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心急如焚,掌握這幾個“心理學效應”輕鬆解決

週末去表姐家做客,表姐的兒子亮亮今年四歲,正是調皮搗蛋的年齡,最近幼兒園老師和表姐說亮亮不愛吃飯,每天中午吃得特別少。

於是在晚上吃飯時,表姐就會讓亮亮吃很多,害怕亮亮營養不良發育不好。但晚上在吃飯時,亮亮並不配合,吃了幾口便不吃了,於是表姐只能拿著飯碗追兒子,讓兒子吃飯。

為此表姐和亮亮都非常疲憊,但有沒有辦法,如果讓亮亮自己吃飯,肯定是吃不了幾口。

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心急如焚,掌握這幾個“心理學效應”輕鬆解決

為什麼有些孩子不愛吃飯?

孩子不愛吃飯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不吃飯就會導致營養不良從而出現很多的健康問題。其實不愛吃飯的原因主要有幾點,家長要記住哦。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做飯時,會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選擇食材,但這些食材他們並不一定喜歡,孩子不願意吃但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說不出口,於是就會抗拒吃飯。

而家長看到孩子不愛吃飯,就會強迫他們吃,將勺子放在孩子的嘴邊,本身他們就不喜歡吃這個食物,家長這樣勉強他們的牴觸心理就會更深,甚至對吃飯產生心理陰影,以後都不願意吃飯了。

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心急如焚,掌握這幾個“心理學效應”輕鬆解決

現在的有些孩子對食物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情況,而家長也不知道他們具體對哪些食物過敏,為了保險起見,就會反覆做同樣的食材,特別是孩子的主食,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樣的。

雖然孩子很喜歡吃某一樣食物,但長期吃也會膩,而且營養單一,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

孩子出現不良的飲食行為,家長有哪些責任?

有些孩子吃飯有不良行為並不是自己的原因,家長也有很大的責任,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的一些行為會直接導致他們吃飯行為不當。

現在的家長白天要上班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於是很多帶孩子的工作就由家裡的老人完成。

而老人在帶孩子時很容易溺愛孩子,特別是在他們吃飯時,如果孩子不吃飯,老人就會追著他們跑,或者是讓他們一邊看電視一邊吃,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壞習慣。

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心急如焚,掌握這幾個“心理學效應”輕鬆解決

還有一些家長非常不注重孩子的飲食習慣,孩子吃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也沒有對食物進行合理搭配。

孩子到了飯點不吃飯,家長也不管,如果餓了就給他們開小灶,這就導致孩子吃飯沒有時間概念,對什麼都是無所謂的態度。

家長從心理學角度,改善孩子的飲食習慣!

教育孩子時引導有非常大的作用,特別是很多孩子喜歡被暗示,這要比家長直接告訴他們效果好很多,這就是“暗示效應”。

家長在和孩子吃飯時不要玩手機、看電視,避免其他事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從而影響他們吃飯。

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兒童座椅,讓他們安靜地坐在座位上吃飯,這樣孩子就會養成好的習慣,吃飯時就不會亂跑了。

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心急如焚,掌握這幾個“心理學效應”輕鬆解決

“投射效應”也是比較常見的錯誤教育方式,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會做的事情孩子也一定會做,但其實孩子並不會做,只是家長的假設。

特別是孩子在剛學習吃飯時,很容易將食物弄到外面,打掃清洗很麻煩,於是很多家長會親自喂孩子吃飯,認為等他們年齡大了就會吃飯了。

但其實孩子不學習,即使年齡大了也依然不會。所以這就是家長的“投射效應”,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家長要儘快改掉。

孩子不愛吃飯,飲食習慣差,家長可以這麼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愛吃飯的情況,但問題來臨時,家長要放平心態,瞭解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飯,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面對喜歡挑食的孩子,家長就要用鼓勵引導的方式來讓孩子主動吃,在做飯時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或者是和孩子一起挑選購買食材,這樣他們就會有很強的參與感,吃飯的積極性也會變強。

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心急如焚,掌握這幾個“心理學效應”輕鬆解決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長,特別是在吃飯時總是會給孩子盛很多飯,但孩子的飯量是有限的,很多時候他們吃不了那麼多。

家長可以讓孩子自主進食,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吃不下就不要勉強。同時在每餐之間可以準備一些小零食,酸奶或者豬肉脯,幫助孩子補充能量。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即使孩子不愛吃飯,家長也不要給他們貼標籤,這樣他們就會認為不愛吃飯是自己的特質,慢慢就接受了這個設定。

吃飯是成長的第一步,家長要讓孩子自己吃飯,如果這件事他們自己都做不好,以後還能做好什麼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