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最善良的宦官,傳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近千人性命

古代有一特殊群體,他們是受宮刑後專為皇族服務的奴僕,多稱為宦官或太監。提及宦官,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多是一些奸佞之臣,例如趙高、魏忠賢、李蓮英等就是典型代表。他們把持朝政、殘害忠良,為一己之私無惡不作,但張居翰詩歌“居翰改一字於詔書,救千人之濫死,可不謂之仁人矣乎!”

在延續有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時期,皇帝無疑是權力的中心,擁有無數的特權和最豪華的物質享受。

為了維持皇族的奢靡生活,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為了保持皇族血統的純正,便誕生了“太監”一職。太監其實是古代封建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皆是生活貧苦,生存無以為繼的百姓,無奈選擇淨身入宮做僕人。在

古代就有這樣一位善良的宦官,他在宣佈置的時候故意念錯了1個字,挽救了近千人的性命。

古代最善良的宦官,傳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近千人性命

宦官常因身體的不完整,心中多有自卑,更要忍受主人及其他僕人的奚落嘲諷。不僅是心理上,生理上也是多有受傷,太監大多從事搬運、灑、掃等重活。在這重重壓力之下,有的人心理扭曲。

有的太監是專門負責皇帝的生活起居,雖然風險很高,但回報也很高。

少數條件因皇帝寵信擁有權勢,進而干政專權,因此成了殘害忠良,迫害百姓的奸佞之臣。

在眾多汙濁之中,也有持正守心,君子之風之人。例如東漢改進造紙術的蔡倫,下西洋的鄭和,還有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唸錯一字救千人的張居翰。張居瀚為唐末時期著名宦官,字德卿,清河人氏。他與許多宦官一般,因生活貧苦入宮。

張居翰在被張從政收為養子,在其恩蔭下走上了仕途。

古代最善良的宦官,傳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近千人性命

公元880年

,唐僖宗逃命至成都時,張居翰憑藉自己不俗的本領和實力,吸引了皇帝的目光,得以重用,特授予他容南護軍判官。

此後他仕途尚可,幾年之內多次升官,一時之間,可謂風光無限。

即使做了高官,擁有了權勢與皇帝的信任,但張居翰並未像當時大多宦官一般干政專權草菅人命。可見張居翰心性正直,不為外物所驅。

在監察幽州軍事的過程中,張居翰與幽州節度史劉仁恭十分投緣,成為了至交好友。在其任期結束回朝之時,劉仁恭還特意上書,請求將居瀚留下。

張居瀚受盡苦楚,卻仍保留一顆赤子之心,仍能與人交心,不似其他宦官般狠惡偏執。

賢能之人難免遭人嫉妒,宰相與人合謀架空皇帝,因二人十分討厭宦官,便聯名上奏,稱宦官奪權,勾結其它官員,幹很多違法的事情。

古代最善良的宦官,傳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近千人性命

他們稱宦官小行為是賣官鬻爵,除害朝政,大行為是構煽藩鎮,造成王室衰亂,讓國家搖搖欲墜,並讓皇帝罷免宦官一切職務並誅殺。

張居翰幸好被好友劉仁恭救下,但之後只能歸隱山林之中。是金子總會發光,擁有一身才華,總有施展的可能。朱溫率兵進攻滄州,滄州是劉仁恭轄區,為了保住領土及權勢,他親自上戰場,但屢戰屢敗,心中焦急萬分。

在張居翰的建議下,劉仁恭與李克用共同抗敵,危機最終得以化解。張居翰他不僅能力出眾,更有一顆仁善之心。王

衍是前蜀後主,在位期間荒廢朝政,作威作福,沉迷酒色,百姓叫苦連天。

後來出於形勢原因,後唐君主又對其承諾若投降,可保全他的全家性命。王衍當時的境地是進退兩難,就對這些話信以為真,但事情卻發生了變化。

古代最善良的宦官,傳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近千人性命

李嗣源反叛的訊息傳出,朝廷不得不派人去平叛。路上居然有人向陛下獻計說,太子未回,陛下又御駕東征,現在國內空虛,王衍族黨不少,不如將其殺掉,以絕後患。

皇帝聽著也有道理,早已忘記自己的承諾,隨即皇帝下令“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皇帝下旨,由張居翰去傳,在他之前,並沒人知道聖旨內容。

拿到昭令的張居瀚可謂是心裡一驚,王衍已經投降,皇帝卻出爾反爾,把他一行數千人全部斬首,著實無辜,實在不合天理人情。

張居翰臨時起意,將聖旨改掉。張居瀚在宣讀詔書之時故意將“行”讀作“家”,這樣一來,殺戮範圍從幾千降至數十,他冒著被砍頭的風險,救下了數千的無辜之人。擅改詔書,乃是死罪,張居瀚當然知道其中的厲害,但想著數千鮮活的生命,他實在於心不忍。

古代最善良的宦官,傳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近千人性命

張居翰與所救之人素昧平生,卻冒著殺頭的危險就人與危難之中,他內心屬實良善,難怪能名流千古。做人也要心存善念,持正守心,外表的美好抵不過內心美好的品質,心地善良才是真的美。

高尚的品格與職業和地位無關,只和個人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