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一個

心理學家透過調查表明:孩子的出生順序,大部分決定了孩子的孝順值,往往家裡最孝順的子女,都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一個。

家庭只要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父母就會有偏心的表現,比如將好吃的都留給自己最喜歡的孩子,好玩的、好看的新衣服也都首先給他們買。

因為父母的偏心,其他孩子的心理會出現非常大的落差和不公平。

就在最近我接到了一個讀者的私信,私信中說出了他的困惑:他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是自己,一個是自己的弟弟。

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一個

可是父母很偏心,將所有好東西都留給弟弟,弟弟好吃懶做,有很多缺點,而自己對他們百依百順,盡心盡力照顧家裡,可父母卻視而不見,對自己的態度絲毫沒有改變。

為此,他內心變得很失落,感到非常不公平,他想不通為什麼父母會這樣對自己,他很鬱悶,想不通所以想要求得幫助。

在多個孩子的家庭,往往最大的那個孩子會“被迫經營”,承擔起“長兄為父”,照顧家裡的其他孩子的責任。

這個問題就很好地從這位讀者的身上體現出來了。在我看來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解釋。

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一個

投入的精力越多,就越會在乎其發展

心理學認為,人在某一件事情上或某一個人身上投入得越多,就會越在乎發展或成長,就跟這位讀者的父母一樣。

因為他們在小兒子身上投入了太多的愛和精力,所以想小兒子變得越來越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一旦小兒子有任何需求,父母就會立刻滿足。

因為太在意自己的小兒子,漸漸就會被小兒子的行為影響。

這個規律就像是炒股,一隻股票砸下去了自己所有的錢,期望就會變得非常大,就算是這支股票在不停虧損,人也會存在僥倖心理,期望著它能夠漲回去,甚至賺大錢。

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一個

乖巧懂事的兒子不需要父母操心就能夠很好地成長,所以父母對這個兒子的關心就會減少。

但好吃懶做的弟弟對父母來說,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愛,他沒有自己賺錢和獨立的能力,始終會被父母記掛在心。

家裡最孝順的子女,通常都沒有時間陪伴在父母身邊

能夠獨立賺錢的子女,對父母孝順的子女,往往在父母眼中是很能幹的人。

透過努力打拼,所以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成績,在經濟上獲得豐厚的基礎,對父母既有孝心還有責任心,每次對父母都很大方,會提供很多物質資助。

不過,因為在外打拼事業,通常距離父母都很遠,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父母清楚他們的孝心,但由於缺少陪伴,所以無法填補父母內心的孤獨和空虛。

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一個

相反地,家中能力一般,不怎麼會賺錢,好吃懶做的兄弟姐妹們,因為能長期陪伴在父母身邊,就算是沒有幫助父母做很多有用的事,卻給了父母精神和日常生活的陪伴。

所以,父母對沒有能力的子女們會比有能力賺錢的子女們更加關心。

人的內心通常都具有“補償心理”,就像是長期在外打拼的子女,因為有了足夠的經濟能力、內心愧疚,覺得沒有時間陪伴父母,所以會用各種物質關心父母。

他們透過這種孝順行為,去彌補無法陪伴父母的時間。那些陪伴父母多的、沒有能力賺錢的孩子,常常會在父母面前展現出自己的好,實際上可能是想要達到某種目的。

因此,那些真正用實際行動、用最好的物質基礎去關心父母的子女,由於缺乏精神陪伴讓父母對自己的情感變得淡漠,這就是人的本性。

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一個

尤其是老人,他們對所有子女都帶著一份最無私的愛,同樣也會因為一些原因,在對待子女時出現愛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