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太子李承乾謀反是唐太宗李世民“雞娃”教育惹的禍嗎?

貞觀十七年(公元642年),如日中天的唐王朝內部卻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皇太子李承乾策劃謀反。事件敗露後,李承乾被廢為庶人,流放黔州,沒過多久便病逝了。這位曾被唐太宗李世民寄予厚望的帝國繼承人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悽慘結局。那麼問題來了,身為王朝儲君的李承乾為什麼會走到謀反這一步呢?

太子李承乾謀反是唐太宗李世民“雞娃”教育惹的禍嗎?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兒子。由於此子出生在太極宮承乾殿,故取名李承乾。

李承乾小時候聰慧敏捷,知書達理,因此深受李世民的喜愛。李世民登基稱帝后,年僅八歲的李承乾便被冊立為皇太子,由此可見李世民對其期望之深。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太上皇李淵駕崩。李世民依照禮制為太上皇守孝,期間的朝廷政務皆交給皇太子處理。此時年僅十七歲的李承乾將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儼然一副明君風範。這讓李世民更加堅信了自己判斷,認為李承乾作為一個守成之君完全沒有問題。

太子李承乾謀反是唐太宗李世民“雞娃”教育惹的禍嗎?

為了給李承乾最好的教育,李世民在輔臣人選上下足了功夫。如李綱、房玄齡、魏徵等唐初名臣都曾擔任過太子的老師。這些人在李世民面前都敢於直言進諫,對太子李承乾自然更無顧忌。他們想要給大唐培養一位非常優秀的儲君,因此對李承乾的教育採用很高標準,從學業到言行舉止都要求盡善盡美,若有什麼失當之處,少不了一頓厲聲斥責。而李世民也認為嚴師才能出高徒,所以非常贊同此種教育方式,甚至還對這些輔臣說:“卿等不可不極諫!”用現在最流行的說法就是“雞娃”教育。

少年時期的李承乾基本上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即便平日裡犯了一些小過失也能虛心承認錯誤,立即改正。然而從貞觀十年(公元636年)開始,進入青春叛逆期的李承乾就像換了個人,經常幹一些出格行為。

太子李承乾謀反是唐太宗李世民“雞娃”教育惹的禍嗎?

眾所周知,叛逆期的孩子特別讓人頭疼。你說輕了他聽不進去,你說重了他還跟你對著幹。李承乾貴為皇太子,他的青春期自然比其他孩子更加難以管教。

剛開始,李承乾還對老師們有所畏懼,更怕他們到李世民前面告狀,所以採取陽奉陰違的方式。一旦被老師揪出錯誤,他總是正襟危坐,虛心接受批評,搞得老師們反倒懷疑自己是否過於嚴厲了。然而等回到自己的東宮,李承乾便卸下偽裝,“與群小相褻狎”。後來時間越久,李承乾便越發放肆,在輔臣面前也懶得裝乖寶寶了。輔臣們雖然一如既往地嚴厲,可他們也拿李承乾沒什麼辦法。畢竟儲君也是君,輔臣終究是臣。

太子李承乾謀反是唐太宗李世民“雞娃”教育惹的禍嗎?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李承乾迷戀上了突厥文化。他在東宮說突厥語,穿戴突厥服飾,甚至還對自己的侍從說:“等我繼承了天下後,定要帶人到金城(今甘肅蘭州)以西打獵,然後解開頭髮去當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只要當一個突厥將軍。”(注:阿史那思摩是東突厥王族後裔,東突厥滅亡後投靠唐朝,被唐太宗封為懷化郡王。)

堂堂大唐帝國的儲君,卻說要去投靠自己的突厥臣子,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李承乾腦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東宮的輔臣們聽聞此事後趕緊跑來勸諫,可是越來越叛逆的李承乾已再也聽不得這些說教了,結果就是雙方越說越僵,最後李承乾竟決定派人刺殺這幾位老夫子。後來刺殺行動雖然失敗,但李承乾和自己的輔臣們也因此徹底決裂。

太子李承乾謀反是唐太宗李世民“雞娃”教育惹的禍嗎?

李世民看到李承乾的表現讓他越來越失望,他開始考慮是否更換儲君。經過一番波折,儲君沒有變動,但李承乾卻如同驚弓之鳥,害怕自己有朝一日被廢黜。而李世民的嫡次子、魏王李泰又因看到自己成為太子的希望,從而產生了非分之想。這又導致蕭牆之禍越演越烈。

貞觀十七年(公元642年)四月,李承乾決定發動兵變,幹掉李泰,並脅迫李世民讓出皇位。可篡位這種事情李承乾只有“小學生”水準,而李世民卻深諳此道。一個頭腦發熱的菜鳥要去挑戰一位老手,結果自然毫無懸念。最終還沒等李承乾出手,陰謀就已經敗露,他和他的黨羽就這樣被輕而易舉地連根拔起。

太子李承乾謀反是唐太宗李世民“雞娃”教育惹的禍嗎?

原本一副好牌,卻硬是被打了個稀巴爛,李承乾的結局當然是咎由自取。不過他的性格之所以逐漸走向極端,李世民和輔佐他的老師們也有不少責任。

李世民從諫如流,世人皆知,所以他認為自己貴為天子都能虛心納諫,李承乾作為太子就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李承乾的老師們自然也是和皇帝一個思路。然而每個人的經歷、性格都不一樣,拿同一個尺度去衡量顯然難以客觀。李世民十幾歲開始隨父親李淵太原起兵,然後南征北戰,又經歷了慘烈的“玄武門之變”。他的人生閱歷、感悟顯然比絕大多數人都要豐富。所以即便貴為天子,他也會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得失。而李承乾自幼在深宮中長大,又沒經歷過多少挫折磨礪。他最清楚的事情只有一點:他是大唐的儲君,是未來的皇帝。讓他事事都聽輔臣的話,這顯然是很難做到的。

李世民和輔臣們都不允許李承乾不聽話,而李承乾又鐵了心要爭取自己的空間,結果導致他的性格在這種來回撕扯中越來越扭曲。所以李承乾最後之所以走上絕路,雖然是自作孽不可活,但李世民的“雞娃”教育也是惹下了不小的禍。

本文的主要參考文獻為《資治通鑑》。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既可以照映過去,也可以照射未來。如今許多家長都採取“雞娃”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可是每個孩子的生長環境不同、性格情緒不同。都用同一種方式教育孩子,難保不會重蹈李世民當年的覆轍。所以讀歷史並非簡單地看故事,而是要從前人的經驗教訓中總結心得體會,“以史為鑑”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