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紅樓夢裡這首詩只有20個字,卻透露大觀園群芳流散的結局

紅樓夢裡這首詩只有20個字,卻透露大觀園群芳流散的結局

原文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他進入夢境後,在秦氏的帶領下,去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朱欄白石,綠樹清溪,真是人跡希逢,飛塵不到。”之後,寶玉就聽到了一首歌,而這首歌卻暗伏了大觀園眾兒女結局。

寶玉在夢中歡喜,想道:“這個去處有趣,我就在這裡過一生,縱然失了家也願意,強如天天被父母師傅打呢。”正胡思之間,忽聽山後有人作歌曰: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

這首詩看似很平常,只有二十個字,且多是“春”“夢”“水”“花”“愁”等詩詞中常見“俗字”,因而通俗易懂。

大致意思就是:美好的青春總是很短暫,韶華易逝,就像那漂於水中的落花一樣,轉瞬不見,你們這一群青春好兒女,何必自尋煩惱徒增傷感呢?

這首歌出自警幻仙姑之口,且我們知道,她唱此此歌並非無病呻吟,而是特為寶玉而唱,因這首歌所透露的是大觀園眾兒女之命運,而寶玉隨後也去了薄命司,看到了自家女子的冊子。

既是“薄命司”,自然都是福薄命薄之人,這與歌中的“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呼應,從原文我們知道,大觀園中的這一群兒女,在抄檢大觀園事件之後,已開始流散,直至賈府被“抄沒”,群芳散盡。

七十八回裡,寶玉也曾深有感觸,“忽又想到去了司棋、入畫、芳官等五個;死了晴雯;今又去了寶釵等一處;迎春雖尚未去,然連日也不見回來,且接連有媒人來求親:大約園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縱生煩惱,也無濟於事。”

紅樓夢裡這首詩只有20個字,卻透露大觀園群芳流散的結局

對於大觀園眾兒女來說,那“春夢”不正是大觀園的美好時光嗎?寶黛共讀西廂,芒種節祭花神,寶釵撲蝶,黛玉春困,探春起詩社,菊花詩,螃蟹宴,香菱學詩,蘆雪廣聯詩,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寶玉乞梅,寶琴立雪……

但這美好時光,終究是短暫的, 就如賈府四春一樣,從元春到迎春,繼而探春到惜春,她們的命運,也如易逝的春夢,短暫的青春,“元迎探惜”諧音“原應嘆息”即是曹公對青春易逝、諸芳流散的遺憾、無奈與不捨。

脂硯齋也對這首歌批道:開口拿“春”字,最緊要!為什麼“春”如此緊要?因為“春”在古今許多詩詞曲賦的意象中,象徵了生命力、希望、美好、青春,但也暗含了短暫、易逝、遺憾和惋惜之意。

唐代岑參《春夢》詩云: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白居易《花非花》詩云: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宋代朱敦儒《西江月》詞雲: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蘇軾詩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可見春夢之美好與短促,因此,“春夢”之後,緊接著就是“飛花”了,詩詞中有“春城無處不飛花”“自在飛花輕似夢”“飛絮飛花何處是”“飛花入戶笑床空”“未許飛花減卻春”“落絮飛花日又西”等句。

黛玉的《葬花吟》更是直接唱道: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旦春有“飛花”則意味著春將盡了,“飛花追水流”則是暗寫大觀園群芳之流散。

我們知道,大觀園裡有沁芳閘,二十三回寶玉讀書時,曾“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可不正是“飛花逐流水”嗎?

黛玉看到之後,卻對寶玉說“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這句話亦是群芳命運結局的寫照,透露群芳終將流散的結局。等到賈府被“抄沒”,這一群好兒女又如何呢?還不是一樣要“流出去”?

既然春夢短暫易逝,而春花早晚都會垂落風中,或零落成泥,或逐水而流,青春短暫如此,又何必徒增煩惱,如黛玉般“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紅樓夢裡這首詩只有20個字,卻透露大觀園群芳流散的結局

群芳“閒愁”何來?自然因情而生,紅樓夢一書開篇即言,“大旨談情”,所以我們看,生活於大觀園裡的眾女兒,他們的各種“閒愁”皆因情而發。

黛玉之情更多是對寶黛之情的不確定,對自身命運的不確定,所以時時傷春悲秋,唱得出《葬花吟》,也寫得出《秋窗風雨夕》《題帕三絕》《五美吟》《桃花行》等,一句“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透出黛玉之“閒愁”。

探春之情更多是對生母趙姨娘帶給她的庶出的敏感與自卑,以及她生來對此的掙脫與逃離,她的矛盾與掙扎,無奈與憤恨,皆來自於原生家庭一生的如影隨形,令滿腔抱負一身才乾的她無處施展,時時面臨難堪與糾結。

寶玉之情為情不情,他是富貴閒人,絳花洞主,對女子悽慘命運的喟嘆與同情,如平兒、香菱等人;對女子品貌才華的讚美與褒揚,如寶琴、妙玉等人;對一切不相關的人事物的“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皆是其情之表現。

王實甫《西廂記》裡即有: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李清照《一剪梅》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又有: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賀鑄《青玉案》有: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辛棄疾《摸魚兒》有: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筆下流出的“閒愁”,莫不與“情”字相關,因深閨寂寞,或天涯孤旅,或壯志難酬,或寫愛情,或寫友情,或寫鄉情,總是情之一種。

警幻仙姑唱“何必覓閒愁”,其實何曾是閨中女兒自尋煩惱,而那閒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旦生根,卻萬般不由人的,是以脂硯齋批曰:將通部人一唱。

曾見驚鴻留影,而今廢苑封塵,事如春夢了無痕。大觀園裡的眾兒女,一場春夢總會醒,轉眼即見飛花逐水流,短暫的青春歡樂,卻依舊生出無限的閒愁新恨,警幻之吟,何曾為了春花流水,卻是對所有大觀園女子的命運的一詠三嘆。

作者:夕四少,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