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化身賊人與奴隸,轉頭變成“萬戶侯”,漫聊中國歷史中的柑橘趣談

這一次把柑橘拿來當主角,並得是講解它的生物學特性,更不會說它的栽培史,而是借柑橘看中國歷史之文化。柑橘本來是一種果品,但被古人轉彎抹角地一說,便被當做一個“賊”,時而又被當做一個“侯”、一個“奴”,或又是一個“員外郎”等等。走進柑橘,你會發現它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中國歷史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

化身賊人與奴隸,轉頭變成“萬戶侯”,漫聊中國歷史中的柑橘趣談

同種兄弟,柑橘不分

橘和柑是同一個屬種兄弟,還有柚果,它是老大。明代有人說:“閩省有袖大如瓜。”總之,柚果大柑橘小,容易識別。但柑、橘形貌長相,大小相近,果味相似,人們就不大過細地去分辨它們了。比如,發生在唐明皇時的一段佳話便是這樣。開元末年,唐明皇在蓬萊宮種上江陵進獻來的“乳柑”,到了天寶十年,結了一百五十個柑果。

唐明皇聞到一股芳香,又嚐到這果汁的美味,便高興地對大臣發表一通議論,說:“我聽說過:江南之橘,江北為枳,你們看看,這是來自南方的種子,卻在長安城裡開花結果,果汁和南方進貢來的沒有什麼兩樣,這哪有橘化為枳的事呢?”說完,便把柑果賜給大臣,一人一個。大臣立即聯名寫了奏章,上表感恩拜賀。在這裡,明明說種的是“乳柑”,但唐明皇卻與“江南之橘”混為談,可見,古人說橘,一般是柑、橘不分的。

化身賊人與奴隸,轉頭變成“萬戶侯”,漫聊中國歷史中的柑橘趣談

象徵太平的吉祥之物

古人認為,柑橘還是一種吉祥之物,封建官僚用它為封建王朝粉飾太平。東晉時候,有個鎮西將軍庾亮,他家裡的一棵橘樹,一個果蒂上一連結著十二個橘果,便認為這是“嘉果”兆“祥瑞”。他就採下這些橘果鄭重其事地奉獻給皇帝,大臣們上朝祝賀,說這是太平盛世的象徵。

其實,東晉一代不僅南北之間戰爭很多,而且東晉內部紛爭,一直沒有停息過,談不上什麼盛世。梁朝時候,正當降將侯景在南方作亂,亂得當朝梁武帝都快要餓死了,據說大臣王僧辯家裡的橘樹出現了“一蒂二十五子”,碩果累累,大放異彩,群臣們相互祝賀,說這是“侯景之亂”快要被平定的“吉兆”。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既然如此,則唐明皇引種的南方“乳柑居然在北方開花結果,而且不發生“橘化為積”的事兒,那就更值得大臣們歌功頌德了。

化身賊人與奴隸,轉頭變成“萬戶侯”,漫聊中國歷史中的柑橘趣談

柑橘變“賊人”

所謂“橘化為枳”,是從古書上說的“橘逾準而北為”而來的。相傳春秋時齊國的宰相晏子有一天出使到楚國,楚王設宴招待,席間,只見楚國的土兵綁縛著一個人擁上堂來,報告說:“這是一個賊,齊國人。”楚王便對晏子說:“先生!難道貴國的百姓都學會做賊了?”晏子聽出這是在嘲諷他,卻仍然神態自若,慢條斯理地對楚王說:“我聽說過,生長在準南的橘,移植到準北,便變成枳,枳的樹葉與橘很相似,但果味完全不同,這是因為淮北的水土不同,使得物性也變了。

這位齊人,生長在風土良好的齊國是個好人,但來到楚國卻成了個賊,這不是楚國的風土使他的品性改變了嗎?”晏子說的“風土”,是指楚國社會的風俗和教化,他把“橘化為枳”的原因歸結到北的“水土”不好,用來說明“齊人在楚為賊”是受到楚國“風土”影響所造成的。晏子巧妙地把橘擬人化又轉了一個彎比做一個“賊”。

