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美學,是文情。人一生下來便有人情,然後物情,繼之文情,審美也就是文情。

人生在世。無非情理二字,一個娃,開始有人情,然後物情,繼之文情,文情是由自然形成的各種藝術的感受培育起來的共情,因為還不識字嘛!但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往後文字及各種符號疊加起來的知識就是理。它是建築在這個上面的。如果沒有文情,就是文脈的根斷了,沒有自己的心了,交流不起來,只能跟著,很不自然,也就是不自由,因為要注意接上"先進“潮流嘛!最後,文脈的連續是一種偉大的親和力和道德力量!

所以美學是人類文明的起因!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攝影高彥波

人什麼時候開始有美的認知

兒童審美的心理特徵摘要:兒童由於在心理、生理及社會閱歷、生活經驗和文學素養等方面的限制,決定了他們在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審美活動時的不同於成人的特殊心理特徵。本文試從接受的階段性、感知的直觀性、 “自我中心的思維” 、想象的活躍、感情的強烈五個方面對兒童審美的心理特徵做初步的探討。關鍵詞:階段性 直觀性 “自我中心” 想象 感情審美是一個人在欣賞文藝作品時,由藝術的美所引起的心理或情感上的波動, “具有情感(不是快感)和想象力是審美的根本條件。 ”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作者馮德祥

什麼是美學:

1、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物件,研究美、醜、崇高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2、美學之父是德國理性主義者鮑姆嘉通。專門研究感性認識。

3、藝術起源五大學說:模仿說(赫拉克利特、亞里士多德)遊戲說(席勒、斯賓塞)表現說(克羅齊、伯格森)巫術說(愛德華·泰勒、詹·弗雷澤)勞動說(馬克思、恩格斯)。

4、美學的本質是:是自由創造的形象體現,是人在社會實踐中的自由創造。沒有自由創造也就沒有美:。形式美的法則:單純齊一、對稱均衡、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多樣統一。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藝術中各種形式因素(色彩、線條、形體、聲音)及其有規律的組合所具有的美。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李靜畫,馮德祥題詩

5、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篇》。

6、黑格爾對美的本質的探討: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在理念的運動中把握了理性與感性的統一,是對理性派和經驗派兩大美學思潮在當時最辯證的綜合,從對理念的把握上揭示了必然和自由的統一,從而確立了美是必然和自由、主體與客體、認識和實踐的統一。

7、車爾尼雪夫斯基關於美的本質的見解:他認為美在生活,一方面美符合生活常識,一方面卻又不符合辯證法。凡是有利於生活的,能夠顯示生活的就是美的,認為美的屬性正是生活的屬性,從而首次明確地把生活中的美當成美學研究的主要物件,這對於後來唯物主義美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8、結合善分析中國美學史上對美的本質的探討:孔子、孟子、荀子。

9、在中國美學史上結合藝術探索美的途徑,可從三方面來看:從主客觀關係研究美;從內容與形式上研究美;從風格上研究美。

10、美的本質和人的本質是什麼關係:美作為人類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種屬性,上是一種關係屬性,結合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理解(一是勞動或實踐是人的本質二是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可以總結出二者本質都是源於認識實踐都是在關係中被認識或者是存在著的以及在被需要的時候其屬性方才體現出來是一種非物質性的客觀存在。可闡釋美和人本質的關係。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作者馮德祥

11、真?善?真善美的聯絡與區別:

自由創造是合目的性與規律性的統一,合規律性是真,即客觀世界是自身的變化、發展規律;合目的性是善,及合乎功利性。

美的產生在人的實踐中,以對真的認識和掌握為前提,人的自由創造必須依靠對客觀的必然性認識才能進行,改造自然和社會要符合其發展規律和必然性,否則,自由創造無法進行,美也就無從產生。

