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娃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背後原因太暖心,看完不忍再拒絕娃

媽媽白天帶娃,實在很累了。可是,有的寶寶一到晚上,卻更加的黏人,只要媽媽親自哄,只求媽媽的抱,誰代替都不要。哪怕媽媽都累到筋疲力盡了,寶寶也是不依不饒。

娃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背後原因太暖心,看完不忍再拒絕娃

於是,媽媽只能硬著頭皮,拖著疲憊的身體,給孩子唱著歌謠“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心裡卻在琢磨著,這孩子為什麼一到晚上就如此的黏人?

白天誰哄都行,晚上卻只有媽媽才可以

麗姐生了二胎,一個人照顧不過來,就聘了保姆。這樣,麗姐就能上班帶娃兩不誤了,相對輕鬆一些。開始時,大寶還算懂事,由保姆晚上哄睡。但是,二寶卻不行,一到了晚上,非黏著媽媽求抱,逼著媽媽給他講故事哄睡。有時候,二寶精神頭足了,還會拽著媽媽玩遊戲,一瘋起來就沒完。

娃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背後原因太暖心,看完不忍再拒絕娃

時間久了,大寶也跟著起鬨,會在晚上求媽媽抱,格外黏著媽媽。媽媽問大寶,怎麼了?大寶卻說:“跟弟弟學的,弟弟就這樣。”

麗姐覺得,自己被這兩個小調皮,黏得都沒精力工作了,一到晚上,媽媽的負擔實在太重了。

那孩子晚上格外黏媽媽,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原因呢?

1本能反應,這是一種先天的依戀

白天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可以玩玩具,可以由保姆或親人帶。這時候,孩子不會太想念媽媽,即使偶爾有些想,大人稍微一鬨就好了。可是,到了晚上就不一樣了,晚上的黑夜很容易讓寶寶想起來,

曾在媽媽肚子裡時

,那種漆黑的氛圍。

娃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背後原因太暖心,看完不忍再拒絕娃

孩子缺少安全感,會有一種本能的衝動,

渴望依戀媽媽

。孩子想聽媽媽的聲音,期待跟媽媽黏在一起,獲得一種肌膚滿足,得到精神上的安撫。

當孩子看見媽媽的面孔,聽見媽媽熟悉的聲音,觸碰到媽媽的肌膚時,孩子自然就舒心又快樂了。不過,這種不可告人的初衷,孩子自己也講不出來,沒法告訴媽媽,只能靠媽媽自己悟了。

2信任媽媽,需要獲得安全感

國外教育專家指出,一兩歲的孩子對父母最依賴。小孩子在1歲前,最信任的人,大概就是媽媽了。媽媽跟孩子的關係,就是孩

子小世界裡最親密的關係

。雖然,在白天時,孩子可能會甘心被別人帶著護著,但一到了晚上,孩子還是會更親近媽媽一些。

娃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背後原因太暖心,看完不忍再拒絕娃

孩子從媽媽這裡得到的,是別人給不了的感覺。孩子在小時候,很可能一天晚上都不樂意遠離媽媽。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一到了晚上時,很黏著媽媽,媽媽就該及時迴應孩子,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只要不耽誤倆人的睡覺休息,媽媽讓孩子感受到足夠多的重視,讓孩子體會到被關愛,孩子就會更有幸福體驗。

娃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背後原因太暖心,看完不忍再拒絕娃

等孩子長大後,上了幼兒園、小學,一點點的改變,孩子就不會再在晚上黏媽媽了。如果孩子大一些後,仍然黏著媽媽,媽媽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幫孩子做好分離情緒管理。

孩子晚上黏媽媽,分離情緒靠這樣解決:

孩子黏著媽媽,媽媽晚上很累,又想盡快抽身安頓好娃,這就容易導致小孩子不滿足,心裡不舒服。孩子可能會不開心,鬱悶生氣,甚至會很難過,睡不好覺。

娃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背後原因太暖心,看完不忍再拒絕娃

當孩子出現這種分離情緒,甚至陷入分離焦慮時,媽媽可以嘗試一下,按下面的方法來幫孩子解決下。

一。注意孩子的年齡段

在2歲前,孩子還不知道“客體永恆性”,不理解眼前消失的人和事物,只是暫時性地離開了。因此,在這個階段裡,媽媽只能盡力安撫孩子的不良情緒。比如,在孩子睡著後再離開,平時晚上孩子需要媽媽時,媽媽盡力及時出現,給足孩子安全感。

娃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背後原因太暖心,看完不忍再拒絕娃

當孩子大一些後,明白了“客體永恆性”之後,孩子就能夠理解,原來媽媽只是暫時離開。即便晚上不黏著媽媽,媽媽也不會消失不見了。大些的孩子,相對都不會過度依戀媽媽,媽媽就可以歇口氣了。

二。採用陌生情境法

媽媽可以嘗試著跟孩子短暫性分離,然後再跟孩子重新聚合。比如,媽媽可以帶娃去奶奶家裡,然後藉口離開,單獨留孩子在不太熟悉的環境裡。過幾天之後,再把孩子接回來,進行情緒上的安撫。

娃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背後原因太暖心,看完不忍再拒絕娃

大概有幾次這樣的體驗,小孩子對陌生人和環境,就不會那麼焦慮了,不會像過去那般黏媽媽了。孩子會明白,媽媽仍然會回到自己身邊,從而擁有克服分離情緒的能力。

互動話題

:您家孩子多大了?晚上是不是也很黏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