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很多時候,人們傾向於將親和性特質與女性、行動性特質與男性聯絡在一起,與此一致的是,人們傾向於期待給女性和男性不同的角色。例如,儘管多數女性就業,但許多人一直期待女性主要是兒童和年老父母的護理者,而男性主要是供養者。

你也許已經注意到,包含在男性刻板定型中的特徵比包含在女性刻板定型中的在北美社會更受尊敬,並與強有力的形象一致。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強調努力工作和成就的價值觀,傾向於將行動性的雄心勃勃和獨立性與力量和聲望聯絡在一起,而給這些特徵比那些像文雅的和情緒性的親和性特徵更積極的評價。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於是,性別刻板定型是討論的權利不平衡的第一個例子。性別刻板定型與性別的社會建構也有關。不管是否正確,與性別有關的信念起著透鏡的作用,引導我們對他人的期待和解釋,並可能導致引發他人的刻板定型行為。

例如,相信女性比男性擁有更多養育天性的中學老師也許會讓女生到學校辦的幼兒園做志願者,這給了女性而不是男性發展養育特質的機會。

於是,教師的這種刻板定型也許實際上對女學生建構女性相關的特徵有所貢獻。在選擇做屬於自己的行為時,性別刻板定型在性別社會建構中的重要性也表現得很明顯。例如,基於性別相關的信念,更多的女性青少年比男性更可能尋求護理小孩的經驗,於是發展了像養育和憐憫這樣的特性。

到目前為上,我們已經探討的是那些北美人認為代表大多數女性和男性的特質。然而對男女理想化個體的特徵的研究表明,人們關於多數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定型與他們心目中的女性和男性應該像什麼樣子有一些不一致。及其同事研究大學師生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和男性以及對多數女性和男性的看法。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結果表明,師生都將多數女性知覺為親和性的,將多數男性知覺為行動性的。然而他們將在女性相關和男性相關的特徵上都得高分的女性看作理想的女性;也就是說,他們相信理想的女性應該是人道的、敏感的、文雅的和憐憫的,同時又是邏輯的、智慧的、成就取向的和自信的。

最近,在大商場調查了來自三個民族群體的500個女性和500個男性購物者。他讓每個人評定在他們文化中對59種女性和男性的人格特徵的希求等級。

比起白人或拉丁裔/拉丁美洲人,黑人更不太可能將特定的特徵與某種性別聯絡在一起;他們認為對許多特徵,女性和男性所希求的程度相同。

然而,與早期研究的結果相反,與白人女性和男性相,拉丁裔女性和男性將更少的特徵只賦予一個性別,只有白人認為“富於同情”更可能是女性而非男性的特徵。兩個研究結果都表明,在三個民族群體中,黑人是最少有嚴格的性別刻板定型的。然而,早些的研究報告拉丁美洲女性最符合刻板定型,而後來的研究表明與白人相比,拉丁裔/拉丁美洲人在知覺中更少刻板定型。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對這些不同結果的一個解釋是,參與後來研究的拉丁裔/拉丁美洲人比早些研究中的對應被試更多地整合進了美國主流文化中。有證據表明,隨著拉丁裔/拉丁美洲人進入美國社會,一代代的逐漸文化適應,他們關於性別的刻板定型的思維逐漸減少。被評估者的特徵與性別刻板定型,民族我們已經看到,多樣化民族背景的人在對女性和男性僵硬的刻板定型知覺上有某種程度的不同。

現在我們研究一下這些刻板定型是否隨刻板定型的目標個體所屬的民族群體而變化。探索個體所屬民族群體和性別刻板定型之間關係的研究指向了不同民族群體在個體刻板定型上的異同。

在一個研究中,及其同時請多民族的大學生列出當他們考慮8個不同的民族/性別群體時想到的形容詞,以考察最常提到的特徵。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結果表明,所有的女性,不管其種族,都被看作是“愉快的”。然而,其他的特徵會隨民族的不同而變化。例如,黑人女性被看作是大聲講話的,亞裔美國女性被看作是說話溫柔的。進而,只有墨西哥裔美國女性以家取向為特徵,只有黑人女性被描述為散對的。而且,對男性最常列出的特徵也沒有民族上的一致性。

只有白人和亞裔美國男性被認為是智慧的,只有黑人男性被看作是身皿體壯的,以及只有業和墨西哥裔美國男性被特化為勤勞的工作者。不幸的是,由及其同事以及由和完成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將大量的負性特徵賦予黑人而非其他民族的女性。這些研究表明,黑人女性被看作是敵對的、粗魯的和好辯的,也就是那些意味著威勝的刻板定型的特徵。和提出兩個可能的解釋。

其一,這也許反映了黑人女性作為專橫的女家長的文化刻板定型。其二,由於非黑人不具有明確的黑人女性形象,他們也許將通常和黑人男性聯絡的更一般的威脅的刻板定型與黑人女性聯絡在一起。不管哪一種解釋,負性的刻板定型說明一些美國人透過種族的“透鏡”知覺黑人女性,這也是其他少數民族女性遇到的問題。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社會階層假定女性的刻板定型隨女性的民族不同而變化,我們也許預期它們會隨另一個人口統計學的特徵,社會階層而變化。

