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臨渙老茶館為何能六百年經久不衰

臨渙老茶館為何能六百年經久不衰

趙汗青

·劉欣華

臨渙,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南部。春秋時屬宋國,秦時置銍縣,南朝梁置臨渙郡,北齊為臨渙縣,元至元二年(

1336

年)廢縣。今為鎮。臨渙古城址呈正方形,每邊長達

1300

米。東、西、北三面城牆儲存基本完好。其南城牆外又有一小城遺址,每邊長約百餘米。該城建於漢,隋、唐時又有維修、加固該城址至今遺蹟清楚,城牆高大,其中北牆平均高度達

7

米以上。城址內現存的文昌宮(原名昌帝廟),為中共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

臨渙茶館蘊涵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和鮮明特點。臨渙老茶館的最大特點是以家為店。臨渙集鎮坐落在澮河北岸,老茶館大都近水臨街,多依家舍而設。臨渙的獨特泉水最宜沏茶。臨渙城下四大古泉各具特色,它們是回龍泉、金珠泉、飲馬泉和龍鬚泉,四泉沿澮河之水

“┗”形排開。臨渙得天獨厚的古泉資源,是臨渙茶館名揚四方的一大優勢。臨渙茶館的茶有著鮮明的特色和唯一性,臨渙當地不產茶,而是專門取自兩百里以外的六安的茶梗,臨渙人把這種低廉的茶梗叫做紅茶棒。說來也怪,在六安本地很少有人用這種棒棒茶,在其他地方用棒棒茶的幾乎沒有。最令人驚異的是,這種茶梗經臨渙泉水的沏泡,霧氣結頂,色豔味香,入口綿甜,回味無窮。但是一旦將這種茶梗帶出臨渙,用其他地方的水沏泡,永遠不可能有這麼好的味道、舒適的感覺和奇特的功效。很明顯,六安的棒棒茶與臨渙的古泉水達到了不可代替的完美結合。常飲這種棒棒茶,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另外還有解酒的功能。臨渙棒棒茶的另一個特點是多飲不撐腹,無論喝多少,都不會有撐脹的感覺。飯前飲之能增進食慾,飯後飲之能幫助消化,閒暇飲之可舒神清心,勞累後飲之能解疲提神,常年飲之能延年益壽,一時飲之能充飢解渴。

臨煥人的飲茶習俗,據《通志載記》記載,始於明代,迄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臨渙集上現有二十家茶館

茶座三百餘張

茶壺六百餘把

早晨五點開張

晚上十點後熄爐。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

茶館生機盎然地升生存在現代文明裡。歷史上,臨渙便利的水路交通把臨渙茶館推到了一個重要發展時期。臨渙由於有泡河和澮河兩條河流穿境而過,佔盡了水利交通之便。兩河在臨渙南端會合,下游入淮河,進入長江;唐代澮河上游挖掘鴻溝直通東京汴梁。明、清時期,澮河上游可達河南省商丘,泡河上游可達河南省民權縣王六口。豫、皖、蘇、浙四省的船隻都可由澮河和泡河進入臨渙地區,臨渙與周邊的經濟文化交流非常便捷和頻繁,因此成為遠近有名的古代名城。明清時期澮河中往來船隻十分眾多,停泊在臨渙碼頭橋東西兩邊等待裝卸貨物的船隻每日不下

100

艘,最大木船載量為

10

噸。臨渙當地專門依靠水運生活的船隻

24

戶,具有大小木船

182

只。過去,臨渙由於地處蘇、魯、豫、皖貿易往來的交通要埠,這裡逐漸成為過往商賈休閒的重要場所。 四面八方的客商聚集在一起,品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樣當地的人們也逐漸養成了喝茶的習慣,並一直延續了下來。

茶館是臨渙這一特定區域鄉土文化的載體,它濃縮著一方百姓的精神,標誌著一方百姓的生活風格,凸顯著一個相對獨立人群的價值。茶館蘊涵的茶飲文化,是基於農民對健康長壽最樸實的追求;茶館蘊涵的的娛樂文化,是農閒時光和晚年餘生最基本的精神滿足;茶館蘊涵的社會功能,是農民勞作以外自身價值的又一種真實體現。臨渙茶館的所有文化形態,幾乎都是這一區域文化的典型表現。在臨渙,不管時光流轉,不管社會變遷,不管政府更迭,不管人事代謝,鄉土觀念和親情觀念早已化成深深的情結,植根於茶客的骨髓之中。

