,近兩千年來古代文人在情緒鬱悶時,往往會借酒以消愁。

比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體會是:“呼爾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唐代詩人王績亦有同感:“不如高枕枕,時取醉消愁”;北宋詞人晏幾道亦說:“歸來紫陌東頭。金釵換酒消愁”;唐代文學家元結說:“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南宋詞人曹勳有詞雲:“人道消愁須酒。酒又怕醒後。這般光景,愁懷煞難受”……

這些詩句都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酒可消愁。可以說“得得失失終不醒,唯有杯酒最知心。”

為什麼酒可消愁呢?

何為解憂?——以酒解憂的中醫醫理分析

從中醫來分析,所謂愁,與肝相通。肝為將軍之官,肝性屬木,喜條達而惡抑鬱,與情緒變化、精神活動密切相關。

《內經》雲:“發生之紀,是謂啟陳,土疏洩,蒼氣達,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生氣淳化,萬物以榮。”肝木主動,主升發,主條達,為一身氣機之樞紐。若肝氣升發,則氣機調暢,自然情志舒暢

若肝氣鬱滯,升發功能失常,氣機失調,就容易出現情志失常,表現為各種憂愁、抑鬱、煩悶、不舒等症狀。

酒為糧食的精華,其性剽悍滑利,善走行,可通達血脈、活血化瘀,能調暢肝膽氣機,使氣機流通,自然有緩解憂愁之力。

清代醫家喻嘉言認為酒氣內合膽氣,使膽氣通暢,即有消愁之功。他說:“夫酒者清冽之物,不隨濁穢下行,惟喜滲入者也。滲入之區,先從胃入膽。膽為清淨之府,同氣相交故也。然膽之收攝無幾,其次從胃入腸,膀胱滲之,化溺為獨多焉。迨至化溺,則所存者酒之餘質,其烈性實惟膽獨當之。”

從生理來分析,膽主決斷,為中正之官。酒可入膽,寬胸助興,可以消除人們心中的負面情緒。

顯然,飲酒可以解愁,這在中醫上是講的通的。但飲酒當適量,若過飲則非但不能解愁,反會傷肝。

試看李白,他的愁非常多,可謂是“柔腸一寸愁千縷。”因此,他經常借酒消愁。李白飲的酒的確不少,有時是“醉裡不辭金盞滿”;有時是“擬把疏狂圖一醉”;有時甚至是“但願長醉不願醒。”其結果不僅未能“與君同銷萬古愁”,反而是“酒醉添得愁無限。”

最終,李白得出的結論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顯然,飲酒消愁,只能消小愁,而且只能偶爾為之。若過度飲酒,不但愁思不解,更有傷肝之弊端。

所以,真誠地奉勸各位愁緒難解的朋友:切莫借酒消愁!那麼,不靠酒,又如何消除憂愁呢?

我的建議是,面對愁情煩事,應該換一種積極的方法。一方面,擴大心量,心量一大,胸懷自然寬闊,憂愁即煙消雲散;另一方面,保持樂觀的態度,用理智的行為去化解憂愁。(董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