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不合作,你還在說“我數到3”?心理行為學家提到一個小技巧

週末和幾個朋友帶孩子出去聚餐,孩子們見了面就特別興奮,小遊戲玩得不亦樂乎。直到菜都上齊了,他們都無動於衷。

一個朋友催得煩了,說:“我數到3啊,1,2……”

剛好數到3的時候,他兒子就趕緊把手裡的玩具放下,拿起了勺子吃飯。

幾個媽媽立刻不約而同地感嘆說:

“看來還是這招管用啊!”“我們家的也是,叫幾遍都沒用,但是隻要一聽到數123,就立馬聽話了。”

其實,大多數父母都用過這一招。孩子不聽話,只要搬出這3個數,孩子立馬就乖乖合作了。

孩子不合作,你還在說“我數到3”?心理行為學家提到一個小技巧

是這3個數字有魔力嗎?

當然不是。能讓孩子乖乖合作的,其實是隱藏在這3個數字後面的話:

“我數到3,你再不睡覺,我就把你一個人關在房間裡”;“我數123,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我數到3,你還不吃飯,今天就別吃了”……

對於大人來說,這只不過是普通的3個數字。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妥妥的“威脅”。

因為,“數到3”意味著爸爸媽媽要生氣了,後果會很嚴重。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自己哪裡做得不對,根本就來不及思考,也不需要思考。

可是,如果不用數123的方法,孩子不聽話,又或者拖拉成性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孩子不合作,你還在說“我數到3”?心理行為學家提到一個小技巧

1、確認孩子聽進去了你說的話

這一點很重要,聽到和聽進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其實,我們跟孩子說話的大多數時候,他們都在全神貫注地做別的事情。

比如:玩玩具、看電視、看書。這個時候,你不管跟孩子說什麼,他們大機率地都沒有聽見去,最多就是敷衍地“嗯”一句。

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孩子不合作時,就很難控制住情緒了。

所以,如果需要孩子的合作,不妨走到他的面前,看著他的眼睛,確保他聽進去了你的要求:

“現在我們要出門了,趕緊穿好衣服和鞋子。”“你剛剛沒有聽到媽媽說話對嗎?大家都在等你一個人吃飯,先把電視關了,一會兒再看好嗎?”

行為心理學家指出,如果與他人的談話過程中有60%-70%的時間注視對方,就能與對方建立良好的默契。

對待孩子也是如此,看著孩子的眼睛,確保他接受到了你的訊息,才是合作的第一步。

孩子不合作,你還在說“我數到3”?心理行為學家提到一個小技巧

那麼,如果孩子就是不接納你提出的要求怎麼辦呢?

2、接納孩子的情緒,給孩子提供一個選擇的餘地

情緒沒有對錯,我們大人尚且有脾氣,何況小孩子呢。

如果孩子不配合,父母就打罵,或者用孩子其他喜歡的事情來“要挾”。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用其他的行為來進行反抗。所以,不如換一個方式。

比如:要遲到了,孩子還沉迷玩玩具的時候,父母不妨先共情:

“媽媽知道你很喜歡玩這個玩具,它看起來很有意思”;“現在我們要出門了,你一定很不捨得放下吧”……

先認同孩子的情緒,他才會聽進去你說的話。

等孩子能耐下性子來聽你說話的時候,再給他提供一個選擇的機會:

“你今天是想穿這件外套,還是那件?”“今天我們是走路過去,還是坐車?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能夠中和剛剛打斷他的不愉快的情緒,從而給孩子一個自己還是可以掌控某些事情的感覺。這樣,他們願意合作的機率就會更高。

孩子不合作,你還在說“我數到3”?心理行為學家提到一個小技巧

3、樹立規則意識

有的時候,孩子的不配合,是因為缺乏規則意識導致的。

比如:有的孩子看電視經常都超時,一到關機就又哭又鬧。

那是因為,很多父母並沒有明確規定孩子每次看電視的時長,又或者做了規定之後,沒有很好地遵守。以至於孩子覺得尊不遵守這個規定都無所謂。

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為孩子立規矩,一方面是為了約束他們的行為,另一方面,更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比如:

每次看電視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

每天晚上9點上床睡覺;

每個月買玩具的限額是多少……

當孩子有了這些規則意識之後,就不會再胡攪蠻纏,也不需要父母再用“數到3”這樣的方式了。

孩子不合作,你還在說“我數到3”?心理行為學家提到一個小技巧

當然了,父母還可以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獎懲,鼓勵他們做得更好。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父母的規矩應該儘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

總之,當你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對立面去看待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贏得他們的合作並不難,多一點耐心和技巧,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