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在上海這座浪漫的魔都裡,愛美的上海女性精心地呵護著自己的美麗和優雅,是這座城市永恆的風景。

上海女性是很會過日子的。即便在物質生活尚不充裕的年代,她們也沒有停下追求美的腳步。那些上海出產的蛤蜊油、百雀羚、雅霜以及帶著淡淡香氣的雪花膏、花露水等等曾給幾代人帶來了最簡樸的時尚。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蛤蜊油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雅霜

國貨難忘的記憶

對於國貨的美好記憶,老一輩的上海人會追溯到上個世紀初,“雙妹”廣告月份牌,記錄了那個年代上海女人用的化妝品。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最早的雙妹海報

廣生行是上海家化的前身,於1903年在塘山路成立了發行所,開始經銷雙妹牌化妝品。“雙妹”是創始人馮福田在夢中得到的靈感,後來衍生出用滬語描述上海女子嬌俏柔媚的“dia”(嗲)和果斷幹練的“jia”,融合一身如雙生花,簡練生動地概括出上海女人的獨特韻味和海派風情。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上海家化前身——廣生行店鋪

《上海女人》一書中談及了上海女人曾經最常用的國貨護膚品。比如百雀羚,外包裝是一個圓圓扁扁的鋁製盒子。上海女人不僅在家裡洗完臉以後,用它塗抹臉和手,而且還會隨身攜帶。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百雀羚創立於上世紀30年代

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若親戚朋友來家中吃飯,飯後要請客人用熱毛巾洗臉,還要準備好一罐友誼雪花膏供客人塗抹。當年雪花膏不僅百貨商店賣,連遍佈上海菸紙店也有賣;不僅有賣整瓶整盒的,還有上海話叫作“零拷”的,就像拿著瓶子去打醬油一樣。零拷的雪花膏其實是花小鈔票達到最佳的效果。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充滿年代感的“鋁盒子”

“山青水綠”的上海儀態

那些年,上海話要形容一個人打扮得體、整潔乾淨,常常會用一句“山青水綠”的評語。上海女人走出家門前,都會習慣性地照照鏡子。她似乎在問鏡子裡的那個女人,你這個模樣是否能走得出去,你上街上班,路上的行人會怎麼看你,單位的同事會如何評頭論足。

在改革開放之前的那些年裡,雖然生活水平不高,物質匱乏,但是大多數上海女人都會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穿戴得有模有樣,這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當時提倡勤儉節約,崇尚的是自然美、本色美、勞動美。但講究生活的上海人,在簡陋的環境中還是讓上海這座城市處處瀰漫著淡淡的香味。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雅霜廣告

多年以前,上海人的住房都很狹小擁擠,於是有很多上海人家每到黃昏或夜晚就會用花露水噴灑房間,來清新空氣。

七十年代初的時候,上海女人用的都是護膚品而不是化妝品,但是上海的女人們卻巧妙地把護膚品當成化妝品來用,一品兩用、一舉兩得,既護膚又美容。

滬上首家美容院

1984年12月30日,上海發生了一件新鮮事,立刻就成為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人街談巷議的新話題,就連電視新聞也對此進行了報道:那就是解放後滬上第一家美容院——露美美容廳的開張。

露美美容廳開在淮海中路上,設有全套美容、簡易美容、單項美容和修指甲等專案,還可上門服務。當年露美是領號的,全部排隊,甚至隔夜排隊。第九家開的時候,臨近省份的人都過來的。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1985年的5月1日還來採訪過。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上世紀80年代的露美美容廳

當年好多人到露美來,是因為到露美來做頭髮是一種享受,到露美做頭髮是一種身份的體現。只要到露美來,說頭髮是露美吹的、露美做的,護膚是露美做的,在那時就是身份的象徵,有腔調。記得露美開張的時候,洗髮和吹風七塊五,當時市面上的燙頭髮,冷燙僅三塊五。那時候工資稍微多的也八十幾塊,很少有超過一百塊的,所以七塊五毛錢是很貴的。

吃香的化妝品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結婚時,親戚朋友所送上的新婚賀禮大多是花瓶、臉盆、熱水瓶等一些日用品,而在所有的新婚禮物中,新娘最期望得到的是一套精緻亮眼的化妝品。即使沒有冰箱彩電,但是擁有一套化妝品禮盒,也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

改革開放後,化妝品在百貨商店裡不但暢銷,而且緊俏。1980年代以後結婚的年輕人,一定要買一套蓓蕾的、露美的化妝品。這套化妝品比較齊,它裡面的化妝水,還有唇膏、粉餅,新娘化妝都齊了。如果誰結婚時給她買一套,新娘一定是開心得不得了。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新中國第一套美容化妝品——露美

暗香浮動裡的別樣智慧

上世紀70年代,聰明智慧的上海女人總會找到巧妙的辦法讓自己成為人群中的一道風景,她們用火柴當眉筆,用自制的火夾來捲髮。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安東尼奧尼鏡頭中1972年的上海

上海人之前稱火柴為自來火,它熄滅後前頭有一點炭質。很多上海女人就拿這個來畫眉毛。那個年代,上海很多的弄堂裡都沒有煤氣,家家戶戶都是燒煤球爐子。因為上海的理髮店裡是不允許燙頭髮的,所以就看到弄堂裡的很多女孩子都用自制的火鉗或者火夾在煤球爐上燒熱以後來卷頭髮燙劉海。一個小姑娘大凡用過這種火鉗的,她的師傅一定是她的母親,或者是她的姐姐。這真的是考驗上海女人能否成為合格的上海女人的功夫。火鉗放在火上的時間非常講究,不能太熱,如果太熱的話,頭髮一定會焦掉的。但你也不能太冷,如果太冷的話,它捲不起來。而且在卷的時候,手勢一定要很乾淨利落,不能碰到頭皮。如果碰到,頭皮要燒焦的。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用火鉗燙頭髮

精緻優雅的永恆追求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上海的個體戶小商販從深圳、廣州等城市批發採購各種衣服和化妝品,在上海的華亭路上擺攤叫賣,使得上海這條本不出名的小馬路成了熱鬧非凡的時尚街。

【上海印記】蛤蜊油、雪花膏...媽媽用過的化妝品,儂曉得伐?

曾經熱鬧非凡的華亭路

也就是從1980年代初期起,上海人的文化生活中興起了攝影熱,而且彩色照片取代了黑白照片。拍彩照上鏡頭,女孩子們自然要精心地美容化妝一番。大約就是從那時起,上海女性隨身攜帶的小包裡總會放一支唇膏,一盒面霜。

當各種美容化妝品大量充斥市場時,多數的上海女人都很會打扮自己,她們絕不會把自己的臉當成各種色彩的調色盤,她們追求的是一個雅,把握的是一個度。如果誰的化妝過於濃豔,她們就會用“鄉氣”這個詞,來表達不喜歡。

在上海,如果說一個女人很精緻優雅,這或許就算是很高的評價了。而要做一個精緻優雅的女人,就要先從精緻優雅的美容化妝做起。

圖文:上海市檔案館官方微信@檔案春秋、上海電視臺“上海故事”(作者:李霞、昂俞暄)

編輯: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