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殘疾人就真的只能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嗎?

殘疾人就真的只能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嗎?

爆款文成績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學院畢業,中國文學起點網簽約作家,今日頭條泛情感類的優秀創作者、青雲獎獲得者,頭條、百家10萬+爆文作者。

這些身份對於普通人來說興許並沒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畢竟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創作者“的時代裡,這樣的身份的確算不了什麼。

然而,倘若我告訴你這些身份都屬於一個曾經連獨自坐穩都很難做到的重度“腦癱女”的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是否因難以置信而產生質疑呢?

還是說會為此大加稱讚一番呢?

作為旁觀者來說,我想我會由衷地感到敬佩,並像大多數人那樣豎起大拇指對她說:“文斯,你真棒!你就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然而,讓人感到有一絲惋惜的是:我便是李文斯本人。

殘疾人就真的只能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嗎?

北京頤和園開心遊

30餘年前,我出生在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中。

父母都是當年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而後又被分配到各大國有企業裡的知識青年。

他們就像當年所有青年一樣相遇、相識、相戀於國有企業裡,之後便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過著平凡、普通、卻又很幸福的小日子。

倘若不是因為後來的企業改革失敗致使工廠倒閉的話,想必他們一生都會如同生產車間裡的流水線一般規律。

年少時的我曾很幼稚地認為他們那樣的生活方式太過於單調乏味,可如今想來我卻多麼希望他們一輩子都能過著那樣“單調乏味”,但卻很平靜的生活。

只可惜那樣的生活方式對於他們來說卻是非常短暫的,而這一切全都源於我的出生。

起初我的父母在婚後不久也如同他們的夥伴一般興高采烈等待著新生命的降生,可怎料一向身體不錯,且孕期檢查都很正常的母親在臨產時卻不幸遭遇了難產。

最終,我也因此在出生不久後,就被醫生診斷為患有“小兒腦性癱瘓”這一無法治癒的後遺症,這就意味著我將終生與“殘疾”相伴。

然而,在面對這樣如此致命般的打擊時,我年輕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被擊垮,更沒有一味沉浸在悲痛之中。

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選擇堅強地面對現實,並就此開啟了為我四處尋醫問藥的道路。

殘疾人就真的只能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嗎?

看病,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觀留影

在整個尋醫的路程中,我們北到佳木斯、南至廣東,那時我的父母不是把我抱在懷裡,便是把我背在背上,就這樣在十餘年的時間裡,我們歷經嚴寒酷暑,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我永遠無法忘記當母親發現佳木斯的治療對我起不到任何實質性作用時,獨自一人在冰天雪地裡揹著我大半夜到火車站買票的情景,只顧著排隊的母親竟然忘記了寒冷。

在她背上睡醒一覺的我哭著說:“媽媽,媽媽,我的腳好疼”時,母親才發現我的小腳丫早已凍得和冰塊一樣的硬邦邦。

那是一種刺痛中帶著麻木的感覺,而那樣的感覺代替了我之後針灸治療時所有疼痛的記憶;

我也無法忘記母親因受到夜間寒冷的侵蝕,以及路途中的奔波勞累,從佳木斯到達大連之後便因病而臥床不起的情景,那是我與母親一連幾天將麵包與礦泉水作為食物的日子……

雖說在整個求醫的路途中要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艱辛,路程也更加的遙遠,可是好在所有經歷過的艱辛困苦都是值得的。

只因在母親的堅持下,我的病情有了奇蹟般的好轉。

殘疾人就真的只能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嗎?

青島治療後可以獨自站穩一點點

我從原本無法單獨坐穩醫治到了能夠下蹲,從不會站立醫治到了能夠獨立行走,我深知這樣一點一滴地變化全都是父母堅持不懈所“換來”的結果。

而我也因為母親的一再堅持下學會了拿筆寫字,並且最終能夠像所有健全兒童那樣走進校園裡,接受正規的九年義務教育。

或許正是因為在治病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疼痛與波折的緣故,所以進入到學校裡的我格外喜歡校園生活,也非常熱愛學習。

即便書寫速度非常緩慢,可我仍舊每天都樂此不疲地傾斜著身體將漢字一筆一畫地拼湊到作業本上;即便隨著課程的深入,作業量的增加也絲毫沒能阻止我對知識的熱愛與渴求。

我就這樣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讀到了大學畢業。

我的求學之路雖說也如同尋醫之路一般佈滿了艱辛與阻礙,可是每當我覺得道路快要走到盡頭時,卻總能看到一絲絲曙光。

我深知這一切全都源自於親人、師長對我的幫助與關愛,是他們一路呵護、耐心細緻地開導才使我有幸成長為可以配得上“身殘志堅”這四個字的殘疾人。

因而,明白其中各種艱辛與不易的我一直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盼望著自己有一天能夠有回饋親朋、社會的機會。

因此,在我大學畢業後有幸就職於當地殘聯時,我始終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殘疾人事業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方針政策,並做好領導交付給我的每一項工作。

在工作中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國殘疾人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並且仍舊處於以貧困人口居多這麼一個現狀。

而想要真正改變殘疾人生活現狀的話,除了依靠國家的政策之外,還需要我們殘疾人根據自身的情況自主地進行學習相關的技術技能,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把日子過好,而不是成為家庭與國家的負擔。

因此,當時我雖然仍在殘聯工作,可是因為以上提到的原因,外加有了父母工廠倒閉的緣故,就使得我時刻提醒自己眼前的安穩生活並不是永恆的,倘若想要在這快速變化的時代裡安身立命,就得不斷地提高自我。