一些研究探討基於階層的刻板定型。發現,與中產階級的女性相比,低階層的女性被看作是更混亂的、髒的和敵意的、能力更差、更不快樂和更實際。

殘疾女性儘管只有少量的研究,但有一些證據表明,人們會把非常不同的特徵分別賦予殘疾女性和健康女性。與健康的女性不同,殘疾女性不被假定為妻子和母親。

人們不期待這些女性是養育者,對殘疾女性的刻板定型強調她們對他人的依賴。總之,我們可以看到性別刻板定型不能一律地應用給所有女性。女性的民族、社會階層和健全/殘疾狀況都影響對她的刻板定型。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女孩與男孩的刻板定型我們已經看到,人們對成年女性和男性的特質與行為有不同的期待。現在我們來看看成人對孩子性別刻板定型的期待。在人生的最開始,父母至少對新生的女孩和男孩知覺是不同的。

間隔20年完成的研究表明,與新生的兒子相比,父母評定新生的女兒是有好的容貌、不太強壯、更脆弱的,儘管醫學證據表明男女嬰兒並無身體上的差異。

此外,早些的研究表明父母描述他們的女兒是漂亮的,他們的兒子是強壯的。最近的研究發現,父母評定他們的女兒比兒子更女性化。於是,很明顯,成年人持有的孩子身體特徵的性別刻板定型從他們一出生就開始了。成人對孩子的刻板定型不侷限於嬰兒早期。在一個研究中要求加拿大大學生評定4-7歲女孩和男孩的典型特徵,結果性別刻板定型是很明顯的。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性別刻板定型的基礎我們集中在兩個相關問題上探討性別刻板定型的起源:

(1)人們基於性別而具有刻板定型的原因,(2)這些刻板定型給女性親和性特質而給男性行動性特質的原因。總之,我們將考慮性別刻板定型的過程的解釋。社會範疇化如果我們考慮個體怎樣試圖理解複雜的社會環境,就可以說明性別刻板定型的過程。

因為我們日常接觸到各種型別的人、行為、情境等,我們透過將個體劃分進不同的範疇這個過程稱作社會範疇化,簡化我們的社會知覺。對我們來說,如果我們對遇到的每一個人處理成彼此完全不同的話,理解和記住如此眾多的人是很難的。於是,我們將人們分成不同範疇,並關注他們與範疇內的其他成員分享的特徵。

於是,別刻板定型的過程是從把人分成文性利男性開始的,我們的根據是每一性別的成員分享某些同件的內險主張。

當我們遇到的根新的個體,我們會把這些屬性賦予這個人。儘管社會範疇和刻板定型過程有助於簡化對人的理解和與人的相互作用,但它們也可能使我們步入歧途;因為所有的女性不一樣,所有的男性也不一樣。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幸運的是,只有在我們對一個人的區分資訊很少的時候才更可能使用刻板定型。一旦我們掌握了有關這個人的更多的資訊,我們會利用除了性別以外的資訊形成印象並引導我們的相互作用。例如,當評價一個人的雄心水平時,如果沒有其他資訊我們也許利用其性別來判斷。然而,如果我們知道這個人是某大公司的,性別資訊就不那麼重要了。

社會角色理論假定人們自然地把其他人分成性別範疇,並給所有這個範疇的成員相似的屬性,我們現在轉向為什麼人們把親和性與女性聯絡在一起,而把行動性與男性聯絡在一起的問題。

一種可能性是,這些刻板定型源於我們對典型地完成其社會角色的個體行為的觀察。根據社會角色理論,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定型源於將女性和家庭角色聯絡在一起,而把男性和職業的角色聯絡在一起。

這種理論主張因為我們主要觀察到女性扮演家庭角色,我們就假定女性具有那種角色的養育天性。同樣,大多數男性傳統上被看作是養家餬口的角色,我們便知覺男性具有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行動性的特性。大量研究支援性別刻板定型理論。這些研究表明,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相關特質對他/她的適用性。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很明顯,當人們意識到個體的社會角色時,他們的刻板定型就會受到角色資訊的影響。在要求人們描述過去和將來的女性和男性時,社會角色對性別刻板定型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

當要求大學生和其他成年個體評定1950、1975、2025和2050年的一般女性和一般男性時,他們認為女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男性化,而男性變得某種程度上的女性化。

這說明了什麼呢?研究者發現,性別刻板定型程度的減少與這個時期關於女性和男性的職業和家庭角色的信念變得越來越相似有關,這支援了社會角色理論。然而,請記住,前面給出了證據-至少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刻板定型保持相對的恆定。為什麼隨時間地前進,女性在勞動力隊伍中增加而性別刻板定型相對恆定呢?儘管現在比過去有更多的女性就業,女性所得到的報酬卻一直比相應的男性低。

社會角色理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影響性別刻板定型

假定我們對女性的印象受到其偏愛使用的頭銜地影響,相關的問題是這些刻板定型是否會跟隨另一個身份標籤——女性對婚後姓氏的選擇-而變化。與對女士頭銜的偏愛相似,女性不選擇夫姓而用自己的姓或夫姓加己姓的複姓,是一種非傳統的實踐,將女性個人的身份和作為一個妻子的身份區分開。

因此,和她們的學生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男女大學生都認為使用非傳統姓氏的已婚女性比婚後用夫姓的女性擁有更多的行動性,而親和性更少。

為什麼女性偏愛的頭銜和姓氏影響賦予她的特徵?一種可能性是,人們在工作情境比在家庭角色上看到更多的非傳統身份頭銜的女性,於是賦予她更多的行動性特質。

譬如,有證據表明大多數年輕的女性行政主管偏愛女士的頭銜,而且,使用非傳統姓氏的已婚女性有較高的教育和職業取向。於是,與社會角色理論一致,對偏愛非傳統身份形式的女性的刻板定型也許是由於相信她們承擔了非傳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