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豬八戒在西行路上,是怎麼舒舒服服過日子的,他的處事手段可取否

《西遊記》原著中,豬八戒雖然是搞笑擔當,但卻深諳做人做事的道理。

第一,付出不多卻能突現自己的功勞。

在原著中,挑擔的工作一直是豬八戒負責。按理說作為一個神仙,擔山趕月都算是尋常。但在豬八戒嘴裡卻成了負擔體力活,總是吵著累了困了,該找個地方化齋投宿了。

唐僧把這話聽得多了,也就慢慢信上幾分,心裡覺得過意不去,便將豬八戒當心肝寶貝一樣疼愛。

豬八戒在西行路上,是怎麼舒舒服服過日子的,他的處事手段可取否

2在師兄弟產生矛盾時,總有意無意地迴護豬八戒,不讓孫行者欺負老實人。

對比一下任勞任怨的沙和尚,也是忙前忙後地跑了一路,最後只混了個金身羅漢。

反觀豬八戒受封淨壇使者菩薩時,心裡有些不滿意,還跟佛爺爺撒嬌,也想弄個佛噹噹。

如來佛祖豈是糊塗蛋,淨壇使者已經是特殊照顧,話裡話外都是要豬八戒知好歹,輕描淡寫地便把他懟了回去。

豬八戒在西行路上,是怎麼舒舒服服過日子的,他的處事手段可取否

第二,豬不戒懂得藏拙,舒舒服服地過自己的小日子。

在西行的路上,降妖除魔都是孫行者的工作,豬八戒和沙和尚完全是打醬油的角色,讓人覺得他倆是沒本事的貨色。

不過到了通天河的時候,行者突然說豬八戒竟有天罡數的變化。這廝簡直是不當人子,還推三阻四說練得不到家,只會變大樹、賴象,不願把自己置身險境。

三十六變雖然差了七十二變一半,但也算大神通,西天路快走了三分之一,也沒見豬八戒施展過。

在降妖除魔時,從不見八戒踴躍爭先,還時不常地倒車。

被妖怪抓了,等著孫悟空解救就是。這西行一路,除了風餐露宿有點不盡人意,其他的跟徒步旅行一樣快樂無邊。

豬八戒在西行路上,是怎麼舒舒服服過日子的,他的處事手段可取否

如果仔細想想,老豬的出身是相當高的,當年在天庭位居天蓬元帥,手下掌管著八萬天河水軍。

對比一下,託塔李天王領兵攻打花果山時,也就十萬天兵。

所以豬八戒如果沒有走後門的話,那肯定有點真本事,最起碼排兵佈陣得會點吧!

誰知下界投了豬胎後,主動降智,把自己打扮成草包,乖乖地跟在行者後面撿屁吃,舒舒服服走到西天混了個菩薩。

第三,能時刻提點領導,說明自己的重要性。

豬八戒在西行路上,是怎麼舒舒服服過日子的,他的處事手段可取否

俗話說過日子,過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缺了哪樣都會造成影響。豬八戒便深諳此理。

孫行者在取經路上的功勞夠大,但就算他渾身是塊鐵,又能打幾根釘。

這一大堆的家當,擔得有人挑,馬得有人放,師父病了得有人伺候,雖然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功勞不算大,但少了誰都不好運作。

於是豬八戒為了說明自己的重要性,時不常地把散夥的事提上一提,鞏固一下團隊話語權。

唐僧作為榮譽領導,除了打坐唸經,是幹啥啥不行,哭唧唧第一名,他可捨不得放跑任何一個人。

趕走行者兩次,也只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底線,最後不也和氣生財了嗎。

豬八戒在西行路上,是怎麼舒舒服服過日子的,他的處事手段可取否

而豬八戒就不一樣了,比孫行者會來事。嘴上說了散夥,緊接著便是表態明志,一刻不敢或忘菩薩大恩,誓要跟著師父一路西去,爬也要爬到西天。

你瞧瞧,這種欲揚先抑的處理手法,唐僧能不感動嗎,心裡一定把八戒看作是自己的豬寶寶,除去手段低哪哪都好。

第四,把自己放到弱者的地位,日子精打細算。

在烏雞國除妖時,孫行者哄八戒去御花園偷寶貝,豬八戒說偷了寶貝,降了妖怪,卻不耐煩小家罕氣地分髒,我就要了。

行者問他要寶貝做什麼,老豬回答:我身子夯劣,言語粗俗,不如你們乖巧能言,能化得出齋來,如果有一天到了那無濟無生處,可以拿寶貝換齋飯吃。

你瞧瞧,豬八戒這邏輯思維,把自己說成弱勢群體,好處一個人全佔了,可看不出半點夯劣的樣子。

豬八戒在西行路上,是怎麼舒舒服服過日子的,他的處事手段可取否

到陀羅莊時,妖精飛沙走石,八戒戰戰兢兢把嘴拱開土,埋地下當鴕鳥。等弄清是沒化形的蛇妖時,又要沙僧護持師父,自己上前幫打,不教猴子獨佔頭功,領了第一鍾酒。

你再瞧瞧,八戒的小心思,小算盤打得多精細。

於是乎,在師徒四人西行過程中,豬八戒是最舒服的那一個,用不著像行者一樣頭上頂個緊箍,還要上天入地鞠躬盡瘁。

也不像沙僧,一路上沒有存在感,最後只混個羅漢。

豬八戒一般都是站個中間位,衝鋒陷陣的是孫悟空,被切後排的是唐三藏,美滋滋混了十萬八千里,最後推了水晶,順利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