我便就此萌發了親友所建議過的那樣,透過計算機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我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一部長達23萬字的小說——《與愛共眠》,發表在了中國文學起點網。

而後當殘聯工作的合同期滿,需要照顧其他殘障人士體驗社會生活時,我便離開了殘聯,並就此開啟了自主創業之路。

當時我因在此此前積累了一些電商經驗,便首選了微商進行創業。

其目的除了想要真正實現經濟獨立,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以外,就是想透過不斷與他人、外界接觸的方式,以此來加強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從而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為能夠寫出更好的文學作品進行一個良好鋪墊。

因而,在經過了微商曆練之後,我便毅然決然地選擇成為一名自媒體寫作者,起名為了然予心,並在多個平臺進行同步發文。

再一次從頭開始的我,從一名自媒體小白成長為一名10萬+的爆文作者,並且多次獲得頭條青雲獎項,這在無形之中又增加了我的信心。

尤其是當我把自己所取得的好成績告訴身邊的親友後,他們便又開始鼓勵我把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多年來受到教育和心得體會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

以此去幫助更多殘疾兒童的家庭,使深陷迷茫、甚至是絕望之中的他們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當然啦,我也曾猶豫過很久要不要做這樣的事情,畢竟時至今日我並沒有像其他優秀的殘疾朋友那樣取得過值得令人稱讚的成績。

然而,每當我回想起家人與自己曾經走過的彎路,經歷過的艱辛與無助的日日夜夜,再想到有成千上萬的家庭正在飽受著孩子身體殘疾所帶來的困擾與折磨時,我便忍不住地想要去做此事。

正如熟知我的朋友所說的那樣,我的身體雖然殘疾,可我心中仍舊有夢想,仍舊為之努力、奮鬥著,並且我每天除去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以外,還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進行戶外鍛鍊。

殘疾人就真的只能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嗎?

出門鍛鍊身體

這樣良好的生活狀態本身就值得很多人學習,也是良好心態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更是千萬殘疾患兒的父母想要孩子最終達到的一種生活狀態。

只因天下父母的心願是相同的,而教育也本就是相通的,那便是培養出身心健全、人格獨立,擁有幸福生活能力,且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而在我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感悟便是:身體健康固然很重要,可是光有健康的體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

否則的話,即便我們擁有再多的財富仍舊感受不到快樂與幸福的存在,就如同當今很多人受到抑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疾病的困擾,便是最好的證明。

然而,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倘若擁有良好心態的話,依然可以擁有感知與創造幸福的能力。

比如說眾所周知的我國現任殘聯主席張海迪,離世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以及近幾年接受媒體報道的兩名腦癱兒童——哈佛碩士的丁丁,高考成績高達623分的姚俊鵬。

他們都身帶殘疾,卻依舊做著很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這究竟是出於何種原因呢?

想必瞭解他們一些事蹟的朋友都感到很好奇,或者就是簡單地把原因歸結於他們堅韌的意志力,或是強大的內心。

然而,這些定義都沒有觸及到最本質的問題上,只因除去智力與精神兩類特殊類別的殘疾以外,其餘的殘疾人在智力與心智方面和健全人群都並無太大區別。

即便有區別,那也僅在於生長環境與受教育的程度上而顯現出來的不同罷了。

因此,同為殘疾人的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凡是有所成就的殘疾人要麼就是在他們成長環境中經歷過一些特殊事件,迫使他們萌發出向上成長的力量,從而使他們透過自身的努力越變越好。

當然,這類情況有些特殊,並不具備一定的普世意義,且過程太過於艱辛,所以這類情況不在本專欄的分享範疇內。

本專欄重點要分享的內容為那些有所成就的殘疾人,他們成功的背後究竟關聯著什麼?

我想很多朋友已經猜到了吧?

對!是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關,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幾年裡父母給予孩子的教養方式有關。

殘疾人就真的只能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嗎?

佳木斯康復留影

那根據中國殘聯在第二十六次全國助殘日新聞釋出會上獲悉,我國每年新增0~6歲殘疾兒童近20萬名。

我們在面對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除去加強殘疾預防,促進全民健康工作之外,我們還需要把關注點集中在對殘疾兒童的教育中。

這就需要廣大家長對人類發展階段,尤其是兒童成長的幾個關鍵時期有所瞭解。

我們需要知道兒童在哪個階段裡會出現怎樣的行為,哪些行為屬於常態?哪些又屬於反常的行為?

倘若出現反常行為,那我們又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補救與引導?讓偏離軌道的孩子迴歸到“常態”之中,從而能夠健康的成長。

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將透過文字的方式一一給大家進行分享。

雖說專欄中講述的是腦癱兒的成長經歷,可對正常人來說也是一份非常值得學習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常識與育兒寶典。

只因人類發展階段都是相同的,只不過說殘疾兒童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變得更加的敏感一些而已。

那作為一名同病相憐,且過往生性敏感的腦癱患者,我將會盡量地把自己迴歸到一個兒童的狀態中,透過回顧自己成長的點滴向廣大父母展示孩子敏感、脆弱的一面。

讓大家透過孩子的一些表象行為讀懂他們內心真正的需求點,從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而不是在錯誤的教育理念下造成終生無法彌補的心理創傷。

那無論您家孩子健康與否,我都希望您在關注我文章的同時也能夠轉發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一起進行閱讀。

只因我相信您一定能夠從中收穫不一樣的育兒心得。

但願我的成長經歷能夠為您在教育孩子的成長之路提供些許的幫助,願天下所有孩子能夠遠離傷害,快樂成長。

我是瞭然予心,一名自強自立、不願向命運低頭的“腦癱女”。