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反對,一切用資料說話。

反對,一切用資料說話。

在當下,似乎一切都在開始做資料化管理。

一些資料化管理的課程,好像都在振臂高呼:資料,

比你更瞭解你自己。

企業內部管理也是,有不少管理者都相信:只要一切用資料說話,就能解決 99。9% 的管理難題。

真的是這樣嗎?

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我反對一切用資料說話。

提前說明下,以下說的所有內容,都是我個人主觀感受,非常個人,不是正確答案。

01

資料和人,本質上是兩種智慧。

資料的優勢,通俗來說是一個歸納總結的過程,

它獲得一萬個經驗點就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

而且這個結論往往是靠譜的,值得推敲的。

但人不一樣,人是演繹和聯想的過程,

就比如:人和資料,同時看牙籤這個物品。

人看到一根牙籤,就知道了全世界牙籤基本都長這樣,甚至還能透過牙籤想到一個人。

但資料不一樣,你不可能給資料一根牙籤,它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牙籤,你需要讓他看10,000根牙籤,它才能識別出來第10,001根牙籤。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管理者工作的重心,到底是人,還是由人所組成的組織,還是資料呢?

02

做個大膽的預測,以後大部分的管理者,都可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到底更應該相信公司的資料分析平臺分析出來的優秀人才推薦,還是由公司內部人才做的內推?

這個問題的背後,藏著另外一個問題:

做管理,到底是應該以事情為中心,還是以人為中心。

如果是以事情為中心,那麼應該把人當做工具人看待為佳,滿足基本的的素質要求,就可以入職,一切以解決問題為先,其他要素先放一放。

如果是以人為中心,那麼要看的東西就會很多,就比如一個人的:想象力、創新力、同理心、感召力等等能力要素;還有這個人進入團隊之後的融入與發揮。這些內容,資料分析基本都沒辦法告訴你答案。

那麼問題又來了,你覺得做管理,到底是應該以事情為中心,還是以人為中心呢?

03

換一個視角看這個問題。

我們在現實中,願意花時間去讀一本書,往往是自己喜歡這個選題方向,或者個人社交推薦來產生的。很少有人看書,不顧自己的喜好與需要,完全根據當年或者當月暢銷書排行榜,從第一到第十去看。

那不像是讀書,那更像是跟風。

但你也知道,其實自己喜歡的書或者個人社交推薦的書,就是很難用資料去說明的。

再舉一個例子:

絕大多數女生去相親,最看重的就三件事:

感覺、感覺、感覺。

這種感覺就是很難去形容和量化的。當然有人也會說,女孩子相親難道不應該看對方的車子、票子、房子什麼的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理論上,一位女生可以嫁給任何人,只要TA有錢就行。

難道,這個世界就要這樣執行嗎?

04

資料很有用,

有些遺憾的是,我們可能隨時都會忽視資料中的一些問題。

而這些問題,可能在某個瞬間,就是「致命」的。

比如說:

1、

資料都可以測出你身邊最頻繁交流的人是誰,但他們不可能捕捉到你心底對於那些一年才見 1 次的兒時玩伴的感情。因為資料往往只看數量,不看質量。

2、人們擅長講述交織了多重原因和多重背景的故事,而且還會帶上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但資料不能,資料只能按照一定的規律辦事。你給他一個版本,資料能寫出這個版本最佳的故事。但它講不出故事背後的故事。

3、資料會讓人變得更冷血,比如一家公司業績短期出現問題,資料可能會告訴你,最佳的手段到底是什麼?那就是裁員。但裁員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人們對此依然爭論不休,儘管資料像海浪一般湧來。

這就是我們可能每天都要去面對的問題。

05

人和資料,終究是有差別的。

資料可以幫助我們處理重複性,規律性、規則性、效率化的內容。

但更重要的事情,還是交給我們的大腦來處理吧,不要一切用資料說話了。

就好像王菲在《開到荼靡》裡唱的那樣:

每隻螞蟻,都有眼睛鼻子,它美不美麗,相差有沒有一毫米,有何關係?

對了,最後還是要說明一下,我並不是反對資料化,我也不是排斥資料化,這篇文章只是用另外一個視角來看一下資料化的問題,以及希望你可以知道,不是什麼都需要用資料說話的。

歡迎你在評論區聊聊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