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至理名言:靜是修養,忍是耐力,容是格局,舍是得到

俗話說得好“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作為一個人,來到人世間走一遭,在度過一生時,至於要給世上留下個姓名,不能虛枉度過,而應該多做些有益於後代和社會的好事情,為自己留下個好名聲。那麼,如何為人處世才能有個好名聲呢?只要能夠充分理解這樣一句至理名言,就能夠幫助到我們。那就是:靜是修養,忍是耐力,容是格局,舍是得到。

至理名言:靜是修養,忍是耐力,容是格局,舍是得到

至理名言:靜是修養,忍是耐力,容是格局,舍是得到

“靜是修養”。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對於每一個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君不見那些有才能、有成就的人,總是喜歡獨處,基本上拒絕那些無意義和無價值的應酬嗎?這就是因為他們懂得讓自己安靜下來,獨自思考人生及事業問題,逐步提高自己的品行、道德、素質修養,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可見,在今天如此浮躁的社會現實生活中,如果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加強自身的修養,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何等的重要了。

至理名言:靜是修養,忍是耐力,容是格局,舍是得到

“忍是耐力”。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人的一生總是會遭遇到數也數不清的人和事,而且不盡人意的要佔到八九成,所以忍讓就在所難免了,而且也就是在不斷的忍讓之中,考驗了意志力,增強了忍耐力,提高了戰鬥力。其實,我們許多時候的暫時忍讓和隱忍,並不是單純地為了風平浪靜,而是為了將來大有用處的積水成淵。大家一定都有過深刻的體會,生活中能夠忍耐一時之氣的人,往往都是成大器受人尊敬和敬重的人。因為忍讓並非己弱,敬人會得人尊。

至理名言:靜是修養,忍是耐力,容是格局,舍是得到

“容是格局”。曾國藩有這樣一句名言:“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所謂“格局”說白了的話,就是一個人志向的大小、胸懷的寬窄和眼界的高低。真正高格局的人,定會在大事、原則性問題上注重和重視,而絕不會在那些爛人破事上,白白地去浪費時間。人們常說,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一點,站的角度要高一點,眼光要望得遠一點,千萬不能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糾纏不清和斤斤計較,否則就會顯得小肚雞腸,格局太低。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能包容有格局的人,應該是具有比海洋和天空更寬闊的胸懷的人。

“舍是得到”。李耳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天下萬事萬物,不可能為你一人一切都順心如意,只有懂得取捨的人,才能也才配擁有得更多。沒有付出,就沒有得到,什麼都捨不得放棄的人,最終也許什麼也收穫不到。“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雖然看是一句非常荒唐的話,但是道理確實如此。世間萬物皆是守恆的,有得者必有失,而有時捨得又是為了更好更多地得到。取捨之問,一念之差,正確把握,方為明智。其實,人的一生,活在人世間,最最珍貴的並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夠把握住的實實在在的幸福。大家以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