楚王說話,“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以一個齊人做“賊”,便對齊國作了全盤否定,這種看問題的思想方法很片面。晏子的回答,頗有道理。雖然橘是不可能變為枳的,但水果的生長要受到氣候、水土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因而,“橘化為枳”便被人們用來比喻在壞的環境影響下,人的品德也會變壞。因而古人談柑說橘的議論,有它深刻的含義。

化身賊人與奴隸,轉頭變成“萬戶侯”,漫聊中國歷史中的柑橘趣談

柑橘做“侯”

這段歷史故事原是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議論。他的議論很風趣,說“橘”要當“侯”,還要拉上馬、牛、羊等一起當“侯”。馬有四蹄,牛有兩角,羊有四足。此外,一個人也有十個手指。這就是司馬遷說的風趣話。那時候他看到不少人家都養了馬牛羊,就說:有的一戶人家就擁有“馬二百蹄(五十匹)”;或有“牛蹄角千(一百六十七頭牛、等於一千零二隻暗和角)”;或擁有“千足羊(二百五十隻)”。此外,也有一戶人家有“僮手千指(即有一百個奴隸)”。那麼,司馬遷說了這些幹什麼呢?他說的這些人家就是“侯”。

化身賊人與奴隸,轉頭變成“萬戶侯”,漫聊中國歷史中的柑橘趣談

因為他們擁有這些牲畜和奴隸的財富就等於一個“千戶侯”。這裡所謂的“侯”,便是西漢前期封給皇族和功臣的爵位。他們之中,又有所謂“食邑”千戶、萬戶的千戶侯、萬戶侯等的區別。千戶侯,便是統管一千戶的人口和土地,收取這一千戶的租稅,收來的租稅除了極少部分上貢中央朝廷外,大部分財富充作侯王的私產,據為己有。這也就叫“食邑千戶”。萬戶侯,便是統管、收取萬戶的租稅。因而,也可以說,一個千戶侯的財富,至少相當於擁有“馬二百蹄”,或擁有一百個奴隸的家族。

橘,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充當“侯”了。司馬遷記載,江陵等地方,有千樹橘的,“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即在長江沿岸,有好些人家都種有橘樹千株,他們的生活都像千戶侯那樣的富裕。後人有所謂“江陵千樹橘,當與千戶侯”,便是從這裡來的。同樣,有了這個千樹橘“侯”,也就擁有千棵慄、千棵棗、千棵獲、千畝漆、千畝桑麻、千畝竹那樣富有的千戶侯。司馬遷說的這些,正是我國二千年前西漢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反映,也是那時候一般地主佔有財富的情況。

化身賊人與奴隸,轉頭變成“萬戶侯”,漫聊中國歷史中的柑橘趣談

化身員外郎

柑橘果汁確實甜,但在唐人的口中,柑橘的聲譽並不好。有人把它和辣椒、蘿蔔、生薑相提並論。據說,唐人喜好用草木來標榜官職。那時監察百官的機構中,有所謂監察御史、殿中等官職。其中有監察御史裡行、殿中裡行等。“裡行”資歷短淺,御史官的品位較高。有人看到這些職官的作為,或者抓住某人為官的特點,就形容“裡行”是“合口椒”,“最有毒”。這大概是指他背地裡說話刻薄,出口傷人;形容“殿中”是“蘿蔔”,也有說是“生薑”,這大概是指他們說起話來,像蘿蔔、生薑那樣帶點辛辣味,但不傷人,形容“御史”是“脆梨”,這大概是指他們說話頗有分寸,聽起來像吃脆梨那樣爽口。

化身賊人與奴隸,轉頭變成“萬戶侯”,漫聊中國歷史中的柑橘趣談

唐人還說“員外為柑子”。員外,是指非正式任命的官員,額外的官員。舊時賣官賣爵公開,有財有勢的都可充當員外官、員外郎。“柑子”便是唐人稱員外的別名。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