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高頻考點】成敗歸因理論

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的是海德,他曾指出人們會把行為歸結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小編根據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整理了成敗歸因理論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廣大考生備考有所幫助。

內部原因是存在於行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興趣、態度、性格等等;

外部原因是指行為者周圍環境中的因素,如任務的難度、外部的獎賞與懲罰、運氣等等。後來羅伯特對該理論進行了發展,提出了指控點概念,把個體分為“內控型”和“外控型”。

後來,美國心理學家維納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

圖片

一般而言,學生通常將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歸因於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等四個因素,而較少歸因於身心狀態或外界環境。當然,學生最終將自己的成敗歸因於什麼因素,是受到下列多種變數影響的:

1、他人操作的有關資訊,即個體根據別人的行為結果的有關資訊來解釋自己的行為結果的而原因。

2、先去的觀念或因果圖式,即個體以往的經驗或行為結果的歷史。

3、自我知覺,即個體對自己的能力的看法。

歸因理論有助於瞭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係;有助於根據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推斷個體的心理特徵;有助於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行為。教師根據學生的自我歸因可預測其此後的學習動機;學生自我歸因未必正確,但是很重要;教師的反饋是影響學生歸因的重要因素。

以上就是成敗歸因理論的整理,考生可以通過歷年真題和題庫鞏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