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瞅你像法拉利”,當孩子提出非分之想,家長該如何回答?

“我瞅你像法拉利”,當孩子提出非分之想,家長該如何回答?

接兒子放學回家的路上,無意中聽到前面一對母子的對話:

“媽,咱們換個大點的房子吧,我也

想像

安安(估計是他的同學)一樣住大別墅。”

媽媽沒有說話。

孩子繼續說道,“再買一輛法拉利,你每天都開著車接我上下學。”

這時媽媽停住了腳步,用一句自古以來東北女性獨有的教育方式說了句,“我瞅你像個法拉利”。

說完拉著孩子大步流星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過孩子類似的問題,反正我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被孩子“靈魂拷問”過,為啥咱們家不買輛蘭博基尼。

“我瞅你像法拉利”,當孩子提出非分之想,家長該如何回答?

男孩子從小就喜歡車,我們家的那位也不例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七大姑八大姨,還有他的七舅姥爺,自從知道孩子喜歡車,家裡堆滿了各種小汽車、公交車、挖掘機等跟車有關的玩具。

有一天,兒子突然問我:“媽媽,咱們家買輛蘭博基尼吧”,我愣了一下,覺得很有趣,便問他:“你知道蘭博基尼要多少錢嗎?”

兒子搖搖頭,然後又思考了片刻回答我:“我覺得差不多要1萬那麼多吧。”

我說:“比1萬還要多很多,可能把咱們家房子賣了都買不起你要的這輛車。”

我繼續說道:“就算買得起,你會同意我們把房子賣掉,然後換一輛車嗎?那樣我們可能就沒地方住了。”

兒子不假思索地說:“當然不能賣房子,那樣我們就沒地方住了,一直住酒店也挺貴的,還是等我長大能工作掙錢了再買吧。”

於是乎,我趁熱打鐵,藉機跟他說我們大人是如何工作的,工作不同收入也不同,學歷越高,從事的越專業,收入也就越高,比如像醫生、律師等專業性很高的職業。

然後他和我討論了小區的跳蚤市場賣二手玩具換錢的可能性。

那天,我們一直聊到他入睡為止。

“我瞅你像法拉利”,當孩子提出非分之想,家長該如何回答?

很多時候,我們缺乏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在孩子面前對“金錢”閉口不提,導致孩子缺乏對金錢的認知。

近幾年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小女孩一個暑假打賞主播16000多、11歲男孩玩遊戲9天充值7萬4、不給買限量款跑鞋跳樓威脅、裸貸、00後炫富……”

金錢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和孩子談錢,實際上一開始是

教會他們學會舍取和懂得節制。

越早教會孩子這種舍取和節制,對他們將來的人生幫助越大。

猶太人會透過猜價格遊戲,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美國人會透過有償做家務的方式,培養孩子賺錢的能力。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他們早在100年前就對孩子制定了“零用錢處理細則”。

任何一種訓練,目的其實都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們明白,每一分錢都是值得被認真對待的。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吝嗇和孩子談錢。

“我瞅你像法拉利”,當孩子提出非分之想,家長該如何回答?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和孩子談“錢”的:

3歲之前,讓孩子先認識錢

認識錢,是財商教育的第一步,大概在兒子1歲半的時候,表妹送了一套模擬超市收銀的玩具,透過這套玩具,開始了財商教育的啟蒙。

我們玩扮家家酒的遊戲,兒子扮演超市收銀員,我來扮演顧客,拿著常見的商品去他那裡結賬。

一開始先是用白紙,每一張白紙寫上不同的面額,當作錢的替代品。

遊戲規則很簡單,我會問他:“你好,我想買這瓶牛奶,請問要多少錢呢?”

兒子如果說2元,我就把2元面額的紙幣遞給他,他會裝模作樣地掃碼,然後把牛奶給我。

等到孩子大一些後,可以嘗試讓他有找零錢的概念,比如說物品價值2元,遞過去5元,讓他去算應找多少錢。

可以一點點加大遊戲的難度,別小看這種扮家家酒的遊戲,每次增加一個資訊,孩子都會從中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

3~5歲,引導孩子使用錢

兒子3歲後,我會帶著他逛超市,一起為家裡添置物資,一起來做計劃還有商品的比價。

出發前,我們會事先列好購物清單,一起思考家裡什麼東西沒有了,需要買些什麼。

到達超市後,和孩子一起找需要購買的物品,然後相同的商品進行比價,計算買哪一個更划算,最終一起確定需要採購的商品。

超市結賬早已不用現金支付,不過每次掃碼支付後,我會讓他看看我們這次的花銷,他會默默記住這次的花銷,跟最近的一次去比較,這次因為什麼多花了錢,或者因為什麼少花了錢。

幾次下來,孩子已經無意識地進入到理財啟蒙階段,每次看到商品標籤都會去記商品的價格,其實這對訓練孩子的記憶力也很有幫助,經常看過的商品不一會兒我就忘記了價格,可是他卻都能準確地說出來。

“我瞅你像法拉利”,當孩子提出非分之想,家長該如何回答?

當孩子說“媽媽我要買”,家長該如何回答?

“媽媽我要買這個”、“媽媽我要買那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也是令大部分家長頭疼的問題。

有些家長會直截了當回答,“不買,沒錢”,或者直接答應孩子的要求,這兩種方式都錯過了教育孩子財商的的引導啟蒙。

要讓孩子懂得“必需品”和“期待物”的區別,可以透過和孩子討論生活事物,讓他慢慢理解這個概念。

比如可以和他說,“大米、蔬菜和魚是晚上我們要吃的食物,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的東西,不買的話就會餓肚子。”

每次去超市前,我都會跟兒子約束,在買完清單裡的東西后,可以選擇一樣他想買的東西,也就是他的“期待物”。

和孩子之間有了“君子約定”,在商場裡撒潑打滾的畫面,在我的生活中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兒子特別喜歡和我討論一些問題,對於他每次提出的話題我都是來者不拒,有問必答。

比如他會問我,“媽媽,大人為什麼要去工作?”、“為什麼有人掙錢多,有人掙錢少?”

“我想買變形金剛的玩具,為什麼不能馬上就去買?”

“你說房子很貴,那什麼是貴,什麼是不貴呢?”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都不太容易回答,因為你的回答直接反映了父母對金錢的觀念和看法,而這些觀念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我瞅你像法拉利”,當孩子提出非分之想,家長該如何回答?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裡,“金錢是萬惡之源”,家長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談論錢。

可是,不談錢,又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說到底,家長要把正確的金錢觀植入到孩子的內心,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跟教會他們如何面對人生,如何健康成長同樣重要。

就像《窮爸爸富爸爸》所說,“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有人會替你教,這個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所以,跟孩子認認真真談錢,從最基礎、最貼近生活的啟蒙做起,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這才是家長教給孩子最好的財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