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還沒上高中的家長們,你的育兒觀念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了嗎?

有這麼一個家庭,孩子一出生,媽媽就全職在家帶孩子。三歲以前,那孩子成長得非常健康,在一眾孩子中顯得又機靈,又活波,真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媽媽雖然累,但很開心。從這個時候起,父母就開始規劃孩子的未來了,一路將孩子送進當地最好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想讓孩子沿著這條路,一直走進大學。可小學三年級起,孩子便表現出對學習不感興趣,總喜歡玩遊戲,即使自己不得玩,看別人玩也很高興。父母一面耐心開導,一面將他送到輔導班學習,這樣一路拖著拽著,總算是小學畢業了。小學畢業後,父母為了讓他遠離電腦,將他送到一所寄宿學校學習,想著學校嚴格的作息時間和規章制度,可能會改變孩子。他們一直覺得孩子會開竅,會迎頭趕上的…但事與願違,到了初三,這個孩子直接就不願上學了。到了這個時候,有老師跟他父母說,孩子對書本知識不感興趣,但喜歡實際操作,讓他們跟孩子達成一致,初中畢業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去讀職高或技校,可他父母怎麼都不能接受這個建議,他們仍然希望孩子進入普通高中,然後進大學學習,花再多的錢他們都願意。

現在,像上面這個孩子的父母有很多。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高考入學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大學校園,圓了多少學子,多少父母的大學夢。也正是這種現象,逐漸讓千萬家長形成了統一的育兒觀念,孩子的成長線就是: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好像只有按照這個模式進行,家長的人生才算圓滿,孩子的人生也才有未來。

孩子還沒上高中的家長們,你的育兒觀念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了嗎?

20幾年的高校擴招,數以億計的大學畢業生走入社會,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就業難就是最突出的問題,XX大學畢業生賣豬肉,XX大學學霸收廢品等等新聞層出不窮。而最能反映就業難的就是公務員考試,有的一個崗位幾千人報考,幾百人報考一個崗位已經算好的了,最冷門的崗位也有幾十人報考,這就是最典型的內卷(“內卷”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

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834萬,在國家將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保障群體,實施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聯合相關部門出臺加強就業見習,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幫扶等政策措施後,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這一數字包含實習、見習人數在內,最終真正實現就業的恐怕要少很多。就算90%都就業了,那剩下的也還有近百萬人沒有找到工作。而另一方面,卻是用工難,中小企業用工缺口大,一線工人用工缺口大,企業技術工人短缺等等問題突出。怎麼解決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一方面是企業工人短缺的問題?當然是進行教育改革,只有透過教育改革,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才能解決這種矛盾。

孩子還沒上高中的家長們,你的育兒觀念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了嗎?

現在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已經出臺,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改革後,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實行五五分流,50%的初中畢業生進入普通高中學習,50%的畢業生進入職高或中等專業技術學校進行專業技術培養,這是第一次分流。高中畢業,按現在的高考升學率75%計算,每年還有25%的學生要被分流到高職院校或就業。照這些比例計算一下,最終每年能進入高等院校的學生就是50%中的75%,即37。5%。也就是說,今後每年只有37。5%的孩子能夠進入大學學習了。當然,一次,二次被分流到職業教育方面的孩子,也是有拿到本科畢業證的機會的,只是拿到的是高等職業院校的文憑。現在的春季高考以後就變成高職院校的招生考試了,招收往屆普通高中畢業生和職高、中技畢業生。

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時代脈搏,及時調整育兒觀念,做好孩子的定位,尤其現在孩子已經在讀初中,小學的家長們,留給你們思考孩子人生的時間不多了,一定要客觀的衡量一下自己家孩子的綜合情況,看看孩子在不在前面那37。5%之內,在就不管用頭拱還是用腳推都把他送進大學校門;如果不在那37。5%之內,也不要沮喪,根據孩子的條件,挑選合適的專業,送孩子走上技能改變人生的道路,依然能夠成就精彩人生。總之,家長要看清形勢,理性定位孩子的未來,不要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孩子的家長,執念於考大學,弄得孩子家長都受傷。

改革已經開始,既然必須選擇。那就早做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