美與真的區別在於:真是客觀規律本身,美是透過實踐,真是求知的物件,引起人去追求真理,瞭解客觀世界本身的內在聯絡,美卻是欣賞的物件;美以善為前提。

12、美善區別表現為三點:與功利的關係不同,美與功利始終間接關係,功利潛伏在形象中,善則與功利直接聯絡。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不同,善有形式,但不講求形式,人主要透過概念去揭示其性質,而美則在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基礎上,注重形式;善是意志活動的表現,美是觀賞的物件,能喚起情感的喜悅。總之,美離不開真和善,但又不同,只有人掌握了客觀世界的規律,並運用於實踐,達到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實現了善,並表現為生動的形象才有美的存在。

13、美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說實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美產生於勞動,美的事物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它直接呈現於物件的感性形式,凝結著人的勞動和創造。這成為人的智慧、靈巧與力量的標誌,因此能喚起人們的喜悅而成為美的事物,所以說美產生於勞動。人類的勞動生產實踐首先是為了滿足物質生活的實用需要冒充打製石器到磨製石器,不是為了美,而為了實用。因此它們實用而且又體現人的創造,人們才喜歡這些,這才有了美的性質。在工具造型上的每一個新的進展,不但體現了實用效能的提高,也是創造與智慧的發展,在實踐的基礎上才逐漸分化出滿足審美的裝飾品,所以說使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作者馮德祥

14、美教的作用:有利於陶冶人的情操;有利於促進心理結構的“內化”;有利於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培養新型人才;美育的社會功能在於全面培養人,它是從塑造美的心靈著手,使個體成為一種立體。因此,美育著眼的是整個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發展,所以,美育能從更高的角度體現人的本質要求和理想。

15、社會美直接體現了人的自由創造,是人為的產品,即是人的創造,亦是人的智慧結晶。

16、然美的概念:自然美在於自然事物本身,是其固有的屬性。具有審美價值的客觀自然界中自然事物或現象本身之美,是自然界原有的感性形式引起的美感。自然事物的美,形態多樣,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產生和不斷豐富的,它具有與美的其它形態不同的特徵。

7、自然美的各種現象及其根源:

作為人的生活環境而出現,或者是為人們提供生活資料的來源

未經勞動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實踐的聯絡有一個重要的中間環節,就是形式美的問題

自然美的某些特徵還可以與人的性格品質相似

18、藝術美的概念以及與生活的聯絡:藝術美是藝術作品的美,是藝術家對生活和自然中審美特徵的能動反映,是藝術家在物件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種形式。

19、意境?傳神?怎麼理解意境中情與景的關係:意境是情景交融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美的境界。傳神是指透過任務的外部特徵表現內在精神,把物件的本質特徵與藝術家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體現藝術家的創造是種美的境界。意境中情與景的關係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具體表現為情景交融。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攝影:高彥波 作品東方紅,曾經獲獎作品

美是一種生活方式

現代人每一個都在拼命地追求物質方面,忙到沒有時間去感知周遭的事物,不再關注花謝花開,鳥叫歡鬧……生活中,一頓精心準備的晚餐,一束鮮花,甚至是一個小小的塗鴉,都能讓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可以忙碌,但卻不能少了美的點綴,只要用心,便能發現生活之美。高階的審美是優秀涵養的外在表現,不同的文化意味著不同的眼界、格局和機會!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作者介紹

「生活美學」美學知識普及,人生處處有美學

馮德祥

,1953年生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年青時就酷愛文學創作,並發表過很多文學作品,而且涉獵頗廣,對中國畫、西畫、文學創作、美學方面理論研究均有一定造詣,尤其書法及繪畫功底紮實,能夠表現多種語境與題材。

繪畫師從多位大師的指教,書協秘書長及歐陽中石老師、大寫意畫家陳碩石,劉冠廷,白石先生後人及孫菊生和山水畫家周元亮等。後因工作關係放筆三十年,近年來退休又重新拾筆,堅持“取法傳統,外師造化”的創作理念,經過長期藝術實踐,提出了“真性情、善表意、美與共”三位一體的做人為藝主張。

現為文化旅遊部中國文化研究會會員,北京中國書畫協會會員。

2019年至2020年積極弘揚民族文化,在2021年4月經參展活動被國禮藝術家官網推薦具有“當代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