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高頻考點】社會學習論

通常所說的社會學習論是指心理學界行為主義學派的大師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一個社會心理學基礎理論,這一理論源於行為主義學派的強化學習理論——即學習本質上說是受到積極強化、消極強化、無強化、懲罰的影響,而改變了行為的發生機率。小編根據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整理了社會學習論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廣大考生備考有所幫助。

1、社會認知學習理論把學習分為參與性學習和替代性學習。

參與性學習:透過實做並體驗行動後果而進行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在做中學。

替代性學習:也叫觀察學習,即透過觀察別人而進行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沒有外顯行為。

2、班杜拉以兒童的社會行為習得為研究物件,他認為觀察學習是人的學習的最重要的形式。

觀察學習指透過觀察並模仿他人而進行的學習。觀察學習分為注意、保持、再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注意:是觀察學習的起始環節,如果學習者對示範行為的重要特徵不予注意,或無正確的知覺,就無法進行學習。

保持:用言語和形象兩種形式把所獲得的資訊轉換成適當的表象儲存起來。

再現:把記憶中的表象轉換成行為,並根據反饋來調整行為以做出正確的反應

動機:再現示範行為後,學習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範行為還受到行為結果的影響。

3、在動機過程中,觀察者的模仿動機存在三種來源:外部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

直接強化:在社會認知理論中,直接強化的作用並不是增強行為,而是提供了資訊和誘因。觀察者對強化的期望影響了他注意榜樣行為,激勵他編碼並記住可以模仿的、有價值的行為。

替代性強化:觀察著因看到榜樣受強化而受到的強化。

自我強化:依賴於社會傳遞的結果。社會向個體傳遞某一行為標準,當個體的行為表現符合甚至超過這一標準時,他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獎勵。

4、在學校中存在著大量的觀察學習。

教師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本學科的熱愛以及對學生的熱情等將感染學生。

社會學習論是一種分析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教育理論,依據認知活動對外界影響有調節作用的觀點,闡明人怎樣在社會環境裡學習,從而形成和發展他的個性特徵。以上就是社會學習論相關知識點的整理,考生可以通過歷年真題和題庫鞏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