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明王朝:嚴世蕃唯一一次“智商線上”,如此這般,才配稱小閣老

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招牌,前往淳安賤買百姓田地的訊息傳至京城,等於給朝廷抹了黑,更等於打了嘉靖皇帝的臉。人嘛,往往都是最缺什麼就會最在乎什麼,最重聖名的嘉靖皇帝逮著嚴嵩父子就是一陣猛懟,把控內閣長達20餘年的嚴閣老、號稱“肩扛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小閣老瞬間沒有了往日的囂張,只剩下對“大明朝可滅十族”的恐懼。

大明王朝:嚴世蕃唯一一次“智商線上”,如此這般,才配稱小閣老

被淋成落湯雞的嚴嵩父子返回府中,羅龍文和鄢懋卿一直都在等待,受盡委屈的小閣老,終於能夠發飆了:

“那麼多藩王,中宮還那麼多人,每年開支佔去一半。去年修宮殿,又佔去三分之一。國庫空了……國庫空了還說是我們落下的,還說改稻為桑是替我們補虧空……你們說,這國庫到底是他們朱家的,還是我們嚴家的?”

國庫虧空的原因所在,海瑞也曾給出過明確說明,中宮、藩王的浩大開支確實拖累了整個大明的財政收支,但嚴嵩父子領導下貪官汙吏們也絕對脫不開干係。更重要的是,嚴嵩之所以能夠牢固掌控內閣,就是因為他有三個別人無法替代的“長處”——能斂財;能背鍋;能壓制“清流”,實現朝局平衡。

奈何,小閣老永遠看不到這一層,嚴嵩雨中的直白敲打算是白費了,直接暴怒:

“來人!拿把刀來,交給嚴世蕃,讓他殺了我!”

如果嚴世蕃還是不能轉變自己的看法,還是如此自以為是,嚴嵩還真不需要“清流黨”進攻,倒不如直接抹了脖子。

兩位領導之間有了直接衝突,下屬自然要趕緊出來解圍,羅龍文第一個站了出來:

“閣老、小閣老都不要急。眼下最要緊的是弄清楚,打著織造局的牌子買田到底是誰幹的?”

內訌不可取,找到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大明王朝:嚴世蕃唯一一次“智商線上”,如此這般,才配稱小閣老

“冒青煙”同學也趕緊站出來,刷一刷存在感:

“這一點十分要緊。按理說鄭泌昌、何茂才再糊塗也不會糊塗到這個份上。那就剩下了兩種可能:一是胡宗憲在背後使壞,用意也是為了阻撓改稻為桑。二就是織造局的人自己乾的。可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幹呢……”

聽完“冒青煙”的分析,嚴世蕃立馬暴怒,歷史上的“鬼才”終於開始展現自己的智慧:

“你們的腦子是不是被太多的錢給塞住了!”

這句憤怒的回懟,是發洩,是不滿,更在於壓制兩人的反駁聲音,吸引嚴嵩的注意力。一句話,嚴世蕃是想告訴嚴嵩:親爹啊,你看見了吧,給你招風惹雨的並不是我,而是這些酒囊飯袋。您老聽聽我的分析:

“胡宗憲阻擾改稻為桑都為了他自己那點臭名聲,左一道疏右一道本就是要告訴天下人壞事都是我們做的,不是他做的。這時候使這個壞對他有什麼好?居然還猜到是織造局自己乾的,織造局要敢這樣往皇上臉上潑髒水,何不拿刀把自己給抹了!這麼明白的事到這個關口你們還搞不清楚,這不明擺著是裕王手下那撥人逼出來的!”