現存的臨渙老茶館多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青磚粉牆、重梁飛椽、小樣黛瓦。在大梁的內側下面置一拱梁,與大梁的走向並行,穿過牆壁,伸出牆外。內側用一圓柱形立柱撐住主樑。伸出牆外的部分,下有馬腿作為撐柱,撐柱的上端連線拱梁,下端插入牆體。為穩固起見,有的在馬腿下邊的前面伸入牆體的平面放一木板作為支點,叫做穩梁板,外側拱樑子上面為出廈和擋風板。臨渙茶館的門面簡陋陳樸,有舊式的三開或多開門頁,褐色、厚重的木板門

古舊的銅門環

精細的透窗雕欞

剛勁的黃舊橫樑。室內經年煙熏火燎,黑乎乎的。房舍內的地面凹凸不平,鄉土氣很濃。

臨渙茶館是高談闊論的好去處。臨渙人愛進茶館,是因為臨渙人喜歡

“擺龍門陣”。什麼話題都有,涉及時事、社會、文學、藝術、哲學等。有的茶客默不作聲,只在一旁靜靜地聽著。茶客們在這裡可以一邊品飲棒棒紅茶,一邊海闊天空,談笑風生,無拘無束,實為人生至樂。茶館是較勁競技的好去處。解放後的茶館還增加了打牌、下棋、搓麻將、讀書看報、賞花遛鳥等活動。茶館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有人說”戲曲是用茶水澆灌起來的一門藝術”。下茶館的人可以邊飲茶,邊欣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曲藝節目。最常見的是評書、大鼓書、墜子。時常也有蓮花嘮子、清音、金錢板等客串。茶館是接客待友的好去處。小鎮民居狹窄,親友來訪,無法在家中接待,往往起身招呼親友:“走,茶館吃茶去。”茶館是洽談生意的好去處。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館當做結交聚會的好去處。茶館因而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商人在茶館隔著袖子互掰手指頭,扭捏比劃,論質討價,發出的聲音或震耳欲聾,或低聲細語。幾盅紅茶,也就促成了一筆生意。

茶館還是調解糾紛的好去處。從某種意義上講,茶館就是一個

“民事法庭”。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我國法制的不斷健全,到茶館去理論的人逐漸減少,但這種習慣依然儲存至今。茶館是議事決策的好去處。若家有婚喪嫁娶、置辦家業的大事,常邀幾位老兄弟到茶館裡一聚。一壺老茶,一捧瓜籽兒,私私竊竊的就把事情商量妥了。茶館是江湖救急的好去處。在過去,個別生活無著的人,實在走投無路了,到茶館去求救,往往都會得到茶館主人或茶客的資助。

臨渙的茶文化,全國多家報社對臨渙的茶文化進行過專門報道,人民日報海外版也連篇報道。中央電視臺等多家電臺進行過專門採訪和詳細報道

,甚

至吸引了世界許多各國攝影家紛紛來臨渙攝影採訪

。當地協會

把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定為

“棒棒茶”節,舉行盛大的慶祝和文化展示活動。

臨渙茶館作為臨渙茶文化裡重要的一部分,其立足點和吸引人的是其文化底蘊和內涵,失去這一內涵,茶館也就失去了特色和本色,失去了格調與情趣,也就失去了其生命的活力。茶館最終得以倖存並仍然是這個城鎮日常生活中最活躍的部分,充分顯示了它的特色與本色和極其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在重複的形式中才顯出它的堅韌。

有詩人贊曰:

茶客盈門樂未央,淥泉細煮味飄香

雲開絕壑調悠揚。陳盞湮紋煙燎灶

雕欞缺角霧飛窗,新知舊雨晚秋長。

臨渙老茶綰,是一個裝滿了

600

年曆史的活化石。

參考文獻

濉溪縣誌

作者

: 濉溪縣地方誌編簒委員會

出版社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

: 1989

臨渙史話

作者

: 政協濉溪縣文史委員會編

出版社

: 政協濉溪縣文史委員會

出版時間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