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們為什麼賺不到大錢?因為我們工作,只看到了工資啊!

我們接受了多年的傳統教育,父母和老師讓我們勤勞、勇敢、節約、踏實,我們從小在固定的體系裡面,接受一套套設定好的思想理論框架。

我們畢業後聽從父母老師的建議,找到了一份可以餬口的工作。於是每天按時上班下班,卻只拿著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工資,為房貸車貸不敢失業,拼命工作還不敢生病。

我們不敢花很多錢去享受,有錢人的一個包,是我們一個月甚至兩三個月的工資。朋友圈的毒雞湯一發,我們看到題目就腎上腺上升,激動得立馬轉發,好像這個動作就讓我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但是我們依然雷打不動地繼續重複昨天的生活。

我們為什麼賺不到大錢?因為我們工作,只看到了工資啊!

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有份工作就不錯了。你還想什麼?周圍的人一副苦口婆心地勸阻你,你好不容易升起的豪情壯志就此凋零。

於是,下班回家窩在沙發上刷劇,繼續苟著。

前段時間看了《富爸爸窮爸爸》,發現我們大多數的父母都是窮爸爸的思維模式。他就像我們的父母那樣,告訴我們,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一輩子安安穩穩。然後,窮爸爸作為一個大學教授,拿著高薪,依然會為每月的賬單發愁。

我們為什麼賺不到大錢?因為我們工作,只看到了工資啊!

書的主人公是個小男孩,想要賺錢,於是和他的朋友找富爸爸學習怎麼賺錢。當富爸爸給孩子每個月很低的工資報酬時,小男孩非常憤怒,覺得自己的勞動受到了剝削。富爸爸告訴這個小男孩,他的這種狀態就是現在大部分打工人的狀態。拿著低廉的工資報酬,抱怨著工作的無聊和繁重,對獲得的工資金額不滿,但是又沒有立馬離開的勇氣。

但是,當富爸爸表示,不再給小男孩支付工資的時候,小男孩卻在打工的過程中發現了商機。

我們為什麼賺不到大錢?因為我們工作,只看到了工資啊!

這個小故事,讓我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原來,我們看不到商機,放棄思考,只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點工資上了。

一、我們每個月拿著固定工資,為什麼還一直窮?

那些創業的,自己做小生意的,每天都喊著賠了多少多少,卻依然樂此不疲地去折騰。而我們每個月拿著固定工資,卻像放在溫水裡煮著的青蛙,放棄了外面的世界。我們放棄思考,放棄冒險,固守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混吃等死。

我們為什麼賺不到大錢?因為我們工作,只看到了工資啊!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買買買,吃吃吃,然後等著月底發工資,填平一個月的各種支出。為了不餓肚子,為了不降低生活質量,我們不得不忍氣吞聲,幹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做著超出預期壓力的事情。我們失眠、焦慮、暴躁,卻不敢逃離。因為我們捨不得那份工資。

我們無限惡性迴圈著每天的日程,慢慢變得沒有激情,沒有期待。越來越麻木。當混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並沒有給自己帶來財務自由。反而是日益增加的支出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艱難。

我們為什麼賺不到大錢?因為我們工作,只看到了工資啊!

二、富人不為錢工作

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工作的時候,眼界太低,就巴巴地盯著那點工資了。但是,富人思維卻不是這樣的。

看看那些發展得好的名人。他們一開始的時候,就不是單純地為了一份工資工作。雖然前期的原始積累是需要去付出自己的時間和體力,但是,工作期間,更多地是在學習和成長,提高自己的認知和積累人脈。最後大部分都會出來創業。

我們為什麼賺不到大錢?因為我們工作,只看到了工資啊!

想要擺脫發工資-付賬單-等著下月發工資的惡性迴圈,就要想辦法跳出這個迴圈。

比如《富爸爸窮爸爸》中的那個小男孩,在富爸爸不再給他支付工資之後,他就不再把注意力只放在每天收到的那點報酬上。

他開始細心地觀察店裡的情況,注意到了從前沒有注意到的資源。於是,他利用店裡沒有賣出去的圖書,自己成立了一個小小閱覽室,並且還僱傭了一個女同學當僱員給他看店收錢。

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啊。我們所在的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那麼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裡面有沒有可供開發的商機?

我們為什麼賺不到大錢?因為我們工作,只看到了工資啊!

只要思路打開了,只要肯動腦筋,肯定是可以想到賺錢的辦法的。哪怕只是增加個副業,也是很好的開端,至少,我們開始擺脫那個只依賴工資生存的死迴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