關於胡宗憲,嚴世蕃給出的解釋雖然不對,但一直都在阻撓“改稻為桑”推行的胡宗憲,就是為了浙江的國計民生、百姓福祉。所以,“賤買百姓田地”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胡宗憲的身上。

關於織造局,嚴世蕃給出的解釋極為精確,呂芳、黃錦、楊金水都曾給出過類似說明。

最後的總結,嚴世蕃更是一針見血,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清流黨”對“改稻為桑”的種種掣肘,鄭泌昌和何茂才才會逼著沈一石冒天下之大不韙。

大明王朝:嚴世蕃唯一一次“智商線上”,如此這般,才配稱小閣老

猛烈回懟了羅龍文和鄢懋卿以後,嚴世蕃換上了一副表情,罕見大哭著喊道:

“老爹不明白,還找徐階去談心,還相信徐階會叫趙貞吉給浙江撥糧,還指望著將首輔的位子傳給徐階,還指望徐階給你老遮風擋雨……”

“改稻為桑”之所以推行不下去,關鍵就在於沒能充分保證浙江百姓的生計問題,飯都吃不上,誰願意賤賣自己的田地!所以,嚴嵩才希望徐階能指示自己的學生——趙貞吉,借給胡宗憲糧食,甚至不惜以“內閣首輔”的位置誘惑之。但徐階為了扳倒“嚴黨”,巴不得讓浙江馬上亂起來,勸說趙貞吉借糧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頭腦清晰、思維敏捷、嗅覺敏銳,這才是嚴世蕃該有的模樣!

“你老罵的沒錯,兒子總是給你招風惹雨。可那些風雨淋不著徐階,淋不著裕王那些人,那些風雨到頭來還是淋在兒子自己的身上。我這是為什麼啊!”

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要告訴嚴嵩:我明白“不作就不會死”的道理,我並不像你說的那麼愚蠢,不會胡作非為,自尋死路。

恢復正常狀態的嚴世蕃,還是極得嚴嵩欣賞的,再加上嚴嵩本就是一位“舐犢情深”的父親,心中一陣不忍,態度開始緩和:

“先給南京發封信吧,問清楚胡宗憲去沒去找趙貞吉,趙貞吉借沒借糧給胡宗憲。”

確定趙貞吉有沒有借糧,就是要確定徐階的態度,就是嚴嵩會不會對“清流黨”發起進攻的關鍵依據。“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嚴嵩到底是嚴嵩,總能於混亂之中抓住問題關鍵。

“你們也覺得委屈,世蕃也覺得委屈,花去那麼多錢,又買房子置地買女人就不委屈了?鄭泌昌、何茂才這都在浙江干了什麼呀,你們知不知道啊,他們是在給咱們挖墳!”

享受後臺給予便利的同時,也要承受後臺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但“朝中人”如果犯錯或者獲罪,也可能直接決定你的生死。就當時的朝局而言,“嚴黨”幾乎承包了整個大明朝的事務,受盡了累也受盡了委屈;但同時,“嚴黨”也享受到了別人無法得到的特權和利益。

大明王朝:嚴世蕃唯一一次“智商線上”,如此這般,才配稱小閣老

“清流黨”瘋狂進攻“嚴黨”,真就是為了江山社稷、國計民生?“嚴黨”的既得利益,才是他們爭取的關鍵所在;只是,清流們只看到了“嚴黨”吃肉,沒看到“嚴黨”捱揍而已。

所以,嚴世蕃委屈嗎?肯定委屈!但嚴世蕃活該嗎?絕對活該!

再延伸一下,鄭泌昌和何茂才也是想著能在“改稻為桑”的過程中分得一杯羹,所以,他們就算被直接逼死也是活該。

“嚴黨”進入如此被動的局面,反倒激起了嚴嵩的鬥志,吩咐道:

“給我換身衣裳吧!唉,我死了,嚴世蕃連自己都保不了,更保不了你們!”

越是危急時刻,越能彰顯出老者的沉穩和銳利,嚴嵩要絕地反擊了!

換好了衣服,理好了情緒,又替嚴世蕃整了整衣服,嚴嵩開始就目前的被動局勢做出反應: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首先是咱們的人得爭氣。嚴世蕃,把你說的汝貞和織造局的話再說透徹些。”

嚴世蕃得到了鼓勵,重新審視了整個事件的發展,再次將胡宗憲和織造局排除在外。說完,鄢懋卿再次表現出了必然會將整個“嚴黨”推向墳墓的智商:

“是不是皇上授意他們這樣做?”

要是按照小閣老一貫的脾氣,肯定又會直接暴起,直接回懟——自己往自己臉上抹黑,嘉靖皇帝吃丹藥吃多了?

只是,嚴嵩剛剛已經給出了明確態度——“首先是咱們的人得爭氣”,此時不是懟來懟去的時候,分析問題、得出答案,然後給出反應才是此時的關鍵所在。

大明王朝:嚴世蕃唯一一次“智商線上”,如此這般,才配稱小閣老

嚴世蕃極為反常的沒有生氣,只是迴應道:

“不會。要是皇上授意,今天也不會把我父子倆叫去,氣成那樣。不會,這個假是做不出來的。”

再次排除了“織造局”所為的可能性後,嚴世蕃給出了最終結論:

“爹責備我們也責備的是,是我們沒有管好下面的人。現在這個結都在鄭泌昌、何茂才兩個畜生身上!昨天接到他們的呈報,只說是淳安有刁民通倭,並沒說織造局買田的事。呈報的日子是六月初七,織造局買田的船已經開出了,不是他們不知道,而是知道不報!”

明明知道卻不彙報,那麼問題自然就出在鄭泌昌和何茂才的身上,而且,嚴世蕃還精準的認識到了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想趁機撈錢,但因為高翰文的存在而無法得逞,只能兵走險招,一勞永逸。

問題的癥結找到了,嚴嵩開始部署挽回負面局勢的安排:

“立刻給胡宗憲遞廷寄,還是責成他去查辦。真要有人打著織造局的牌子買田,有一個抓一個。還有,買災民的田不能夠都買光了,沒受災的縣份也要買。田價也不能太低,太低了就會激起民變。”

1、將這件事的查辦問題交給“寧做奸臣,不做小人”的胡宗憲去辦,不管是替浙江百姓考慮,還是為嚴嵩考慮,胡宗憲都會盡力去辦,再合適不過。

2、態度堅決,凡涉事人等一律捉拿,這是對嘉靖皇帝的交代,容不得半點折扣。

3、抬高買田價格、擴大買田範圍,儘可能挽回當前的負面影響,絕不能讓情況進一步惡化。

這就是“內閣首輔”的水平——解決問題、給出交代、降低影響,如此這般,才有資格替朝廷、替嘉靖皇帝遮風擋雨。

大明王朝:嚴世蕃唯一一次“智商線上”,如此這般,才配稱小閣老

具體部署以後,嚴世蕃提出了一個疑問:

“要是那些大戶不肯出高價買田呢?”

看見了吧,這才叫提問題,而不是像鄢懋卿一樣直不楞登、傻不拉幾的問些無腦問題。領導給出要求,千萬不要“能不能”、“會不會”的提問,問題要簡潔明瞭,直截了當,而且還必須是最可能會阻礙你辦差的關鍵問題。

一句話,這個問題要顯出你的水平,而不是表現出你的無能!

嚴世蕃提出的這個問題就極為關鍵,而且是解決當前困局的癥結所在,對於這個問題,嚴嵩自然要給出指示:

“那就讓官府出面去壓。歷來造反的都是種田的人,沒聽說商人能翻了天。生死一線,這件事情還得讓汝貞去做!”

就衝這句話,就足以證明嚴嵩能夠位居“內閣首輔”,絕非僅僅因為撰寫青詞的本事,他對封建社會的構成,上層建築的實際威脅太過了解。

“士農工商”,構築了封建社會的基本框架,“士”不能得罪,雍正皇帝就曾經在這類人身上吃了大虧;“農”,更不能得罪,明朝就是農民起義建立的,也是農民起義推翻的。唯獨“工”和“商”的基數太小,而且屬於既得利益階層,斷斷然不會也無法對統治階層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

大明王朝:嚴世蕃唯一一次“智商線上”,如此這般,才配稱小閣老

行文至此,有句感嘆,如此經典的電視劇為何要讓倪大紅老師來飾演嚴嵩呢?明明是一代奸臣,卻生生演成了一位擁有大智慧的能臣、忠臣形象!

“大奸似忠”,是不是就是說的嚴嵩呢?

(本文僅基於《大明王朝1566》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